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广礼,邓喀中,谭志祥,李逢春
废弃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是新建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长壁老采空区破裂岩体结构特点和活化机理,深部长壁老采空区的活化沉降特征主要表现为残留空隙的再压密,地表残余沉降呈现中部大、边缘小的似盆形连续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部长壁采空区上方地表残余沉降预测的随机介质模型。结合在长壁老采空区上方建设的徐州某工业园工程实例,对厂区地表残余沉降和变形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已成为各类建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2002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赵德深,朱广轶,刘文生,范学理
通过相似材料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揭示了煤矿区采动覆岩中离层产生、发展与分布的时空规律;探讨了离层发展高度与工作面推进距的关系、单一离层从产生到最大值直至消失的时间效应等规律。并提出了可充填离层带的概念,为离层充填减沉技术在理论上的完善及其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02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刘书贤,麻凤海,崔继宪
把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理论知识应用于采矿工业中,着重探讨专家系统在地下开采后引起地面沉陷造成环境破坏评价方面问题。以TURBO PROLOG语言为基本工具,初步建立了地表塌陷环境破坏专家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矿山开采沉陷环境评价专家系统,该系统对于本学科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为矿山开采沉陷学科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2002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张振文
煤矿矸石山喷爆,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笔者通过灾害个案调查,从通风、降雨、挖掘三个角度探讨了喷爆的形成机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喷爆的影响因素。矸石山中硫化物、油页岩、残存煤等可燃物的成分、含量及聚集状态,矸石的力学性质、破碎程度、堆积形式等是矸石山喷爆的内部原因;通风、降雨、气温、挖掘等燃烧条件的改善,是矸石山喷爆的外部原因。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旨在加深对矸石山喷爆的认识。为其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奠定基础。
2002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张宏伟,刘少伟,方众
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芯包体测量方法,对东欢坨井田两个水平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得出东欢坨矿地应力场属于水平应力场,井田内存在着较大的水平构造应力的结论。测量成果为井下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巷道合理布局和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井田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的区域预测奠定了基础。
2002年01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宋伟东,张永彬,龙学柱
论述了农村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土地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及数据组织方法和土地信息数据库的内容和数据结构,提出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建立系统过程中在数据质量控制、构建时空数据库、系统的实用性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2002年0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张亚明,陈振东,周秀艳
根据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和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对辽西地区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参数的分析,确定高于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皆具生烃能力,尤其是雾迷山组为本区重要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圈定出烃源岩的厚度及范围,并对其生烃量进行了估算。
2002年01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隋惠权,于广明
在地质动力的作用下,矿山地下开采正常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将发生变化,甚至会发生突变灾害。本文基于地球动力区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北票台吉矿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层地板形变、断层活化、动力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区域应力活动是岩层移动变异和地下动力现象的力源,地下采矿活动为地质动力释放提供了空间条件的观点。文中还讨论了矿山地质动力的作用特征、区划方法和对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影响规律。
2002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吴志周,周葛强
作为新一代开放式GIS平台,GeoMedia可以将来自不同信息源、不同数据格式和不同投影方式的数据融合到单一的操作环境中。但作为国外GIS平台,其在符号化、建库等方面的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为此,本人在建立符号库的基础上,利用GeoMedia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了VB应用程序,实现了GeoMedia环境下的矢量数据符号化和建库功能,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2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赵长胜,车延国
“数字城市”建设将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保障体系,满足政府决策、宏观调控、科技创新、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及城市管理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等对信息方面的强烈需求,GPS、GIS和RS(3S)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其中GPS可以为数字城市提供一个统一的空间位置;GIS可以使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及网络化方向发展;RS可以实现数据的融合与分析。
2002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孙可明,孙振海
通过对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矿十槽煤不具备常规复采条件底煤复采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证明了回采上分层时顶板冒落情况和矿压显现规律,初步探明了留与不留煤皮假顶情况下,回采下分层时顶板岩层二次失稳情况和矿压显现规律,为类似条件底煤复采制定合理的复采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作用。
2002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张芳,贾晓波
