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露天矿三维可视化矿床地质模型的建立

    王志宏,陈应显

    基于裁剪曲面和不规则多边形,建立了露天矿三维可视化矿床地质模型,这个模型是由地质界面模型和地表面模型组合而成的。地质界面模型是由煤层的顶底板插值曲面经煤层边界和断层曲面裁剪而成的,地表面模型是对原始地表数据和矿坑数据进行三角剖分得到的三角形网格。根据露天矿的开采特点,实现了对模型的自动维护和更新,形成了动态的露天矿三维可视化矿床地质模型。

    2004年02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人工神经网络在煤氧化性预测方面的应用

    徐精彩,赵敏,孙红丽,邓军

    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煤氧化速率定量预测的新方法。根据对煤自燃的实际特点和基本规律的综合考虑,研究了影响因素的选取、煤氧化速率预测模型的建立等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煤氧化速率进行了建模。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煤氧化速率进行模拟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煤氧化速率预计领域中具有实用价值。

    2004年02期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工矿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的系统研究

    李树刚,成连华,凌学文

    针对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评价方法在应用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的体系结构与工矿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运用矿山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按生产流程划分评价子系统,提出了新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运输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控制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子指标和评价方法。

    2004年02期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油气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回雪峰,吴锡令,杨光璐

    为提高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评价的可靠性,对大港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研究。从对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认识出发,结合地质认识成果和测井响应特征探索出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应首先从沉积、圈闭以及层位的角度出发,确定低阻油层可能出现的区域,然后综合判别各种测井响应特征,最终正确识别出低电阻率油层。

    2004年02期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反射波地震层析成像算法研究

    杨慧珠,聂建新,谭桂华

    反射波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精细构造和目标的堪测,其分辨率由正反演方法的精度决定。提出了一种精度更高的反射波射线追踪法作为层析成像的正演算法,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引入较好避免了复杂介质反演成像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反射波地震层析方法可反演地下介质的层速度和界面形状,且精度较高、收敛性好。该正反演方法可应用于海底不规则界面的探测。

    2004年02期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辽西丘陵缺水区地下水赋存规律探讨

    李福明,王恩荣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碳酸盐岩类裂隙溶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断裂充水带的赋水规律。根据其地下水的赋存特点、找水经验和勘探成果,对碳酸盐岩类裂隙溶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断裂充水带利用物探方法进行选取井位、找水模式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总结。

    2004年02期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声波测井曲线环境校正方法探讨

    王莹,陈兆山,麻凤海

    裸眼声速测井是煤层气勘探和开发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测井方法,而测井环境对声波时差测井曲线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准确的通过声波时差测井曲线来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采用了补偿声波测井方法,但这种补偿作用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声波时差曲线环境效正的方法——漫反射声路法。

    2004年02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空间数据在不同平台间的转换方法

    何孝莹,宋伟东,杨楠

    空间数据共享方法的研究一直深受GIS界重视,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中间文件实现空间数据在几种不同GIS平台之间的转换,以此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具体实现了EPSW2002测绘平台数据向MapInfo的转换,AutoCAD数据向SurwayGIS的转换,AutoCAD数据向ArcInfo的转换等三种转换方法。

    2004年02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DTM在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中的应用

    柴华彬,邹友峰,刘景艳

    数字地面模型(DTM)具有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和空间模拟功能,它可以代替等高线对地形表面的描述,能满足对等高线数据相同的各种需求。为了充分地利用地质、矿山等许多领域的三维原始数据,以开采沉陷预计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了将DTM用于地表移动变形可视化预计的意义,然后对其DTM构造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实例,介绍了将DTM用于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可以得到的最终成果。

    2004年02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灰色理论在预测深埋型矿井涌水量中的应用

    肖有才,张秀成,王宏艳

    煤矿地下水动态的预测预报始终存在着计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大、且难以兼顾影响矿井充水的各种因素、精度较低的特点;灰色系统理论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单的计算过程和极佳的预测精度,因此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用于矿井涌水量预测的不多,文章以灰色理论GM(1,1)模型为基础、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甚佳。

    2004年02期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尾矿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动力学模型

