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西华,王继仁,梁栋
从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原理出发,导出了描述掘进巷道风流紊流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系统地开展矿内掘进巷道风流流场和风流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及其耦合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研究,并采用SIMPLE算法、利用PHOENICS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初步得出了掘进巷道风流温度随风速提高呈负幂函数规律降低、随入风流温度升高而线性升高的变化规律,对矿井掘进工作面高温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2003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贾进章,郑丹,刘剑
在目前通风网络中通路总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图论和集合论的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计算复杂度较小的行向量法。当网络较小时,这种方法适于手动计算,利于课堂教学;当网络较大时,可大大降低计算机运算时的计算复杂度,利于科学研究。针对现有方法不适合计算多源多汇型网络通路总数的不足,行向量通过加虚分支和虚节点给出了多源多汇型网络通路总数的计算解决方案,对于理论研究及程序设计有重要意义。
2003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李东升,李德海,宋常胜
随着采矿工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在人口密集地区进行煤矿地下开采的问题,采用条带开采无异是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进行条带开采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条带设计的理论公式。本文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探讨了条带开采时所需留设的合理条带尺寸。以弹塑性力学为基础,结合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和库仑准则求出了保留条带煤柱的应力极限平衡区宽度及其理论公式,理论公式经实践验证能满足现场要求。
2003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孙广义,刘永立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过程实质是井下气体状态发生突变的过程。本文首先采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瓦斯爆炸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混沌理论和方法分析计算了有关瓦斯爆炸安全参数及条件,得到了瓦斯感应期、引爆参数等随井下条件的不同具有一定的混沌性质。理论上证明一些新的结论并验证了一些实验结果,为理论分析和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翟新献,康全玉,史保国
将两柱掩护式铺网支架改造成双输送机低位插板式放顶煤支架,与配套综采设备进行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业性试验,研究试验时设备配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前部堆积大量浮煤的原因,是支架前梁间、尾梁间漏煤,以及后部刮板输送机运煤时溢煤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后二者是堆煤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了综放开采在义马矿区易自燃煤层条件下的推广应用。
2003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王琼伟,李宏
总结出太西集团二矿炮放工作面回采率的影响因素,并从理论上对这些造成工作面顶煤损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炮采放顶煤工作面提高回采率而采用顶煤注水,顶煤深孔爆破及间歇循环式放煤的方法,在太西集团二矿取得的良好效果,另外从机理上作出了一定分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放顶煤开采时注水孔仰角及长度的计算公式。
2003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吴侃,靳建明,戴仔强
根据实践经验,概率积分法预计存在如下缺陷:无法确定岩土体中的实际下沉边界;非充分采动时预计误差较大。通过对推导单元下沉盆地表达式的过程的分析,认为没有考虑岩土体的层状结构、没有考虑不同岩土体的破碎和断裂尺寸是导致概率积分法下沉预计缺陷的根源。通过实验研究,每一层的岩土体的破碎和断裂尺寸可以用悬臂梁的断距来确定。改进的预计模型,是将整个上覆岩体根据岩土材料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采用不同的r值(由岩土体的破碎和断裂尺寸确定),采用逐步传递计算的方法。由实例计算可知,采用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弥补原模型的主要缺陷。
2003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丁述理,彭苏萍,刘钦甫,许红亮
运用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和等离子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邯郸地区的6个膨润土样品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理化性能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邯郸地区的膨润土为钙基膨润土,通过人工钠化转化为钠基膨润土后,物化性能优良。邯郸膨润土中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而害微量元素如Cd、Pb、As、Hg和Cr等的含量却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综合分析表明,邯郸膨润土可以满足作为矿物饲料添加剂的要求。
2003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黄桂芝,李孝东,吴强
原有的过断层寻找断失盘矿层理论的前提是断层两盘产状不发生变化。但实际上,断层两盘产状经常发生变化,此时,根据原理论无法准确确定断失盘矿层位置。本文通过空间几何学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产状变化条件下,斜巷过断层时两盘矿层的空间关系,并建立了过断层寻找断失盘矿层的数学模型。原有的断层两盘产状不变条件下矿层斜巷过断层寻找断失盘矿层的方法和数学模型均是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模型的特例。
