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煤中氟高温燃烧水解法测定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齐庆杰,刘剑,刘建忠,岑可法

    高温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是煤中氟测定的首选方法。根据电化学理论和实验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影响该方法测定过程和结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影响关系,获得了最优的测定条件和较高的测量精度。研究结果不仅对于煤炭的合理配置利用、正确进行氟化物环境影响评价及燃煤氟化物污染防治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探索煤中氟测定新方法也具学术参考价值。

    2002年04期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爆堆块度分布的自动与分形测试系统的应用

    题正义,孙臣良,杨艳国

    露天矿爆堆矿岩块度分布是评价爆破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但其分布参数非常难以获得。如何准确地的获得爆堆各级岩块的组成是国内外众多采矿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去获得求算爆堆块度分布分形模型中分维数的基础数据,即解决了摄影测量分析系统的“小块漏失”现象,又为分形测试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自动测试系统和分形测试系统在阜新矿务局海州煤矿的应用与分析。

    2002年04期 405-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预测枛——基于遗传和BP算法

    高雷阜

    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特性和因素指标,利用神经网络的BP算法解决突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突出灾害等级的非线性网络连接.特别是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 对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拓扑结构等进行进化操作,设计出具有较好性能参数和全局搜索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 同时神经网络也可用于遗传算法的进化训练.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融合优化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测模型,并且该方法对其它灾害预测也有借鉴意义.

    2002年04期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防治冲击地压数值模拟

    关杰,孙可明,朱月明

    采用反映煤岩等脆性材料破坏特征的五参数WilianmWarnke强度准则破坏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单元“处死”的功能真 实模拟开挖过程,进行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防治冲击地压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的煤岩层应力场、变形场 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解放范围以及解放程度,为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防治冲击地压制定较为合理的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重 要的依据和指导作用。

    2002年04期 41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煤岩渗透率与煤与瓦斯突出关系理论探讨

    张国华,梁冰

    为预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从断裂力学角度,在细观上分析阐述了原始环境条件下饱和瓦斯煤岩体受采掘活动影响,在围岩应力增高情况下,其内部裂隙发生发展过程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说明了煤岩体渗透率的变化对煤岩体和瓦斯突出的影响,对研究和防止矿井煤与瓦斯构成的固流耦合系统的失稳破坏,造成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2002年04期 414-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神东矿区开采矿井的安全程度及抗灾能力评价

    田瑞云,张永吉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是我国现代化大型矿区,其地质条件简单,设备先进,大多数矿井为新建或新改扩建矿井,在生产初期就高度重视安全。从水、火、煤尘、机电设备等安全危害因素分析矿井的安全程度,从采掘、机运通等主要生产系统评价矿井的抗灾能力,以促进矿区安全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从而推动神东矿区采煤事业的抗灾能力。

    2002年04期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监测方法探讨

    张文军,张宏伟,于世功

    顶板离层是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最大的安全隐患,在回采工作面两巷设置顶板离层监测点,并在整个回采期间对巷道顶板离层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是消除锚杆支护巷道安全隐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煤巷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形式,顶板离层的观测、成果整理及临界值确定方法,另外还介绍了所开发的锚杆支护质量监测系统软件特点与使用方法。

    2002年04期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急倾斜厚煤层柔掩侧向放煤开采技术研究

    于福国,关杰,谭云亮

    针对急倾斜厚煤层特点,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侧向放煤规律,提出了急倾斜侧向放煤协同最优控制开采原理、工艺过程和特殊的顶底板控制技术, 对于厚度在3~8m的急倾斜煤层,将工作面布置成伪倾斜状,采用自制的柔性掩护支架成功地实现了侧向放煤开采,回采率达96%以上。介绍了爆破落煤、支护与移架方式、侧向放煤和运煤等工艺

    2002年04期 425-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基于灵敏度的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

    贾进章,马恒,刘剑

    通风网络中任一分支风阻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自身以及相关分支甚至网络中所有分支的流量变化,变化程度的度量指标为灵敏度。在对通风网络中分支灵敏度及其性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使每一条分支的风流保持稳定、整个通风网络保持稳定、两分支间稳定性比较和两通风网络稳定性比较的判别式,对于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日常通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04期 428-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新型高产高效矿井模式的研究