    薛强,梁冰,刘建军

    通过分析尾矿氰化物渗漏在土壤中迁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运移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时间内氰化物在包气带土层中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降雨量增大时,污染物质可穿过包气带而污染地下水。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浓度在包气带土层分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于定量化评价氰化物类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2004年02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边界层动量积分

    徐萃萍

    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的边界层的理论分析,可以为分析流体在叶片表面沿程阻力提供基础,进一步也可以为确定叶片型线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边界层方程,为求解含有固体扰动项的粘性流体的边界层方程,引入了固相扰动因子和边界层厚度系数,它是进一步分析固液两相流泵叶片边界层及叶片解析设计的基础,同时也降低了由于边界条件的构造和构造含有扰动项的动量积分方程及其求解的难度。

    2004年02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支护结构作用的超高层建筑箱基沉降计算

    钱晓丽,陶龙光,刘波

    针对现行规范《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计算超高层建筑时未考虑深基坑支护侧限作用的弊端,提出一种超高层建筑箱基沉降的新的计算方法。此方法考虑了深基坑的支护作用,将箱基沉降分为两部分计算:箱基底面以下和支护结构以上部分的土体,处于侧限压缩和挤压状态,支护结构以下部分的土体,处于竖向压缩状态,分别用压缩模量及变形模量进行了计算,并与青岛中银大厦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对修订规范具有借鉴意义。

    2004年02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机制的岩爆机理研究

    王挥云,李忠华,李成全

    岩爆是采矿诱发的地震现象,是矿井自然灾害之一。岩爆发生条件与岩石的力学性能有关。岩体中微裂纹的形成、扩展和汇合对岩体的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材料的逐渐劣化直至破坏。对于三轴压缩的岩石试件,当侧向应力为拉应力或很小时,其破坏形式主要是微裂纹的摩擦滑移、自相似平面扩展和弯折扩展。本文基于岩石细观损伤机制,在本构关系中引入损伤效应函数,用于分析圆形洞室的岩爆现象,得到了岩爆发生的临界损伤范围和临界载荷的解析式。结果表明临界损伤范围取决于弹性模量与降模量之比;临界载荷与峰值强度及内摩擦角有关。

    2004年02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应用改进BP神经网络进行用水量预测

    麻凤海,杨维,杨帆,于晓曦

    针对工业用水量的特点,建立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用水量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权系进行优化改进,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结果好于灰色理论预测和BP算法预测。以本溪市某供水厂用水量数据对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预测,将其预测结果与灰色理论预测和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该方法用于供水系统用水量预测误差较小,同时克服了其他两种算法的缺陷。

    2004年02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台阶爆破设计专家系统结构与原理

    常春,杨尚进,张继春

    将专家系统理论与台阶爆破设计原理相结合,研究了集爆破参数优化、炮孔自适应布置、设计参数计算、自适应绘图、爆破效果预测、爆破效果分析和爆破管理于一体的台阶爆破设计专家系统。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内容及其实现方法,并在攀钢集团兰尖铁矿进行了应用,爆破效果达到矿山生产的要求,而且爆破设计及修改十分方便,可操作性强。

    2004年02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岩爆防治在大伙房引水隧道中的应用

    李忠,刘志刚,曲力群

    重点研究了在大伙房引水隧道一号支洞所发生岩爆的特征,从包括岩石组合、地应力状况、隧道埋深以及地下水发育特征等因素在内的影响岩爆发生的主要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它产生、发展、分布的岩石组成形式和地质构造特征,指出隧道中容易发生岩爆的地段的鉴别特征,着重研究了该地区岩爆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的力学行为,并由此推断出它可能对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2004年02期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钢筋混凝土梁健康状况快速动态测试

    赵志洲,孙维丰

    提出了附加荷载动态测试钢筋混凝土梁健康状况新方法。利用杆件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计算,并通过模型梁试验,建立起简支梁在附加荷载作用下振动特性与破损模态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附加荷载下混凝土梁的频率变化规律,通过对梁进行不同荷载等级下静载和动载的交替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梁从完整到破坏的频率变化规律。实现了简支混凝土梁健康状况无损快速检测。

    2004年02期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多功能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

    张清

    数据采集是实验室进行各种试验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多功能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综合采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显示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了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和分而自治的设计原则,实现了多种参数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远距离传送,在冻结管模拟试验中采用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简化了试验准备,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2004年02期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砖混结构多层房屋裂缝的分析与控制

