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中国煤中氟燃烧排放特征与排放限值

    齐庆杰;郝宇;刘建忠;吴宪;周俊虎;岑可法;

    为了确定中国煤中氟燃烧排放特征和排放限值,通过大样本测试与统计,得到了中国煤中氟含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流化床锅炉的煤、飞灰、底灰样品的采样测定,提出了煤中氟在燃烧产物中的总量分配模式,得到中国不同炉型燃煤氟排放基本特征;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初步得到了中国燃煤氟化物排放限值和超标煤种的比例。结果表明: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对氟化物排放限值的规定,中国煤在各种燃烧设备的燃烧过程中,大部分煤种的氟含量是超标的,若在燃烧过程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氟污染。

    2005年06期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水力压裂钻孔始裂特点分析

    张国华;葛新;

    为研究内水压力作用下压裂钻孔的始裂特点,指导煤层渗透率提高中控制措施的采取与实施,在分析煤层结构特点与应力场特点的基础上,用叠加法推出了新的水力压裂钻孔起裂方程,并通过MATLAB程序进行了算例分析,得出了钻孔始裂总体可表现为由表及里、由里至表、多方向多位置同时始裂和发展三种结论,该结论不同于传统应力场中圆形工程体围岩起始破坏过程的特点,并对煤层渗透率提高中控制措施的采取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005年06期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水溶解煤层气的特征及规律试验研究

    王锦山;王力;刘明远;曹志刚;姚素玲;

    为了弄清煤层气贮层中地下水溶解煤层气的特征与规律,利用试验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水溶解煤层气特征的影响,并以采集到的阜新矿务局王营矿地下水和煤层气样品为例,研究了煤层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水对甲烷的溶解度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与压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总结了王营矿水溶气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王营矿区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一般的水溶气的规律是一致的。

    2005年06期 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的煤矿重大瓦斯爆炸规律

    陈红;祁慧;谭慧;

    为了把握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规律,应用MATLAB分析软件,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导致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缺陷设计)所占比率高达96.59%,对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有了全新认识。在研究瓦斯爆炸事故环境特征、特征源交叉数据的基础上, 得出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规律图。

    2005年06期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矿井通风系统CAD技术研究

    李钢;陈开岩;聂百胜;

    为了能快捷地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并使通风系统网络分析可视化,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了实现各种功能的图形基类及各图形类之间的层次关系,提出了巷道的自动绘制算法,以Visual C++6.0为编程环境,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CAD软件,具有图元拾取与属性标注、工作面推进动态模拟等功能。利用该软件对孔庄矿局部通风系统进行了自动绘制,绘制效果好,速度快,并对某回采工作面推进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工作面未来的通风状况,通风技术人员可以由模拟的结果来预测通风系统未来的状态,从而超前制定相应的计划,对于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06期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特厚冲积层非主断面观测站岩移参数的求取

    高荣久;胡振琪;谢宏全;戚家忠;

    针对祁东煤矿的地质和开采条件,在二采区特厚冲积层地表上方设置了三条非主断面观测线。按相关规定,从采前开始到相关工作面采动影响基本稳定,对观测点进行了观测工作。在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的基础上,利用“非主断面任意方向观测结果的求参程序”对观测结果进行了求参计算,确定了概率积分法的五个岩移预计参数。利用所求参数对原观测线各测点进行下沉和沿x、y向水平移动进行预计,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并利用等效面积法,求得了主断面的地表岩移角值,对以后煤柱留设和采动影响范围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2005年06期 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风路可靠度确定数学模型

    贾进章;刘剑;姜克寒;

    针对目前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时,主要的研究参数是风量,即认为风量不失效则风路不失效的问题。提出了考虑风量、粉尘浓度、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指标的风路可靠度的定义,即研究可靠度时,既要考虑风流的数量,又要考虑风流的质量,这在矿井火灾时期尤为重要。根据风量动态监测结果,利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和可靠性原理的知识,提出了风路可靠度的理论计算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5年06期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矿区产业发展的非线性嵌套模型

    徐君;

