- 1999年05期 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赵阳升,潘一山,王来贵,梁冰1999年05期 446-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章梦涛
对国内外煤地下气化研究理论及实验方法进行了概括性叙述。在对煤地下气化流体流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地下气化场的基本方程组并对方程组的各项的确定提出了建议。
1999年05期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山下秀,杉木文男,今井忠南,山内优,鸭志田直人
介绍了蠕变试验及疲劳试验与岩石破坏过程和普通的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岩石的蠕变极限和疲劳极限的研究结果。
1999年05期 45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唐春安,徐曾和,徐小荷
论述了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在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RFPA2D可以从几何、岩性、变形、破裂及支撑等多方面较真实地模拟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离层、断裂及地表的沉陷规律,从而为采场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1999年05期 456-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赵阳升,段康廉,胡耀青,杨栋,赵宝虎,马宇
概括地介绍了我们在块裂介质岩石流体力学方面近年来所作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1)岩体裂缝二维、三维分布分形规律及分形仿真方法;(2)三维应力作用下,气体、液体、气液二相流体沿裂缝的渗流物性规律;(3)二维、三维块裂介质固液、因气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4)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与实践.
1999年05期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冯夏庭,张治强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测边坡变形智能化的方法──进化神经网络方法,它应用遗传算法搜索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描述岩体力学参数与岩体变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岩体力学参数的最优辨识.并以此参数E计算边坡变形.将其应用于长江三峡工程高边坡的开挖变形预测.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1999年05期 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徐曾和,徐小荷
考虑到可变形多孔介质的渗透系数依赖于孔隙变形的特点,建立了一维孔隙压力生成的力学模型;用初始层校正法求出了摄动解;实例计算表明渗流的非线性对孔隙压力分布模式有明显影响。最后介绍了利用孔隙压力生成过程中.流出试样的非稳定流量确定可变形多孔介质渗透系数的方法。测试时间大大小于传统的稳定渗流方法.
1999年05期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张根全
介绍了双模数材料的材料模型及双模数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的分析方法.简要回顾了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工作.
1999年05期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郭永进,庄茁
针对发生在钢制气体传输管道中的动态断裂问题,采用节点力释放技术和生成模式,分析了温度效应对动态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裂纹扩展速度为600m/s时.裂尖区域温度升高达90°以上,并导致能量释放率有明显的下降.降幅达12%。因此,在分析钢制气体管道裂纹扩展时不能忽略裂尖区域温度升高对动态断裂行为的影响.
1999年05期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潘一山,徐秉业,岑章志
对冲击地压后破坏问题,通过引入材料内部长度,建立了梯度塑性本构理论。对冲击地压的最简单模型,试件实验机系统给出了破坏变形局部化带宽度的解析解,与试验结果对照得到了煤和岩石的材料内部长度.
1999年05期 47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王来贵,李成全,章梦涛
阐述了岩石在破坏前释放电磁波的基本原理、测试过程及现场监测方法,对煤(岩)破坏前兆电磁波测试进行了探讨,在矿区实测结果与传统的监测手段相比较具有精度高,易操作,工作量小等特点.
1999年05期 48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梁冰,刘建军,王锦山
考虑煤和瓦斯作用时瓦斯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的温度效应问题,利用变形场、渗流场、温度场耦合原理,建立了非等温情况下煤和瓦斯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并编制了计算软件.研究结果为瓦斯抽放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等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1999年05期 48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王永岩,黄耀祥,孙可明
论述了软岩巷道围岩及支护压力与位移计算和预报的位移反算方法、内外边界元方法、边界罚单元与有限元结合方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并结合该5种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了它们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为地下工程软岩巷道的支护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999年05期 48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王洪英,张凤翔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对大安山矿房山采区的冲击地压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试验,得出以顶板岩梁断裂位置位移和方向及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时间和地点,为工作面后续开采提供预测和理论根据.
1999年05期 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朱月明
通过对振动筛主要部件发声机理的研究,找到了有效控制振动筛噪声的途径。经实际治理效果证明,达到了有效地控制振动筛噪声的目的.对生产低噪声振动筛具有指导价值.