    曲金田

    介绍了大柳塔煤矿依靠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引进设备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效能和人力资源的潜能,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实现矿井综合自动化,创建了“一矿两井两面六队三办一中心480人年产1400万吨商品煤”的新型高产高效矿井新模式。高产高效矿井模式包括技术设备现代化和管理理念现代化两个方面,现代化管理理念是矿井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和保证。

    2002年04期 430-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可靠性研究

    孙广义,马云东

    煤矿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一般利用安全系数的方法表示其支护的安全性,依靠加大支护密度保证支护质量,造成工作面支护成本高和经济效益低。利用可靠性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回采工作面支护可靠性设计,为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及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出一些建议。建立了支护设计极限状态方程及其可靠性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分析。

    2002年04期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瓦斯抽放技术网络化研究

    马恒,贾进章,刘剑

    在本煤层瓦斯抽放技术中,交叉钻孔是一种新型的布孔方式,借鉴和利用通风网络已有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把交叉钻孔抽象为孔网——即网络化,从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孔网钻孔抽放问题,建立了交叉钻孔的孔网瓦斯抽放理论。本文结合平煤集团矿区的具体情况,对平行钻孔和孔网钻孔分三种情况利用“孔网瓦斯抽放系统软件”进行了模拟解算,这三种情况是:正常情况、塌孔堵死情况、闭孔的情况。

    2002年04期 436-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平庄古山矿厚煤层开采防灭火技术应用

    蒋永进,李煜炜,赵哲

    结合平庄煤业集团公司古山矿自然发火严重的实际问题,论述了均压、黄泥灌浆、回采推进速度、封堵井下漏风、填堵地表裂隙等各项防灭火技术手段在厚煤层分层回采工作面的实际应用过程和方法,这些防灭火手段在古山矿均取得了较好的防灭火效果。现场应用时,应结合现场实际,采用一种或几种防灭火方法,以达到防灭火的目的和要求的效果。

    2002年04期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评估岩体应力状态防治冲击地压

    陈学华,孙守增,张宝安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区域内的活动断裂,划分岩体断块结构,结合原地应力测量和数值计算方法来评估区域岩体的原岩应力,从而确定研究区域的冲击危险区;然后通过次生应力测量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确定采场及巷道周围次生应力的分布情况。根据对研究区域冲击发生的条件的研究,确定可能发生冲击的采掘布置方式及地点,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002年04期 44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膨胀岩判别方法的研究

    徐颖,何孔翔,张凤翔

    主要研究膨胀岩的膨胀特性,用软岩膨胀测定仪对重塑试件和原岩试件进行软岩膨胀率的测定,根据大量的软岩膨胀性试验成果,找出了软岩膨胀应力与线膨胀率、线膨胀最终饱和含水率特性曲线,泥质岩干燥饱和吸水率与蒙脱石含量特性曲线的相关分析结果,采用风干或烘干的不规则试件吸水率的大小作为对膨胀岩的判别和评价的依据。

    2002年04期 446-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基于图像处理的爆堆块度分布自动测试系统

    孙臣良,题正义,高波

    建立了爆堆块度分布的二维计算模型,运用单图片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实用可靠、安全经济、简便高效的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原始爆堆图像获取、图像基本处理、融合岩块切割、岩块几何尺寸计算和分级曲线测定等过程的计算机处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测试方法。

    2002年04期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分维在电磁幅射技术预测冲击矿压中的应用

    邹喜正,窦林名,徐方军

    根据在应力作用下,煤岩体中非均匀变速变形产生电磁幅射的机理,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电磁幅射参数曲线的分形特征;用关联维数描述电磁幅射强度、电磁幅射脉冲数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理论研究和应用实例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电磁辐射值分维维数变化小;在冲击矿压发生前,电磁辐射值的分维维数变化大。电磁幅射参数维数变化异常的现象,可用于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

    2002年04期 45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三维立体建模技术在矿业中应用研究

    宋子岭,耿晓伟,王德江

    介绍三维建模技术在矿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介绍建立三维矿床模型的方法原理。包括矿块的划分方法与原则,矿块的编号,矿块属性变量的赋值方法,矿体以外的纯岩石块的剔除,以及格网构模法的格网尺寸,对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的描述方法,数据存储等。

    2002年04期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安全系统事故树分析软件研究

    周西华,耿晓伟,黄太山

    介绍了系统安全分析中事故树分析软件的自动化程序设计原理与方法,该软件实现了事故树的自动绘制、化简,进行定性分析,自动求解最小割集,绘制事故树的等效树,求解结构重要度,进行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临界重要度的定量分析求解等功能,能够找出控制事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该软件具有功能性强、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对于事故的分析与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02年04期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晓南矿706工作面防火技术的模糊综合评判