    为了解决矿区各产业发展、生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以焦作矿区为例,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了矿区社会经济系统产业发展的非线性嵌套模型,指出了协调控制途径.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模型特点的参数协调方法,运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进行数值求解,求解结果分析预测了焦作矿区各产业发展的趋势值,提出了焦作矿区煤炭开采业和非煤产业的发展方向。

    2005年06期 805-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瓦斯安全管理新指标—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

    李宗翔;裴明顺;陆晓明;

    为研究采空区内部瓦斯涌出规律,解决采煤工作面的瓦斯超限问题,从分析采空区内部的瓦斯源出发,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的概念;用负指数衰减函数描述各层瓦斯涌出强度的衰减过程,给出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定量化分析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出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决定着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且具有显著的线性比例关系。论汪了用瓦斯涌出强度衡量采空区瓦斯涌出的科学意义,因该项指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作为衡量采空区向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安全技术指标,并指出该指标的获得途径必须通过现场观测结合场流数值计算模型由参数反演得到。

    2005年06期 80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矿井采掘接替计划自动调整方法

    任海兵;王思华;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采掘计划的自动调整,在分析了采掘计划所有可能的调整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计划技术和评价采掘计划的直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给出了一个计算机自动调整的算法,同时还研究了采掘计划工期调整的可靠性问题。还根据该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对于提高采掘计划编制工作的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方法及其相关软件对矿井采掘计划管理和保证采掘计划的可靠性具有一定借鉴。

    2005年06期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岱河煤矿煤—天然焦结构X射线衍射特征分析

    吴基文;赵志根;孙方维;赵少华;董明;

    为了正确划分煤与天然焦,进行合理的储量计算,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岱河煤矿煤与天然焦系列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利用布拉格方程和谢乐公式计算了d(002)、Lc、La等煤结构参数。结果表明:①随着煤向天然焦的转变,其d(002)减小、 Lc、La等值增大;②煤与天然焦在结构参数上存在明显分界;③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002)衍射峰向高角度方向偏移,峰形由低矮变为高耸。研究结果为煤、焦分采设计及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5年06期 815-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大台井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

    李忠华;潘一山;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俯伪斜走向分段密集采煤法支护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探讨相关参数如支柱的密集程度、垫层的厚度与弹性、煤层的倾角与厚度,特别是顶板冒落岩块的大小与冒落位置,对支护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采煤法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密集柱与顶底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当因顶板冒落岩块冲击而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密集柱与顶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支护系统将会因稳定性不足而被冲垮。此法适合于薄煤层,2 m以上的煤层已不适合于此种支护系统。

    2005年06期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基于Hopfield网的煤与瓦斯突出分类模型

    高雷阜;徒君;赵艳艳;

    针对原有Hopfield网学习算法的局限性,利用Hopfield网的非线性逼近能力来模拟煤与瓦斯突出中各指标的复杂非线性关系,通过联想记忆功能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分类。引入一种基于混合混沌法的学习算法,较快较好地训练了网络。将煤与瓦斯突出分类指标化分等级,进行编码,基于混合混沌法训练Hopfield网,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分类模型。通过实验检验,证明了此模型的实用性。

    2005年06期 818-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

    王宇林;杨春;冀明;

    为了探讨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采用钻孔与矿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轴迹方位为NE10°±、NE22°±、NE43°±、NE65°±和NW34°±5组褶皱及相关断层的发育特征:阐述了地质构造对煤层发育、赋存状况的控制作用;指出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中生代的3个成盆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火山-沉积盆地的发育阶段、中侏罗世晚期火山-沉积盆地的重现阶段、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的再现阶段)、3次褶皱幕(中侏罗世早期末褶皱幕、晚侏罗世末褶皱幕、白垩纪末褶皱幕)以及新生代的2次构造挤压运动,自早至晚形成的各期压性构造面走向呈现逆时针偏转之规律。

    2005年06期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唐山市地震反应谱参数分布

    陈静;王绍杰;朱庆杰;

    为探讨精细预测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计算方法,在分析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影响因素基础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定量分析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并以唐山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软件,绘制出地震影响系数分布图,对场地选择与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2005年06期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岷江上游景观变化研究——以汶川县为例

    赵永华;何兴元;胡远满;常禹;