针对北京木城涧煤矿十槽煤,在没铺设人工假顶的情况下,进行底煤复采时存在的问题,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Y,对开采下分层时,不留煤层假顶和预留煤层假顶两种情况的上覆岩层应力状态、变形、位移,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做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岩层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开采过程的失稳,为实际底煤复采提供依据。
2002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4k] - 李忠华,潘一山
运用煤层塑性软化理论,通过解析分析,导出了采煤工作面附近煤层和顶板的变形与应力分布规律,运用极值点失稳理论,给出了煤体开始软化时的采空区跨度与顶板所受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采煤工作面产生冲击地压时采空区跨度与载荷间关系。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分析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巷道和煤柱冲击地压的分析,为煤矿安全生产和预防冲击地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02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朱月明,邵华
以锅炉金属排烟系统,噪声排放超标扰民为实际工程背景,在分析了主噪声源的基础上,根据噪声控制理论,设计并实施了治理方案,在保证噪声排放达标的基础上,还考虑了节能,隔热等措施,经环保局测定,确认已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并对工程予以验收。该治理工程收到了环境和节能的双重效益。
2002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宋维源,李忠华
研究双级隔振系统参数变化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双级隔振器的隔振率分析,采用数值计算比较和理论分析确定了两种情况下隔振率与系统特征参数的关系,并对积极隔振的各种情形提出了特征参数的选取原则和物理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得出了频率比在各种情况下与隔振率的关系。为隔振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2002年01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李明滨,任克亮
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一大型薄壁箱形结构的红外线热风烘干炉进行变形分析,文中分别对无筋板、加筋板和优化板材厚度三中情况进行讨论;对于每一种情况先对结构进行瞬态热分析,得到节点的温度再作为“体荷载”施加到结构分析中去,对应找到每个载荷步变形最大位置,从而指导结构合理化设计,为优化结构、节省材料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2002年0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5k] - 李宏艳,梁冰,苏荣华
基于温度梯度对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机理以及热运移理论,考虑了温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水热 迁移耦合的数学模型,同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规律有显著的影响.
2002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赵然,刘雨刚,刘耀武
通过对数字式时间继电器在电磁干扰情况下的误动原因的分析,初步论述了数字式时间继电器在这种干扰条件下的抗干扰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数字式时间继电器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提出参考依据。
2002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谢祖荣,车勇,黄之初
介绍了一种用8031单片机实现电动助力车车轮转速智能化检测的方法,给出了一种用集成霍尔元件作为转速传感器的原理及检测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在分析现有轮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高精度轮速算法,保证了在高速、低速轮速计算的精度,也使得在低速测量时有很好的实时性。
2002年0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宁伟,张卫
分布式系统的安全性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分布式应用程序是涉及多用户参与的复杂的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性高、易于集成的安全控制系统将极大地方便这类应用程序的开发。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及相应的身份认证与权限审查机制。然后采用三层客户/服务器模型,以组件对象的形式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2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芦新茹,李文江
为满足由于井下煤产量增加而需提高提升能力的需要,在不更换设备的情况下,将矿井提升系统单机拖动改为双机拖动, 既提高了提升能力又节省了设备投资。提出了在两电机不同转速时,其双机拖动系统的机械特性以及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并由两台电动机的负荷分配情况,提出了不同容量双机拖动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2002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刘树启,刘建辉,冀常鹏
介绍了调制解调器芯片MSM7512B在有线及无线数据传输中的应用,并给出相应的硬件电路及软件实现方法。MSM7512B可以通过音频接口与常规调频及短波电台(或GSM模块)相连,还可与PSTN相连,实现数据信号的无线及有线传输。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要求。
2002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梁引,马文阁,王艳秋
从电磁场逆问题角度出发,研究水轮发电机多段圆弧极靴的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电磁场逆问题的数学模型,开发出多段圆弧极靴优化设计软件SFOPT,并利用SFOPT对多个发电机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有关多段圆弧极靴水轮发电机设计技术的工程实用性结论。
2002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李新春,惠晓威,杨四清
介绍一种集城市交通信息智能化管理、无线寻呼传输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及LCD点阵图形显示技术于一体的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播报显示系统。它比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和消除拥塞堵车等现象,为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保证。该系统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及易于推广,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002年01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李晓豁,隗金文,刘利
利用切削图可分析和评价截割头的设计质量和掘进机的截割性能特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切削图的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替代设计中的人工绘制。并结合实例对这种掘进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给出了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摆动截割时切屑图的模拟方法,为研究该型掘进机的截割性能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2002年0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盛忠起,赵立杰,蔡光起