    贾宝山,章庆丰,韦涌清

    根据晓南矿706工作面开采煤层的情况及目前常规的防治自燃技术措施的特点,运用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该工作面开采进行自燃防治方案进行的分析,综合考虑影响防火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一种新颖、简单、科学评价方法,提出了该工作面防火技术的最佳方案,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评价标准相同的前提下,各个方案可进行横向比较,整个评价体系简洁、明了。

    2002年04期 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矿井水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桂祥友,马云东,王文

    针对矿井废水水量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运用GIS技术,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采用系统工程、运筹学以及软件工程学的方法论,使得水质监测、评价、预测和管理决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发展,GI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探讨。

    2002年04期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新疆煤田灭火空间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李胜,张宏伟,李志诚

    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新疆煤田灭火空间信息系统,为新疆煤田灭火提供集成的数据环境和可视化的分析平台。为灭火工程提供煤层自燃信息、燃烧面积、燃烧特征、灾害损失等信息,实现煤田灭火决策管理施工监测实施的一体化和可视化。 系统的建立为灭火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信息支持,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002年04期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平庄局元宝山露天矿基岩疏干方案研究

    孔祥义,董礼,蒋福兴

    分析了元宝山露天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与基岩抽水试验情况,提出了元宝山露天矿基岩疏干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解决了元宝山露天煤矿在剥离工作中出现陷车、陷镐、粘车、粘皮带这一难题,使剥离速度大大加快,缓解了采剥失调、生产接续紧张局面。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直接效益,而且间接效益更大,同时为今后的基岩疏干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2年04期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煤岩截割破坏的变形局部化理论

    王春华,李贵轩,由立军,王琦

    应变强烈集中在剪切带内部的现象称之为应变局部化现象。应变局部化的位置就是破坏的位置,通过研究发现煤岩截割过程是典型的变形局部化过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煤岩局部化变形过程,采用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究了煤岩截割过程,并采用MATLAB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每一加载步的最大剪应变图,发现了变形过程的局部化现象,进而提出了煤岩截割的变形局部化理论。

    2002年04期 475-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CAD2000下DTM的建立

    李文君,王崇倡

    利用泰森多边形进行三角剖分是一种常用的建立DTM的方法,但是常用算法存在缺陷,本文对此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算法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改进,提高了算法的效率,顾及地性线的构网使得建立的DTM更加符合实际。考虑测量生产实际的软件使用情况,利用ObjectARX开发工具和VC++开发环境,实现了CAD2000下建立DTM的功能。

    2002年04期 478-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I洞线工程地质特征

    杨子荣,杨殿臣,张力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隧道主洞线长85.4km,穿越的地层有太古界混合片麻岩;元古界石英岩、大理岩;中生界的火山熔岩、角砾岩、凝灰岩及砂岩、页岩,亦出露有燕山期正长斑岩。洞线将穿越26条较大断层,24条中小断层,岩石节理发育,以NE45°、NW340°两组节理为主。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大理岩断层附近的的涌水量较大。依据力学性质、构造面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地下水影响程度,洞线各岩组段可划分为五类岩体,即坚硬块状岩体、半坚硬块状岩体、较坚硬碎块状岩体、层状软性岩体、松散状岩体。主洞线以此标准划分为11个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的岩段。

    2002年04期 480-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平庄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张亚明,王丽华,高常青

    平庄盆地为受控于东、西两缘北北东向展布的美丽河—八里罕和黑水—汐子断裂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褶皱、断裂均较发育,盆地内外褶皱按轴向分为四组,形成顺序为:东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层按走向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5组,一般均经历多期活动。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得出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曾发生多次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与拉伸的转化,在挤压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上升,沉积间断,产生角度不整合,拉伸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下降,接受沉积。

    2002年04期 483-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地鼓区及裂缝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姜瑜,杨殿臣,张立

    把地鼓区和裂缝区作为北邦边坡重点部位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摸清影响该区边坡稳定的弱层特征和地下水特征,取得了准确的数据、资料,能够满足边坡稳定分析和边坡工程设计的需要。介绍了该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及地下水压监测,地形、地貌及岩体结构特征,以及所存在的影响边坡稳定的弱层特征。对含水层进行了划分,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力联系。