    运用3S技术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景观变化,发现该区的景观是在逐年的破碎化,有林地是唯一一种减少的景观类型,草地、灌木林地、经济林、耕地和居民用地的面积在逐年的增加,而河流、湖泊和冰雪/裸岩的面积没有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观变化的原因,认为人文因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加上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的不合理、过渡的开采,草地资源过渡放牧和超载,导致了该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覆盖率降低,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2005年06期 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

    张亚明;高玉娟;何保;

    为了探讨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演化规律,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自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2005年06期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偏心结构地震反应求解剪力-扭矩“三状态空间模型”

    戴君武;白文婷;

    为了解决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偏心结构地震的求解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剪力-扭矩等效屈服面的建立,进一步发展了基于双线性模型的描述偏心结构地震反应性态的“三状态空间”(对应于结构完好的弹性空间、对应于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破坏的弹塑性空间和结构丧失承载能力的失效空间)模型。与单层RC偏心结构的地震模拟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可以更为合理的描述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性态,为钢砼偏心结构的性态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概念性方法。

    2005年06期 83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势流问题边界积分方程的几种解法对比

    宁德志;滕斌;张晓兔;郝春玲;赵海涛;

    为了求解势流问题边界积分方程,以简单格林函数为基函数建立了势流问题边界积分方程,并对求解积分方程的几种数值方法一直接法,迭代法和多极子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介绍,通过无限静水面下一偶极子作用问题的数值计算,对上述几种方法的运算速度和内存消耗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快速多极子方法比另外两种计算方法在计算量和计算机存储量方面更加优越,可以分别降低到近似O(N)数量级,建议将快速多极子方法应用于大型计算问题中。

    2005年06期 835-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绕任意轴旋转的矩形截面弯管流动特性

    徐恩生;

    为了探讨绕任意轴旋转的矩形截面弯管流动规律,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绕任意轴旋转的矩形截面弯管内的粘性流动情况,分析了在不同入口距离处离心力和科氏力共同作用下的二次流动、轴向主流的发展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宽高比λ≤1.0 的矩形截面弯管,在距入口的不同距离上,依次有2涡-4涡-8涡-4涡流动结构的变化,最多有四个速度极值区并且都靠近管道的外侧;大曲率、大Dn数时,F=0轴向速度的极值点靠近管道外侧,F=-1的轴向速度的极值点靠近管道内侧。

    2005年06期 838-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冲击矿压诱因—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自组织临界性

    陆菜平;窦林名;吴兴荣;

    针对能量积聚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性,依据突变理论,只要煤体中能量的积聚与耗散维持一个动态平衡,从而其储存能将始终维持在某一正常水平,从细观损伤、断裂力学的角度来看,煤体中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载体-微缺陷(裂纹、孔洞等)就不会失稳断裂而形成冲击。通过理论研究与现场实测发现煤体中能量的积聚与耗散具有自组织临界性(SOC),因此可以通过煤体中能量的释放率来控制能量的积聚率,并利用电磁辐射强度(幅值)来检验能量释放的效果,使得能量的积聚与耗散维持动态平衡并处于自组织临界值之内,从而实现冲击矿压的动态防治。

    2005年06期 841-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松软地层套管损坏机理分析

    赵振峰;张广清;陈勉;陈雷;

    为了防止和减少松软地层套管损坏,采用分析计算方法,建立了松软出砂地层中套管的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了出砂段高度、套管内压、以及垂向地应力对套管受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出砂段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套管损坏的危险性;出砂套管损坏危险程度与出砂段高度为二次曲线关系;最大当量应力与内压的关系基本上为双段线性。应使出砂段高度避免接近临界出砂段高度; 并尽量使套管内压力接近临界内压。同时根据普氏砂拱效应建立了出砂量和套管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预测松软地层套管的损坏提供了可行依据。

    2005年06期 844-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滑坡前缘挡墙变形后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反算

    刘成禹;何满潮;