2003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陈秋计,谢宏全,胡云岗
土地复垦规划是整个土地复垦工程的关键,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基础和直接理论依据。目前,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中仅将AutoCAD作为简单的制图工具,其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阐述了利用AutoCAD建立土地复垦规划辅助系统所具有的优点, 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并进一步说明了其主要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模型。建立该系统有助于提高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
2003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沈蔚,裴际兴,王衍臻
从工程的角度,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虚拟胶州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对本系统的各项功能、软硬件要求、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模型的建立、浏览程序的编制及系统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该系统基于OpenGL和Visual C++6.0自主开发完成,可应用于城市三维动态浏览、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2003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刘秀峰,蒋福兴,赵嘉寿
以某隧道为例,应用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的方法对隧道围岩掉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围岩的稳定性用赤平投影进行了解析,对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指出遂道中的不稳定块体主要为由于不良地质界面和临空面的相互组合形成的不稳定滑塌体。构造体系的型式为岩体的结构组合型式划分提供了依据,据此就可定性的评价岩体的稳定性,除此而外,隧道岩性及其组合、地应力及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引起隧道围岩掉块不可忽视的因素。
2003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张立柱,韩忠东
针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这一困扰广大地震勘探科技人员的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论述。文章从与三维地震勘探的成本和效益方面密切相关的覆盖次数问题、激发点冗余浪费问题,以及特管勘探设计与常规勘探设计的关系问题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计算机交互式实现方法,对于三维地震勘探具有指导价值。
2003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张亚明,赵明鹏,周立岱
基于鸡西盆地500余口钻井资料、58个瓦斯解吸资料、多年矿井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事故资料和大量样品测试资料,通过对盆地煤层煤化程度、埋藏深度、围岩封盖条件及地质构造分析,得出鸡西盆地内煤层埋藏较深、煤化程度高、生气量较大,节理不发育、围岩封闭条件较好、煤层含气量大,一级构造单元中的隆起部位不利于煤层气富集,坳陷部位有利于煤层气富集,若坳陷内次级背斜核部缺失穆棱组上部地层含气量小,反之则变大,逆冲断裂带及其附近遭受挤压揉皱的构造煤有利于煤层气赋存。
2003年0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耿凤奎,麦照秋
目前我国最高精度的省级大地水面—海南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建立中所采取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确定大地水准面的严密理论和最新最严密算法。利用海南GPS控制网和水准联测成果,通过对十二种不同方案分析和比较,确定了最终方案。模型建立以后,利用外业水准测量的实际检测,确认该模型的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2003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仲伟秋,王海超,何世钦
钢筋腐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首要因素,国内外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已经做了一些研究。本文简介了这方面研究的现状,其中包括研究的方法、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性能、抗剪性能、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和动力性能,并对需要重点加强研究的方面提出了建议。指出目前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剪性能和动力性能的研究仍然极少,特别是对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疲劳性能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建议今后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2003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梁卫国,李志萍,赵阳升
由于盐类矿物的动态溶解特性受多因素的影响与控制,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溶解。本次室内试验模拟现场采矿方法,对水的流速、溶蚀面积对盐矿溶解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水芒硝矿溶解速度与溶蚀面积成指数关系,溶解速度与溶腔内溶液流速的关系为,在一定范围内,岩盐溶解速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速达到一定值后,溶速不再增加,甚至下降。
2003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李德海,李东升,宋长胜