    刘珂

    对砖混结构多层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裂缝的形状和出现的位置,大致归纳为温度裂缝、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其它原因裂缝,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上述几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如何避免裂缝的产生和裂缝出现以后如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制止裂缝的发展,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和使用年限。

    2004年02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火灾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郭键,王汝琳,李明

    对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尤其介绍了CO作为探测特性参数之一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今后尚需解决的课题:如低功耗、高灵敏度CO传感器的应用及与其他传感元件的复合;主动吸气式探测技术在普通环境中应用;分布光纤测温技术研究及产品化;特殊场所的火灾探测;以及降低成本的同时与自动化、现代通讯及其他领域新技术的进一步融合等问题。

    2004年02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改进BP网络在机载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中应用

    罗云林,曾东华

    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故障模型和故障诊断问题的描述方法。由于传统BP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陷阱, 在此作了改进。改进后的BP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BP算法。并应用改进的BP算法对飞机机载电子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2004年02期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PLC在矿山铁路信号中应用

    甘金颍,王德志,王德毓

    阐述了宝钢梅山冶金公司采矿厂井下铁路运输系统,采用西门子PLC进行的铁路信号联锁集中控制,利用PROFIBUS-DP 组成底层控制网络。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方式,通用性强,易于修改。利用WINCC组态模拟站场画面,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方 便易用。经过实践证明,该系统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冶金矿山新建和改造站场的需要,既方便于生产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同时节约 了设备投资。

    2004年02期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露天矿直流供电系统杂散电流分析

    张国军

    通过建立露天煤矿电气化铁道简化的均匀分布参数模型,分析了直流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直流杂散电流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抑制杂散电流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直流杂散电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电压因素和电阻因素两个方面。利用本方法分析露天 矿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进而采取有效的抑制措施,减小杂散电流的危害,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2004年02期 2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磨粉机控制系统中数据侦听系统实现

    王雪梅

    针对磨粉机的计量数据侦听保存与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用计算机管理磨粉机控制系统中计量秤现场数据仿真设计 原理与实现,用Rs-232总 线数据侦听微机、Rs-232/485总线转换器,及Visual Basic和MSComm控件通过数据通讯编程解决了磨粉 机控制系统中的计量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仿真程序。通过数据通讯编程实现了数据通讯监控功能,解决了磨粉机控制系统中的计量 秤数据的侦听和保存问题,达到磨粉机控制系统中计量秤现场数据计算机管理的目的。

    2004年02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

    张春梅,张立生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频繁出现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为保证电梯的可靠运行,迅速地排除电气故障,延长电气线路和电气 设备的使用寿命,文章对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简捷,快速的检修方法。对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的故障 通过事例进行了分析处理。并采用电梯远程监测系统对系统进行监测,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保证电梯安全可靠运行。

    2004年02期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粉料生产气力输送中的自动称重控制算法

    赵国强,李焕飞,李新春,李国金,刘玉珍,赵磊

    介绍了用于粉料生产气力输送中的自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粉料自身的理化特性,由变频器控制的螺旋加料器 送料的快慢,管路中残余剩料以及称重仓中悬浮料等因素对称重准确度、称重速度的影响,提出了“四段式”和“模糊控制”两种控 制算法,并给出了适用的范围和技术条件,通过实践证明这两种控制算法在料粉加工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04年02期 22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模型预测控制(MPC)系统仿真软件开发与实现

    盛剑会,肖冬荣,郭伟,范春年

    介绍了基于PC机平台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与实现过程。该软件包含MAC、IMAC、DMC、DDMC和GPC 五种预测控制算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对预测控制系统的综合性仿真,包括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控制器参数调整的作用等。 利用该软件可对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作用机理做进一步仿真分析,并有助于定性分析各种算法中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算 法之间的区别。

    2004年02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小波视频图像处理技术

    张亚妮

    基于小波的视频图像压缩的理论,根据小波变换的基本特点,用小波视频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对现有小波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合软件和硬件的实现方法提出小波视频图像处理的新方案。通过选取最佳的小波基和快速提升小波算法,实现了经小波变换处理后的图像细节部分清晰,层次感强,适合于高压缩比的应用领域要求。