    针对滑坡的滑动仅使其前缘的挡墙发生位移或变形,但未使之完全破坏的工程实践,系统提出了滑坡前缘的挡墙在发生倾覆、前移和剪切三种变形下,考虑挡墙变形后对滑坡的剩余抗滑作用进行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反算的理论和方法。工程实例表明,在滑坡前缘的支挡结构未完全破坏的情况下,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反算只有考虑支挡结构变形后的抗滑作用,才能得出与实际较为符合的结果。

    2005年06期 84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基于BP网络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设计

    徐亚丰;丁信忠;王连广;何伟;

    为了研究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承载力,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承载力的组成,明确了钢骨、钢强混凝土和箍筋所提供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确定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利用神经网络的原理,建立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承载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具有分析和判断的功能,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

    2005年06期 85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Mohr包线的二次曲线形式

    李顺群;焦学英;王芳;

    为了研究岩土类材料破坏的非线性,基于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结果的特点建立了二次抛物线形式的Molar破坏包线,并给出了主应力表达形式。与Mohr-Coulomb准则一样,确定此破坏包线只需要两个破坏Mohr圆。根据本法得到的偏平面上的屈服迹线呈等边不等角曲边六边形,且随平均主应力增大,屈服迹线相对于由Mohr-Coulomb准则得到的结果要经历三个阶段:小于Mohr-Coulomb 准则屈服迹线、大于Mohr-Coulomb准则屈服迹线和小于而且越来越小于Mohr-Coulomb准则屈服迹线。利用本模型在子午面上可以方便地直接给出平均主应力与偏剪应力的关系。本模型可以反映拉压不等性。

    2005年06期 853-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杨超;刘希亮;王光勇;

    为了研究硬粘土基坑开挖土压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研究了硬粘土基坑在无支护开挖过程中主动区、被动区土压力以及坑脚处集中应力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典Rankine理论不适合于硬粘土土层土压力的分析研究;基坑开挖主动区上压力与深度呈正定线性关系;基坑被动区土压力在坑脚附近形成近似矩形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开挖侧面上的突变应力,存在于1.0-1.2倍开挖深度的土层区域内,其值是相应深度处静止土压力的1.0-1.8倍。

    2005年06期 856-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一种新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公式

    周旭荣;何满潮;韩亮;王敦诚;

    针对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单桩承载力问题,采用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所完成的数百项工程,将其打桩原始记录、地质勘察报告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得出的承载力相对比而得出了一种小误差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吻合很好,对夯扩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介绍了夯扩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效果检验。

    2005年06期 859-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可拓评价方法在路面使用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蒋泽中;谢涛;

    为了确定影响路面养护评价的诸多因素,采用可拓评价方法,根据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应用物元概念和关联函数,建立了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物元模型,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并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是适用的,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5年06期 861-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

    周罡;孔少波;杨新安;廖立坚;

    以城市地铁采用矿山法施工小间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2005年06期 864-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一种联合角度时延估计新方法

    刘福来;汪晋宽;顾德英;于戈;

    为了实现DOA和时延的联合估计,提出了一个无线通信中高分辨率的联合角度和时延估计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参数进行搜索,利用空时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分别估计DOA和时延,通过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对应关系,估计的参数可以自动实现配对, 只要各路径信号的DOA和时延不同时接近此方法都可以适用,与JADE-MUSIC,JADE-ESPRIT和SI-JADE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小的估计误差。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5年06期 867-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变结构速度控制器设计

    赵国强;赵进慧;

    为了实现交流感应电机的速度及转矩的实时高精度控制,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直接转矩速度控制器。应用可变边界层法削弱滑模面上的抖振,用模型参考自适应速度辨识器取代传统速度传感器监测电机速度。通过仿真表明:可变边界层法削弱抖振效果优于等速趋近率法,系统在参数变化情况下能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改善了电机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2005年06期 870-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一种新型结构的内外双转子感应电机

    孙广贵;张凤阁;王凤翔;

    为了提高感应电机的运行性能,研究了一种具有内外双转子的新型结构的感应电机。电机采用励磁电抗较大的特殊铁芯和定子绕组形式。通过分析电机内部的电磁关系,计算了其特殊的磁场分布,推导出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电机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特别是当电机极数较少(例如2极)时,绕组电阻和端部漏抗值都很小,而力能指标却较高。因此,推导出的电磁关系和数学模型适用于新型内外双转子感应节能电机的设计分析,