1999年05期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杨新安,于敏,程军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灾害─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污染和城市地震的现状,并给出了防治对策。
1999年05期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宋维源,潘一山,沈连山
根据非线性科学理论,应用动力反演方法,建立冲击地压的动力方程,提出了较为准确预报冲击地压发生的方法。
1999年05期 500-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张永利,张彦路,李成全
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的成果和观点,以期为今后水射流切割理论的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1999年05期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苏荣华,李宝金,邵华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大型机械噪声源的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评判结果合理可靠.并给出了振动筛噪声源模糊综合评判实例.
1999年05期 507-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程五一,马平
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衡量地质构造特性指标.根据平顶山十矿突出特点区划了十矿戊组煤层突出的危险性。
1999年05期 5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邰英楼,王来贵,张明海
分析了顶底板受拉应力型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在平面假设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有关的计算公式。
1999年05期 513-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于鸿春,朱福宝
对优化钻井技术的钻速模型分析,提出了一种判别岩石类型的方法,经过辽河油田两个地区的试验.证明该方法对正确判别岩性、合理使用钻进参数具有指导意义.
1999年05期 517-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杨建辉
简述了弯曲射线CT技术的数学、物理学原理.利用编制的反演程序对多破裂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反演算法和程序稳定性好、精度较高,可以清晰地反演出破裂区分布。
1999年05期 520-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罗延忠
在微穿孔吸声体的理论基础上,编制了微穿孔板吸声体声学特性的数值分析程序。通过计算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多频吸声特性.
1999年05期 52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严绍霞,邵华
对ZS1736振动筛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记录了振动与噪声信号.利用7T08s信号处理机对信号进行了功率谱和相干函数的分析,确定了振动筛的主振源和主噪声源.为振动筛的噪声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99年05期 528-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吴景田
从粉煤灰的特性出发,通过实验研究粉煤灰制作建筑材料的可行性。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社会与经济效益.
1999年05期 53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孙奇涵
讨论了岩石试件蠕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馈特性,给出了描述不同蠕变阶段的位移表达式并进行了反馈过程和实例分析。
1999年05期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梁天书
分析了颗粒饲料压粒机“压粒模”的受力情况,讨论了模的失效形式.就球墨铸铁压粒模的接触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说明了球墨铸铁压粒模替代进口合金钢件的可行性.
1999年05期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孙可明,王永岩,邰英楼
介绍了以实测围岩位移为依据反算作用于支护上的围岩压力的基本原理,同时为考虑塑性区的影响建立了弹塑性模型,并对计算结果利用各种图形和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后处理,增加了可视性,它是预测、分析围岩压力,应力与变形非常有效的数值方法.
1999年05期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董玉芬,王来贵
概述了伴随地震孕育过程而产生的电磁异常现象和岩石破裂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现象.根据地震前后辐射的电磁信号与岩石破裂产生电磁信号的相关性,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的观测与研究,企图探讨地震前兆信息与岩石破裂过程伴随现象的物理机制.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前兆信息和岩石破裂时伴随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将成为研究地震短临预报的基础.
1999年05期 54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任伟杰,董玉芬,李树民
通过金属构件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红外遥感检测试验,分析了构件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结构应力分布与红外辐射的变化规律,为红外遥感技术在结构应力分析及无损检测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1999年05期 545-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邓利民,郑建军
提出了一种级数形式的边界积分方程法与传统的边界积分方程法相比,本文方法避免了边界奇异积分的处理和计算。具有计算工作量少、程序简单和精度高的优点.本文就薄板弯曲问题进行了推导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在边界上设置少量配点,仍可获得精度很高的数值解.
1999年05期 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付艳丽
对某矿井提升机的振动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在计算机上采用FFT谱分析的方法对提升机振动进行了故障检测与分析,为减振提供了依据.
1999年05期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姜鲁珍,文献民,陈健涛
航天飞行器的桁架结构.都要求在空间的交变温度环境中具有高度的几何尺寸稳定性,即所谓零膨胀特性,本文在梁的高阶变形理论和三维应力应交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杆件轴向等温度膨胀系数的预报方法,为膨胀零杆件的设计及结构的温度变形计算提供了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1999年05期 55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陈健涛,姜鲁珍,熊红彦
介绍了利用光弹实验方法在橡胶等制品有限变形条件下应力分析方法,通过防喷器胶芯的光弹实验,得到了其可能引起破坏的原因,为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
1999年05期 558-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