    2002年04期 486-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隧道地表塌陷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刘秀峰,姜金华,刘志刚

    论文以两个隧道的岩溶地表塌陷为例分析了岩溶地表塌陷的原因及其具体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预测和治理岩溶地表塌陷提供了依据。介绍了隧道工程的地质特征、地貌特征以及防止突水引起地表塌陷的措施,涌泥引起地表塌陷的成因、定量探测方法和治理对策。本文认为对隧道施工中岩溶地表塌陷的影响应火岩溶发育程度的影响、地下水影响和覆盖层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2002年04期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Ⅰ洞线测区地质构造特征

    关卫军,杨子荣,蒋福兴,王其江,姜景林

    依据实地测量的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资料,深入的阐述了大伙房输水工程Ⅰ洞线所在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多期次、复杂、多样的构造格局,规模较大的褶皱构造为发育在辽河群大石桥组(Pt1d)和盖县组(Pt1gx)的三道河子复式向斜和燕山期木奇—榆树—铧尖子向斜,85km长度内较大的断层有26条,为辽河期和燕山期断裂,本文试用“板块”与“微板块”理论解释位于华北地台东北边缘的大伙房输水工程Ⅰ洞线区的构造演化历史进程,以期为今后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2002年04期 492-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煤层断层形成的岩体综合强度分析

    王恩营,刘明举

    主要讨论在构造应力场相似条件下,煤层顶底板岩体力学性质与煤层断层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了岩体综合强度表示方法。提出了煤层断层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场和煤层顶底板岩体力学性质两个因素的控制,在岩体综合强度为某一区间时有利于煤层断层的发育。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多煤层开采矿井或区域构造比较简单的矿井中煤层断层的形成。

    2002年04期 496-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有色噪声观测量的逐次静态滤波

    赵长胜,马振利

    配置的函数模型中除包含随机部分外,还包含非随机部分。给出了有色噪声情况下的逐步配置理论与方法。根据广义最小二乘原理推导出有色噪声情况下逐步配置的方法,即通过改化各观测方程,将有色噪声观测值改化成白噪声的观测值,然后用白噪声逐步配置公式进行计算。利用有色噪声观测值的逐步配置的理论,可消去观测方程的相关性,减少计算时间和内存。使编写计算程序简单化。提出的逐步配置理论是相关观测值逐次间接平差理论的推广,既相关观测值逐次间接平差、白噪声情况下静态逐步配置和白噪声所驱动的有色噪声的静态逐步配置都是有色噪声观测值的逐步配置的特例。

    2002年04期 49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阜新王营井田浅成气的成藏与岩浆活动

    蒋福兴,姜金华,赵宝良

    王营井田是产气率较低,裂隙又很不发育的长焰煤井田,但该井田却很可能成为很具有开发价值的煤成气田。本文从该井田的地质特征—成煤期后有剧烈的岩浆活动这一现象出发,依据井下瓦斯突出及矿井抽放瓦斯的实际资料,同时运用煤成气的生成、储藏、运移理论,科学分析了该井田能产出大量煤成气的原因—即岩墙、岩床不但提高了长焰煤的产气率,而且也造就了煤成气的储运场所和运移通道。从而得出了岩浆活动是促成浅产质煤能成为可资开发的煤成气田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

    2002年04期 5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张忠永,王明涛,贾惠艳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根据地下水动态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地下水动态模型,对地下水动态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灰色—周期外延组合模型方法及数据处理组合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较高。说明神经网络方法不仅简单、实用,又具有很强的处理地下水动态非线性及周期性变化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地下水动态等方面广泛使用。

    2002年04期 50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选煤厂粉尘产出机理及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马云东,郭昭华,赵二夫

    粉尘问题是影响选煤厂高效安全洁净生产的重要问题,黑岱沟露天矿选煤厂实测粉尘浓度达到200~2660mg/m3,且大量存在易爆和对人体有害的呼吸性粉尘。为此,对选煤厂除尘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了粉尘产生和扩散的原因,研究制定了以“堵、降、除、排、净化”为核心的粉尘综合治理方案,提出了对选煤厂干式除尘系统和喷雾降尘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2002年04期 507-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粉煤灰混凝土强度改进措施的研究