    2005年06期 874-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 高频机组基础振动检测分析

    薛刚;王锦山;李奉阁;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2005年06期 87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新型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

    孟庆春;徐学海;

    针对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异步电动机运行时存在较大的电流及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一种用新型逆变器减小转矩和电流脉动的方法,在原有普通逆变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Boost电路,使逆变器有三种不同的输出电压,形成十二电压矢量,定子磁链轨迹更接近圆形。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使逆变器开关频率减小,损耗降低,转矩有明显的改善。

    2005年06期 881-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无刷双馈调速电机的建模与恒功率角控制

    张凤阁;王惠军;于涛;王正;王凤翔;

    为了研究新型磁阻转子无刷双馈调速电机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定子主、副绕组的耦合参数,在实际坐标下, 推导了该种电机的数学模型。在不需要复杂坐标变换的前提下,提出了其恒功率角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不仅可以得到良好的动态性能,而且能够实现宽广范围的平滑调速。基于simulink技术,构建了该种电机的通用仿真模块。仿真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所推导数学模型、通用仿真模块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信性,。

    2005年06期 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供水系统计算机监控设计

    王德毓;甘金颍;

    为优化供水系统的生产调度,提高运行效率,节约用水和降低能耗,结合现场实际供水系统的特点,利用现代计算机监控技术设计了供水自动监控系统。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监测,控制子站、计算机控制中心、查询终端的系统构建方案以及实际的硬件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MGIS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案。结合实际应用情况验证了计算机监控供水系统操作方便、可靠性强。

    2005年06期 884-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电磁阀开启时二次动作原因分析

    刘雨刚;沙宝银;王德成;齐中华;

    为了解决高速开关电磁阀开启时出现的二次动作,基于一种高速开关电磁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直流开断电磁阀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TDS3000数字示波器测出高速开关电磁阀在直流励磁阶段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找出高速开关电磁阀开启时二次动作原因,提出避免电磁阀开启时二次动作的措旌。

    2005年06期 88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可复用串行口通讯构件/构架设计

    宁伟;梁勇;王道林;郇正良;

    为有效提高串行口通讯程序的可复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缩短程序的开发周期,通过对串行口通讯框架中的各构成构件实现的研究,给出了串行口通讯接收器的use case图和串行口通讯发送器的use case图,并设计出相应不同层次的构架结构程序模块,形成了一种新的通用的可复用串行口通讯构架的开发方法,该方法已在测控技术领域和集成制造系统的异步串行口通讯软件开发中得以应用,且效果较好。

    2005年06期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一种迭代增量式的程序构建方法

    刘韶涛;余金山;王宁生;

    针对目前程序设计中软件开发还没有编制程序的一套标准方法,编制程序代码的质量不高,效率也不尽人意,提出一种迭代增量式构造程序的方法,给出程序的迭代增量构造模型和实现机制,通过具体实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供了一种能保证质量并且有法可循的程序构建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快速、高效构建一些较为复杂的程序,该方法的思想也同样适用其他类似的问题。

    2005年06期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的时间对准研究

    宫峰勋;

    针对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多种类型航迹信息以及信息质量不一致等问题,采用了聚类的时间片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类型传感器数据信息的时间归一化外推数据对准算法,融合航迹数据,提高了航迹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合终端区及航路上的多类型传感器数据信息,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完成了一,二次雷数据、ADS、VDL数据的航迹融合处理,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应用该算法的ATC航迹融合处理,提高了航迹的精确度、一致性和可靠性。

    2005年06期 897-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连续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运动学分析

    李晓豁;于信伟;麻晓红;

    为了研究连续采煤机的动力学行为,提高采煤机工作机构的设计质量,根据实际工况,分析了连续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运动轨迹,建立了采煤机滚筒截齿的轨迹方程、速度方程和加速度方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滚筒转速、垂直摆动速度对截齿运动参数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截割滚筒的工作参数和提高工作机构的设计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5年06期 900-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泡沫铝基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于英华;梁冰;张建华;