条带开采是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村庄建筑物压煤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分析了条带煤柱在上覆岩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条带的受力形式及保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探讨了条带开采时需留设的合理条带尺寸。以弹塑性力学为基础,使用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方法计算了条带开采时采空区周围的应力分布,进而推导出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条带开采时所需留设的煤柱宽度的理论公式,该理论公式经实践证明能满足现场要求。
2003年0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李帼昌,常春,曲赜胜
利用工业废料-煤矸石作骨料,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压型钢板-煤矸石砼组合楼板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组合楼板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楼板的弯矩与挠度的关系曲线、弯矩与滑移的关系曲线及组合楼板的受力过程;使压型钢板-煤矸石砼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和造价、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003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张向东,高爽,王志生
针对冻粘土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详细的冻粘土三轴应力条件下长期蠕变实验,讨论了温度、轴压、围压三种因素对冻粘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冻粘土三轴流变特性进行了预测,建立了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003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郭仁俊
通过积分运算,给出了仅用区段端点的弯矩、剪力、轴力表示的统一位移简便计算式代替图乘法或内力函数式分段积分,使求指定截面的位移简捷、方便;根据挠度、转角、弯矩的微分关系与弯矩、剪力、均布荷载微分关系相同的原理,提出了以弯矩为“荷载”,绘制结构位移图的实用方法;通过举例说明了位移简便计算式求指定截面位移、力法方程系数自由项的优越性以及“弯矩荷载法”在绘制结构位移图、位移影响线、结构最大动力位移图等方面的应用。
2003年01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孙文彬
由于组合梁交界面滑移的存在,随着剪力连接程度的降低,部分剪力连接钢—砼组合梁变形会显著增加,精确计算也变得非常困难和复杂。本文在曲率微分方程和滑移应变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了精确计算部分剪力连接钢—砼简支组合梁变形的一般公式,得出了部分剪力连接简支组合梁的变形和附加变形与剪力连接程度系数之间的关系与规律,公式简单、实用。对其它类型的部分剪力连接组合梁变形分析也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2003年01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余永强,邱贤德,王心飞,章勇武,杜小平,刘亮
分析了预裂爆破技术在层状复合岩体中作用机理,对梁万高速公路A合同段层状复合岩体路堑开挖中预裂爆破参数设计进行了探讨。由于层状复合岩体特殊性质,岩体内不同岩层对应不同的线装药密度。为了控制爆破危害,依据被保护对象的要求,除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外,还需采取一些特殊的安全措施。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
2003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侯荣涛,孙丽媛,任立义,杨文平
分析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几种常见故障及其表现形式,利用传统的频谱分析方法对某汽轮发电机组进行了状态分析,并研究了该发电机组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关联维数,给出了利用分形理论对汽轮发电机组故障实施故障诊断的判据。利用数字量信息—关联维数作为诊断标准有利于计算机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识别与判断,为机械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工具。该方法为复杂机械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3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于海英,董春游
聚合反应的动态特性具有时变、非线性、时滞的特点,应用传统的PID控制和一般的模糊控制算法,难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在模糊控制算法中加入双调整因子,根据偏差及偏差变化率的情况,在线动态调整控制规则:在升温阶段,加大偏差调整力度,使系统快速达到给定温度;在恒温阶段,增加偏差变化率的权重,减小超调。通过给定值和扰动的仿真实验,证明具有双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算法,是提高聚合反应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2003年01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 杜柏芳
在有线电视网上,基于HFC网向用户端提供双向化多功能服务的技术设备主要有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基于计算机的各种高速数据通信,例如Internet浏览、VOD、电视会议、远程教学、局域网互连等。以前困扰Cable Modem实用化的主要因素是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随着技术的成熟 ,已经诞生了一些标准,如MCNS、IEEE 802.14、DAVIC等。近期(98年)ITU已批准MCNS为国际标准,更名为DOCSIS。本文较详细的介绍了HFC网中的最重要的部分cable modem的原理、功能和作用等。
2003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梁国华,周惠成,王本德