    刘志斌,郑景华,柳迎红

    根据对粉煤灰混凝土特性的研究,发现粉煤灰混凝土存在着早期强度慢,中、晚期强度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阜新热电厂粉煤灰的独有性质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改进措施。通过对超量取代、提高养护温度、添加减水剂等方法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认为利用超量取代与增钙和添加减水剂等方法提高阜新热电厂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002年04期 5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煤矿井下清洁开采技术

    王文,桂祥友,王国君

    采矿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与矿井开采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即废矸石、废水及粉尘、噪声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全煤巷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全煤化、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混矸石量;采煤机径向雾屏降尘、溜煤眼粉尘的控制、凿岩时粉尘的治理、爆破时粉尘的控制;井下废水的处理;井下废水的净化;噪声控制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清洁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和井下生产的安全,以保持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态之间的平衡。

    2002年04期 514-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粉煤灰的利用

    陈鹏

    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分析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针对目前粉煤灰对环境污染严重并且利用率较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综述了粉煤灰在建筑材料、修筑道路、配制型煤、提取铝盐、烟气净化和工业废水处地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提出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在实践中推广粉煤灰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作了乐观的展望.

    2002年04期 517-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煤矿采掘引起粉尘污染与防治

    孙艳玲,刘烟台,王德江

    根据煤矿井下采掘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对井下空气污染的状况,详细分析了煤矿井下德主要尘源和尘量分布。提出针对井下采掘各产尘源的治理措施。并对煤矿井下的防尘管理做了科学的展望。通过对粉尘污染的治理,改善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提高煤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2年04期 520-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矿山废水污染与防治

    杨正全,李晓丹,高波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矿区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矿山废水净化、复用,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综合分析了矿山废水的主要来源,矿山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针对煤炭矿山废水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废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矿井水、矿山酸性水、矿山含有毒有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废水等几种常见矿山废水的处理方法和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2002年04期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闭矿后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分析

    冯东梅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将有大量的各类矿山即将闭矿,闭矿后相应灾害特别是环境灾害还可能继续发生。本文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灾害发生的状况,对大中型煤矿闭矿后潜在灾害类型和发生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加强监测、超前研究,兼顾生产、综合治理等建议对策。

    2002年04期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超细粉碎设备的研究进展

    黄明福,张文军,王洪媛

    综述了超细粉碎设备的类型、特点、性能、适用范围,着重阐述了机械冲击式粉碎机、MGZ-1型高幅振动磨、撞击板式气性相结合的多功能分级配套设备,研究与超细粉碎技术相关粒度控制和检测技术的工作势在必行。

    2002年04期 528-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薄煤层高产高效途径探讨

    刘过兵,刘东才

    薄煤层开采一直是困扰着各级生产决策者的难题,其开采空间小,煤层生产率低,产量和效率较低,要实现高产高效更困难,所以一直不被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刨煤机无人工作面开采的有关技术条件、工艺和指标,它为我国薄煤层无人开采和高产高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改善了井下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全国具有广泛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02年04期 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矿图数字化及其应用

    杨本生,刘武皓

    明确定义了矿图数字化的概念,提出了5种矿图数字化的方法及其应用条件,供各类矿山企业依实际条件选用,介绍了矿图数字化的软件环境,矿图数字化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工输入法、图像扫描、数字化仪、编程绘制和采矿CAD设计,其中采矿设计CAD内容涵盖了矿井生产的各个方面,如方案设计、专业性设计、工程设计。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多变、重复性强是矿图的特点。

    2002年04期 534-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沈阳周边矿区开发煤层气的研究

    潘广生

    沈阳周边的铁法、抚顺和沈南矿区,煤层气含量高,煤层气储量大、储量可靠,具有形成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各矿区煤层气井下抽放及利用工作开展得较早,发展速度快。地面钻井开发通过在各矿区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开发经验。采用井下抽放与地面钻井相结合的开发方式,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沈阳市有巨大的需求。

    2002年04期 537-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王玉怀,胡德斌,李祥仪

    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产资源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应用。介绍基础数据库的建立,矿产资源预测,矿产资源供给评价、开发的优化控制,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评价。在矿产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应用GIS是可行的,必要的。

    2002年04期 540-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我国工业型煤发展现状及技术方向

    张香亭

    说明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及型煤是我国洁净煤中的首选技术,其可带来巨大的环保和经济效益;叙述了国内外型煤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我国型煤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及技术方向;介绍了型煤设计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型煤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将进一步致力于型煤产业化的研究设计工作。

    2002年04期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