    为了提高泡沫铝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通过向泡沫铝孔洞中浸渗入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制备了四种泡沫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压缩、抗冲击和阻尼等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所预测的结果相一致,即制备的泡沫铝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如上三性能均较其复合相得以提高.研究结果既寻求到一种制备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的新途径,又有助于促进泡沫铝应用范围的扩展。

    2005年06期 903-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仿真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王本永;赵克定;

    针对具体的仿真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着重分析了液压马达摩擦非线性、框架间动力学耦合、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对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和仿真可以看出,摩擦阻碍了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商精度控制的实现, 任何一个框架的运动都会对其余框架的伺服驱动系统产生干扰力矩并引起伺服系统误差,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直接反映在伺服系统输出上,对伺服系统的精度有直接影响。

    2005年06期 906-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锅炉爆炸原因分析与事故后果模拟

    牛国庆;徐志胜;徐彧;崔辉;王海娟;

    为了探讨工业锅炉爆炸原因及事故后果,简要叙述了锅炉物理爆炸机理,并从设计制造、使用管理、安装检修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锅炉爆炸事故的原因。对锅炉爆炸的能量进行了分析计算,介绍了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伤害作用及锅炉爆炸超压的计算方法。重点描述了采用TNT当量法模拟锅炉爆炸事故后果的原理、计算方法和程序,最后进行了实例模拟。

    2005年06期 909-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

    赵树国;袁晓光;于海朋;

    针对高硅耐磨铝合金第二相粗大,严重割裂基体,削弱材料的力学性能的问题,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细化Al-Si-Fe合金组织。结果表明在电磁搅拌过程中,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先共晶相一初晶Si和β-A15SiFe相尺寸减小,尖角逐渐消失,变得圆整化:同时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共晶Si数量增加,发生破碎尺寸减小,逐渐变为粒状;而且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 合金宏观晶粒尺寸变小。

    2005年06期 913-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一种螺环原酸酯与环氧树脂的共聚改性研究

    王长松;曲明哲;史航;刘刚;于智;

    为了合成一个新的螺环原酸酯单体,即带有螺环原酸酯结构单元的环氧树脂(E-54),采用该单体对环氧树脂(E-44)进行改性, 可以减少残留在树脂基体中的环氧基团,通过对试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结果说明该单体与环氧树脂之问发生了共聚固化反应, 并且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则随预聚物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2005年06期 916-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方法

    邵良杉;章建功;

    为了使企业在评标决策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合作伙伴,运用基于变权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合理算子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的指标体系作了分析。以实例分析得出用变权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评标决策,能够很好地处理类似模糊决策的问题,通过调整算子,可减少因各决策者对各项指标优越程度的评价范围过大给决策结果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精确度,同时该方法对多层次多因素模糊问题也同样适用。

    2005年06期 919-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中小企业决策模型

    李玲;陶启萍;

    为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纷繁复杂的内部和外界环境,利用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一数学模型, 同时结合企业态势分析法(SWOT)选取各类指标——企业所处状态、策略集,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决策模型;该模型能在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状况和已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得出决策结果,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

    2005年06期 923-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煤矿城市转型时机选择

    王志宏;李成军;李芳玮;

    针对激进式转型和渐进式转型两种转型方式在支付转型成本上的不同特点,从实施成本和风险成本两个方面对煤矿城市的转型成本和转型方式进行了比较,运用资源型产业的利润函数曲线对煤矿城市转型的时机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不损失利润最大的前提下,在利润下降的区间增加一部分长期平均成本来实现城市的转型,将是煤矿城市转型时机的最优选择。

    2005年06期 927-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柳河流域悬移质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范昊明;蔡强国;郭成久;苏芳莉;

    为了探索流域悬移质泥沙变化特征及其与含沙量间的关系,选用柳河流域水文站泥沙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沙源不同,非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大于汛期,在流域上、下游d50随含沙量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在泥沙的分选沉降作用下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为上游大于下游。在上游,d50、大于0.05mm沙重百分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后又增大,小于0.01mm沙重百分数情形相反。在下游也可得出类似变化关系,但d50大于0.05mm和小于0.01mm沙重百分数随含沙量变化的转折点不同。