    2004年02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应用软件密码加密算法研究讨

    李明学,黄喜云,郑国禹

    通过对密码加密过程及验证密码的分析,总结出了三个特点,利用其中最主要的第二个特点,即明文密码和密文密码 之间具有不可逆性,对应用软件密码进行加密,可以防止密码被破译或极大地增加了其被破译难度和破译时间。并初步探讨了增 强这种算法安全性的几种相关加密算法。同时对这种加密算法的明文密码空间、密文密码空间和加密强度等作了初步的分析。根 据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加密算法具有很高的加密强度。

    2004年02期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基于SIMULINK锁相环设计

    刘玉珍,刘建辉,陶志勇,徐光宪

    针对实际中锁相环设计复杂性,提出了采用MATLAB仿真工具箱SIMULINK对锁相环进行建模和仿真的方法,优化设计方案。为验证、分析与锁相环跟踪锁定速率相关的因素,借助了SIMULINK软件的灵活性、直观性等优点,对 模型进行了多次参数修改和仿真,并测出多组实验数据。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2004年02期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

    姜学智,李忠华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产生,通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具有多感知性、 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工 具,系统集成技术。目前已在军事、医学、设计和娱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重大 成果。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4年02期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信息化小区财务计费IP地址防盗用策略

    黄素芬,李国金,李新春

    分析了影响网络正常财务计费的IP地址的静态盗用和成对修改IP-MAC地址的盗用原理,结合网络设备的管理功能,在现有的防IP盗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静态路由技术和通过Swich-Port-IP-MAC绑定给出了IP地址防盗用的两种防范措施和相应策略,在不影响网络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解决了IP地址防盗用问题,确保了财务计费的正常进行,是一种在信息化小区网络内值得推广应用的首选防盗用策略。

    2004年02期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机床低速爬行研究现状及分析

    于英华,徐平,刘大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工这些零件的工作母机——机床具有更高的精度。机床低速爬行问题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及国防建设的重要课题。综述了机床低速爬行研究现状,提出了关于该研究的几点看法,以期有利于促进今后的研究。

    2004年02期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镐齿截割煤断裂模式研究

    王琦,李贵轩,王春华

    针对镐型齿截煤理论不完善的现状,采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煤体的断裂模式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断裂模式的表征参数——断裂角φ的表达式,该推导公式在镐型齿的截割模拟试验中得以验证,快速摄影对截割过程所作的实时写真,为力学模型的建立辅以佐证。

    2004年02期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车辆非线性悬挂系统的随机响应研究

    朱博,张立军,邹晓华

    建立了两自由度变刚度钢板弹簧非线性悬挂系统的振动模型,用统计线性化方法进行了随机响应计算。为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在德国申克公司的电液伺服加载激振系统上对SY110后悬挂系统(变刚度板簧)进行了模拟振动实验。并将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做了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用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路面不平度及车速的提高而增加,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对阻尼有极小值存在;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随着路面不平度及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004年02期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亚共析钢羽毛状奥氏体观察与分析

    李晓静,李智超

    使三种低碳(合金)钢获得W,以W为原始组织,分别慢速、中速加热到二相区淬火。组织观察发现,除形成球状A、针状A外,还形成羽毛状A。羽毛状A可在原始组织中条状之间、块状之间或条状/块状之间界面处形核;既可一侧以羽毛状长大,另一侧以球状长大,也可能两侧均以羽毛状长大。

    2004年02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低碳奥氏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赵惠,李智超

    研究了低碳奥氏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硬度变化规律。根据回火硬度的变化,分析了回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及逆转变奥氏体对回火硬度的影响。同时在一次回火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火处理,比较一次回火和二次回火的硬度变化规律,确定了低碳奥氏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2004年02期 25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基于B/S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何满辉,张凯冰

    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结合B/S的多层应用系统进行了阐述,并对开发B/S模式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进行了评述,通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基于Unix/Linux的Apache+JSP+Oracle的组网方案,并结合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特点,对辽宁工大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研制开发。