基于最新研制的三杆五自由度并联机构虚轴机床设计了一个零件检测系统,分析了虚轴机床检测装置的特点,介绍了检测装置的运动控制模型和数控系统组成。利用商品化CAM软件的NC功能进行检测轨迹规划,以G代码文本文件的形式提交检测作业要求,并介绍了检测过程控制及检测数据处理等问题。
2002年01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杨文平,陈国定,石博强,侯容涛
描述了柯尔莫哥洛夫熵,给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柯尔莫哥洛夫熵的求解方法,研究了斯太尔汽车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的柯尔 莫哥洛夫熵,得到了该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的最大可预测点数,指出:为准确预测设备的状态必须在其最大可预测时间内。该研究为复 杂机械状态预测可信度区间的的确立提供了的理论支持,为复杂机械状态预测的可预测时间的界定提供了新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工具。
2002年01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屈利刚,高航,李蕾,徐小荷
GM1000×200新型铁矿石高压辊磨机在孤山铁矿选矿厂进行了工业化连续粉碎铁矿石的试验。通过对粉碎前后物料的筛分统计,以邦德(Bond)破碎理论对高压辊磨机粉碎铁矿石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高压辊磨机在铁矿石粉碎中不仅粉碎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节约了生产能耗,有效地解决金属矿山选矿行业 “多碎少磨”技术难题。
2002年0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程远平,季经纬,李增华
利用锥形量热计对我国煤矿传统使用的非阻燃橡胶输送带和目前推广应用的PVC和PVG阻燃输送带在20~50kWm-2辐射能量条件下的点燃性能、热释放性能、烟气毒性及烟气的减光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非阻燃CR输送带的火灾危险性远大于阻燃输送带PVC与PVG,但阻燃输送带PVC与PVG的CO生成率较高。上述实验为矿井火灾火源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矿用阻燃输送带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参数。
2002年01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康世为,赵越超,刘爱莲
研究了硅对铸造耐磨锌合金(ZA-27)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在铸造耐磨锌合金中主要以角块状初晶硅的形态存在于α枝晶间,并且有很高硬度,随着硅含量增加,使耐磨性能明显提高。综合考虑其耐磨性、力学性能及铸造组织的均匀性,在ZA-27锌合金中加入1~3%硅时具有较为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2002年01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赵丽娟,马强
根据现场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辊压成型加工波纹管并采用涡电式位移传感器实现夹具的自动跟踪控制的新方法,能使金属内部组织及相关的机械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涡电流式位移传感器线性范围较大,抗干扰能力强,适于测量旋转轴的振动和位移。电路中采用的石英振荡器,能保证稳定输出。
2002年01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高霁,包明宇,曹国强
侧卸式刮板输送机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连续输送机械,其犁煤板的形状是否合理对散状物料的输送效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煤流作用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侧卸式刮板输送机煤流在卸载处的速度方程,并由此得出速度与卸煤角之间的关系曲线,对犁煤板合理形状的设计具有重复的指导作用。
2002年01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包明宇,董文彦,苗卫东
气动式溜车——管路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的中、长距离输送装置,它克服了常规运输系统运费高、噪声大和污 染环境的缺点,在工程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该系统的原理和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介绍了一个应用实例。
2002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郑连宏,李文华
节点的几何参数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采煤机的生产效率。国内对于截齿的几何形状与截割过程的量化关系还缺乏全面论证,通过在单齿截割实验台上,进行一系列具有不同前角的截齿破煤实验,充分讨论了截齿前角与截割力、比能耗的关系;截深与截割力、比能耗的关系等,对截齿的几何参数及工作参数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采煤机截齿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2002年01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贾天敏,安阁英,车胜锡
采用因次分析法,利用相似理论求得金属丝过滤器、泡沫陶瓷过滤器、直孔陶瓷过滤器流动阻力与相关因素之间的数理方程,由此可得到过滤器在浇铸系统中的截面放大公式,为精确设计含过滤器浇注系统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2002年01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贾凤亭,梁晓俐
针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定量化的角度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等11项指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11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按其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分为3大类,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布格局。
2002年01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陈守煜,张道军,伏广涛
将数字化技术和工程模糊集理论同时引入一般评价理论,建立了高效且更加贴近评价对象客观实际的评价理论。评价工作 可应用智能技术、因特网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合理性。鉴于评价对象普遍存在模糊 性,采用陈守煜提出的相对隶属度方法,用相对隶属度来描述评价对象的中介过渡,通过定义目标函数为“全体样本对于各标准模式 间的加权广义距离平方和最小”,经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可计算出相对隶属度的值,再计算级别变量特征值,计算结果可作为各样本隶 属级别的评判指标。
2002年01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柴岩
采用sine-cosine法并结合吴消元法,本文构造了一类1+1—维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的若干显式精确解,其中包括新的孤波解。 这一方法也适合也适合于其它的非线性发展方程(组)。
2002年01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李希灿,黄庆文,邢文洁
因子权重的确定是评价、决策、预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模糊聚类与模糊识别理论,基于模糊环境下的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确 定预报因子权重的理论模式。该方法数学基础严密,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克服了实际工作中确定权重的困难。具有实用性。
2002年01期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