流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论述了该系统中数据信息具有的特点和决策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地介绍了数据仓库的定义、体系结构和功能。然后,针对我国现有防洪系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防洪实际,提出了防洪数据仓库的结构模型,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为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并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应用系统中。
2003年01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郭瑞,魏延华,任志玲
针对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在电动机参数变化时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拥有转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的矢量控制方案,设计出转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构成转速与磁链闭环的矢量控制系统.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 分析结果可知,这种转子磁链自适应观测器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2003年01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赵锐,孙劲光,裴际兴
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性能优越的基于Linux平台的Intranet解决方案。利用Linux作为网关来建立Intranet,采 用一台服务器,两块网卡;内部网的机器用Hub相连,其中服务器同外部网相连,并拥有自己的IP地址。文中给出了网络的总体规划 以及网络配置的软硬件需求,还详尽阐述了配置Linux网关和在Linux平台下安装网络应用软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此方案结构简单、 性能可靠、投资成本小,可作为中小企业构建自己的Intranet的一种模型参考。
2003年0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柴瑞敏,孙劲光,王彪
从数据库管理及数据库安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一种新的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式,并以现代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为例,对角色的预定义、使用等进行了全面介绍。对这种新的不同于group、别名的授权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细致地分析了该管理模式的控制方式,得出了该管理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特定的安全策略,减轻系统管理员的负担。能适应企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大灵活性。并能根据组织结构得出灵活变化的结论。
2003年01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栾丽君,景晓光,任立义
串联盘式管道连续输送机主要运输散状物料。这些散状物料可以被看成散粒体,利用散粒体的力学性质,我们主要对串联盘式管道连续输送机中间承载段的散状货载在动态条件下的力学进行分析;推倒出了计算应力数学模型,并得到了牵引力的计算方法。随着物料高度的增加,物料作用在容器底部的应力呈指数规律快速增加。因此利用圆柱形容器运输散状物料时,应把物料分成合适的段运输。
2003年01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徐平,牛艳奇,于英华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用它来做机床的基础件,其静动态性能优于传统的灰铸铁床身。从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的实验材料和制备方法入手,利用力学原理简单研究了钢纤维的增强机理,并且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机床的床身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截面尺寸的固有频率,通过同结构的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和铸铁床身进行谐响应分析,证明了钢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床身良好的动态性能。
2003年01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刘贵杰,巩亚东,王宛山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找到了与磨削表面粗糙度有关的摩擦AE信号特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监测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声发射信号特征信息与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在线评估.
2003年01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王立涛,贾明
综合国内外曲面光顺技术的研究思路,选择一种能量法优化、光顺NURBS曲面的数学模型,并在反求工程软件(RE-SOFT)中通过施加适当的约束条件对其进行求解,使得被光顺曲面能在合理的约束条件下获得理想的光顺效果,从而论证了能量法广泛应用于该领域的美学效果及其发展前景。
2003年01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仲维清,侯强,刘月霞
成新率在机器设备评估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影响机器设备成新率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很多,用精确的数学方法评价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在综合考虑机器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基础上,以实体消耗、功能消耗、经济消耗为基础建立了因素集,并基于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科学合理地计算成新率的评价方法,最后文章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2003年01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李永江,郭建锋,李海宁