    2004年02期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基于多层递阶法的伤亡事故预测

    郑双忠,丁明祯,吴穹

    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系统辨识方法而给出了多层递阶法的伤亡事故预测系统的动态模型、基本原理,提出运用多层递阶方法对伤亡事故进行预测,通过对某飞机制造公司伤亡事故的实例分析表明,与固定参数预测模型相比较,基于多层递阶的预测过程可以充分利用长时间统计数据,并能减小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2004年02期 26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确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BP神经网络模型

    马义飞,白晓娟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有较大增长,缓解了高中生升大学的压力,可是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如何合理地确定招生规模,实现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是值得研究的。建立了确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考虑了国家和家庭教育投入、高中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三个因素。经模型分析表明近年来招生规模增长太快,教育投入没有跟上。

    2004年02期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一种基于统计信息的模糊推理方法

    郭嗣琮,彭晓华

    在Zadeh的模糊推理合成规则及陈永义等提出的模糊集特征展开近似推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广义模糊特征合成推理的数学模型,借助信息论的方法,通过计算推理系统的熵以及因素uk对系统的条件熵,进而得到因素uk对系统的信息率,并利用因素对推理系统的信息率给出了一种基于统计信息的特征系数权重确定法。

    2004年02期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在方程组求解中应用

    彭晓华,冯永安,郭嗣琮

    选择、交叉和变异是遗传算法的几个主要操作算子,它们构成了遗传操作。对遗传操作提出了改进方案,即对于交换操作:如果两个子代的适应度均比父代大就交换,如果子代的适应度一个比父代大而另一个比父代小则保留大的子代而还原小的子代为父代,如果子代的适应度均比父代小则取消此次的交换。变异操作中对每个父代的多个位置逐个变异,如果子代的适应度比父代大则变异,否则不变异。通过解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组证明了该方法能够使得遗传始终向着理想的方向,避免了算法陷入死循环,并且收敛速度非常快。

    2004年02期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集对分析中联系数的运算及其应用

    王霞,彭晓华

    联系数形式为 m=a+ bi + c j,a、b、cR,i[-1,1] j=-1或 m= a + bi,m= a +c j,m= b i + c j,是普通数的概念的推广,在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定义了两个联系数相等的概念,给出了各种形式的联系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及其运算规则。以加法为例,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1nkkm==1nkka=+1nkkib=+1nkkjc=,1kkm==1limnknkm==1limnknka=+1limnknkib=+=nkknjC1lim和同时对这些运算给出了简单的应用。

    2004年02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钼磷酸钾的研制施用效果及生产工艺

    乌凤岐

    以钼精矿粉为原料,研制和生产出能使豆科作物增产的多元微肥——钼磷酸钾,并对其反应机理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初测了组成和性质。经在田间试验研究:用该微肥对大豆、花生进行拌种时的最佳适宜用量为150~225g穐m 2,可使大豆增产5.35% ~16.72%;花生增产10.1% ~16.5%,比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钼酸铵产量能提高8%左右。另外,对钼磷酸钾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了设计。

    2004年02期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提高活性焦脱硫脱氮性能的实验研究

    冯治宇,胡筱敏,王英刚,程五良,张善姬,赵启涛,高峰

    活性焦能同时脱除燃煤烟气中SO2和NOX。为提高活性焦的脱硫脱氮性能,对以沈阳地区褐煤为主要原料研制出的活性焦进行了改性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改性活性焦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用FeSO4对活性焦进行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改性活性焦脱硫脱氮效果,其脱硫率可以从56.8%提高到96.8%,脱氮率可以从42.1%提高到75.8%。

    2004年02期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与资源化

    金建英,宋学颖

    通过对排放量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钢渣、白泥的污染、处置等现状的分析,阐明了三大废渣的物理、化学特性,根据其物理化学特性,做了综合利用途径的可行性探讨,提出利用三大废渣制造水泥砂浆;白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填埋实现土地资源化目标。方法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少,见效快,具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2004年02期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浓度换算与净化要求

    李明,李文华,于庆坤

    针对我国燃煤电厂燃气轮机叶片保护及环境排放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浓度换算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换算系数,提出了高温煤气净化要求,认为浓度换算系数与高温气体的组成成分、炉型、煤炭颗粒的尺寸等很多因素有关,依据环保与燃气轮机叶片保护标准,提出了高温煤气净化的要求。

    2004年02期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