    2005年06期 929-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水合物合成喷雾强化机理研究

    石定贤;赵建忠;赵阳升;

    针对目前水合物合成过程中受混合均匀程度及搅拌热负面效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水合物成核、生长缓慢的问题,应用新型喷雾强化合成技术并对雾化系统中水合物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雾化方式提供了最优的气液传质条件,促使成核现象在整个液相范围内发生,同时有效克服了常规搅拌方式下所生成水合物阻碍气液接触的弊端。与常规搅拌方式相比,极大地加快了溶解、成核及生长过程,其整体反应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最终含气量也显著提高。

    2005年06期 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利用钍归一化法判断古地下水的迁移

    高永光;胡振琪;祝民强;吕开云;

    为了需求古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及对寻找矿床的作用,利用放射性元素钍稳定性的特点,建立了钍归一化判断的数学模型。其原理为:在自然界铀、钾与钍的含量在区域上有比较一致的比值,钍的主要化合物相当稳定,不易迁移,而铀酰离子、钾离子易溶于水,在古地下水的作用下使铀、钾与钍的比值发生了变化。本文以鄂尔多斯东胜地区的放射性数据为例,运用此模型分析迁移前后铀、钾的分布特点,从而判断出本区的古地下水运移规律,此结论与前地质工作者研究结果相吻合。因此,为研究古地下水运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简单的、高效的道路,从而对寻找其它矿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05年06期 93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石油污染物在浅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迁移

    连会青;武强;李铎;

    为了解天津浅层孔隙含水介质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特征和油类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运动规律,利用宝坻和大港地区两个钻孔岩芯配制7个土样,以柴油类比石油,进行了室内静态吸附实验与动态淋滤实验,结果表明:(1)该地区浅部不同岩性地层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模式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模式,(2)石油类污染物在淡水区含水层中迁移10m需要700 d,在咸水区含水层中迁移10m 需要500 d,个别地点石油的超标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

    2005年06期 936-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反击式破碎机腔型的数值仿真研究

    张海;张以都;

    冲击式破碎机的腔型主要取决于反击板的形状。为对反击板形状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板锤一物料的有限元冲击碰撞模型。然后,采用7种不同的物料一板锤相对位置关系,对物料受冲击后的飞行轨迹进行了仿真。根据反击板表面法线应平行于物料飞行轨迹的要求,提出了反击板形状的优化方法。同时,对冲击速度、转子半径、物料尺寸以及物料性质对反击板形状的影响情况也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冲击速度和物料性质对反击板形状的影响不是很大,而物料尺寸和转子半径对反击板形状的影响较大。

    2005年06期 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分布及影响域

    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问青春;赵永华;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选取典型的花椒地/林地边界,利用TDR仪测定干旱条件下和雨后0-15cm表土层水分体积分数,刻画沿样带梯度土壤水分分布以及不同时段土壤水分变化,同时用移动窗口法判定土壤水分的边界影响域。结果表明,在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体积分数较低并沿样带存在明显的变化,从林地到边界到花椒地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基本呈“V”字型变化;而在林地和花椒地内部, 水分体积分数呈“W”型波动。干旱时土壤水分体积分数日间变化不大,而雨后水分体积分数逐日递减。土壤水分的影响域在雨后可达 14m,干旱时为8m。

    2005年06期 940-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一种螺绕环自感系数的近似计算

    张忠厚;

    针对现行经典电磁场理论中的计算和讨论均不够详尽,采用计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忽略环管截面内沿垂直环管轴线半径方向上的磁场变化时的单层密绕螺绕环自感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给出了环管轴线半径远远大于和等于环管截面半径时的计算结果。近似计算出多层密绕螺绕环的自感系数,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2005年06期 94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第1期(总第113期)2005年2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45-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第2期(总第114期)2005年4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47-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增刊(总第115期)2005年4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49-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第3期(总第116期)2005年6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5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第4期(总第117期)2005年8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55-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第5期(总第118期)2005年10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57-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增刊(Ⅱ)(总第119期)2005年12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59-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24卷第6期(总第120期)2005年12月目次

    <正>~~

    2005年06期 96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