经研究发现,已有的网络协调技术中的各种启发式算法(如minTs、minLF、ACTIM等等)都不太适合有多种资源约束的网络计划分配问题,而且都没有考虑到网络中工作的紧前紧后关系约束的情况。文中首先对网络中影响各项工作重要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构造出一个综合的优先权系数;再按该系数的大小安排各项工作的进度,使资源有限的工期尽可能的短,从而达到资源均衡计划协调的目的。作者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显著效果。
2003年0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曹永强,王本德
给出了普遍意义下系统模糊随机可靠性的定义,针对水库供水调度系统存在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如模糊性、未确知性)及其特点,从单目标和多目标两方面重点对供水调度系统进行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随机可靠性的水库供水调度系统管理决策方法。最后给出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2003年01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王松波,马修泉,任建华
结合中国银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东方会计核算系统的实例,设计了在服务器群环境中,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及分布式处理方案,该方案充分发挥了分布式数据库的优点。解决了北京总部与异地办事处间的数据传输和系统数据备份问题,实现了异地数据库间的连接、总服务器与不同地方的分服务器的互相通信以及数据库间的复制机制。本方案在中行资产管理公司获得良好的应用价值。
2003年01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杨维,于晓曦,麻凤海
根据本钢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供水系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进行神经网络权系优化的改进算法进行了优化求解,达到了水系统优化调度的目的;从生产优化运行方面看,以最优的生产运行实现达标水质,同时追求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今后本钢供水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2003年01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郭嗣琮
采空区气体模糊渗流问题由模糊偏微分方程所描述。模糊微分方程是未知函数及其导数与已知模糊函数或者模糊常数的条件等式,方程解的模糊性是由已知模糊函数或模糊常数所引起的。当已知函数或常数为区间值函数或区间数时,相应的方程为区间微分方程。由于模糊函数或模糊数的截集为区间值函数或区间数,通常,模糊微分方程的解是利用模糊函数或模糊数截集所对应的区间微分方程解通过表现定理给出。由于模糊微分方程的解必须是模糊函数,如果通过表现定理给出的模糊微分方程的解是模糊函数,则称方程的解是可表示的。本文在给出模糊微分方程解的可表示定义同时给出了解的可表示判定条件,并且证明了采空区气体模糊渗流定解问题的可表示性。
2003年01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苏志雄,郭嗣琮,高知新
前馈网络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实际应用中的样本量有限,训练出来的网络效果不太理想。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前馈网络算法,通过调节参数a向量,使网络结构按精确度和推广能力来综合考虑。若训练出来的网络满足先决条件,就认为网络规模是合适的。此算法不仅能删除隐层中的节点也能删掉输入层中若干总贡献率小的节点,从而避免了维数灾难,并给出一种调整剩余权重的算法,避免重新训练。文中讨论了网络结构的重要性,并用该方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自适应前馈网络算法具有较强的建模能力。
2003年01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张金辉,李萍,仲崇民
制备了负载型磷钨酸铯(Cs2.5H0.5PW12o40/Sio2)固体酸醚化催化剂.考察了载体性质、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叔碳烯烃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孔硅胶是Cs2.5H0.5PW12o40的适宜载体,硅胶的钠含量越低,制备的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的活性越高。制备的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均具有较强的酸性、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醚化催化剂。在温度为80℃,压力0.8MPa、空速1h-1,n(甲醇)/n(叔碳烯烃)比=1.1的反应条件下,叔碳烯烃转化率达到56.54%。
2003年01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史明霞
分析智能系统中智能行为之源,提出一种新型递阶式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原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综合集成具体实施策略。这种新型递阶式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原型由决策级、反应级和适应级组成,它们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机协调。较全面地模拟了人的智能行为,并因此提高了系统的智能水平。这种新型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原型可为智能控制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基础。
2003年01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李满,徐海宏
采用8种高分子絮凝剂和10种表面活性剂,对细粒煤泥进行真空过滤脱水药剂试验,分析了药剂性质与煤泥过滤成饼时间、滤饼厚度以及滤饼水分之间的关系。发现:就本实验选用的煤样而言,在降低滤饼最终水分方面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强于高分子絮凝剂,在提高过滤初期速度方面,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强于表面活性剂。高分子絮凝剂对煤泥滤饼最终水分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滤饼结构,有利于自由水和大孔隙间水分的脱除;另一方面,也会使细粒煤泥絮团中包含的水分增加,这两方面作用的强弱决定着高分子絮凝剂对细粒煤泥的助滤脱水效果。
2003年01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