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磁化水在煤层注水中的应用

    聂百胜;何学秋;冯志华;张金锋;

    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等灾害,预防自然发火等,探讨了磁化水的性质、磁场作用机理及磁技术在煤层注水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必须在合适的磁场作用下水的表面张力才能降低到最小;磁处理后,可以明显减少水中某些元素,这对于减少矿井水对管道的腐蚀具有重要意义;磁化水能够增加煤岩体的饱和吸水量,增加水在煤岩介质中的渗透性。磁场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可以使水分子缔合体分解成为单分子水或较小的缔合水分子,使水分子键长、键角加大,使水的活性增加、黏性降低。磁化水在煤层注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1期 No.12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甚低频电磁法在龙头山多金属矿床勘查中应用

    张锐;刘洪涛;徐九华;

    为了寻找一种简捷、迅速的勘查和探矿方法,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龙头山银铅锌多金属矿采用了甚低频电磁法进行了试探。实践证明,甚低频电磁法(VLF-EM)具有仪器轻便、方法简单、经济高效等优点。该方法的运用,结合矿区矿体赋存规律,在该区取得了良好的勘查和探矿效果,有效地达到了预测矿体空间赋存部位的目的,为该区的进一步的详查和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2007年01期 No.12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条带开采中含弱面的煤柱尺寸设计

    柴华彬;

    针对在条带开采煤柱尺寸设计中大多数是采用强度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弱面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由于弱面的存在,煤柱常常会因抗剪强度不够而产生剪切破坏等问题。采用分析计算的方法,根据煤柱弱面的剪切强度来设计条带开采煤柱的尺寸。首先采用有效区域理论计算了煤柱载荷;然后,由莫尔应力圆理论和库伦准则得出了含弱面的煤柱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最后得出了保留煤柱宽度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煤柱侧向压力对其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很大,当煤柱强度不足时,应采取调整煤柱位置、加大煤柱宽度和进行充填等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2007年01期 No.129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采场飓风冲击灾害分析

    顾铁凤;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突然性的、大规模的、顶板垮落所引起的飓风对煤壁、巷道及采场工作人员的冲击灾害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方法,用能量守衡观点和气体动力学理论,推出了飓风冲击周围煤壁及巷道时的冲击载荷及总压力,建立了飓风对煤壁及巷道的冲击破坏的评价体系。为预防矿山顶板大规模垮落所引起的飓风冲击灾害及采场工作人员抗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工程实际证明,在防灾工程设计中将顶板大规模垮落及伴随的飓风冲击作为关联的灾害系统分析,防灾效果更好。

    2007年01期 No.12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矿区铁路集配站车场状态研究

    余静;才庆祥;

    针对矿区铁路集配站列车密集到达的实际作业情况,运用排队论理论和运筹学思想,建立了车场状态的数学模型,对集配站到发场充满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为确定集配站在饱和状态下需要的到发线数量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密集到达是造成集配站到发场能力紧张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确定集配站的设备规模提供了依据。

    2007年01期 No.12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能源安全工程研究体系的含义

    李凤仪;梁冰;王继仁;

    为解决能源问题,提出由区域能源开发消费安全、合理能源结构和消费布局、能源安全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内容组成的能源安全工程研究体系,通过分层次研究和循环促进,开展能源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技术、能源生态关系、能源安全经济的系统研究,为科学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实现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科技保障。

    2007年01期 No.12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参比氧化法研究煤低温氧化特性

    陆伟;王德明;戴广龙;刘桂智;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热释放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比氧化实验方法,即对氧化煤样罐通入氧气使煤氧化,而对参比煤样罐通入氮气作为比较;同时提出了参比氧化法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推导出煤低温氧化产热速率的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参比氧化法过程中氧化煤样温度,参比煤样温度,氧化与参比煤样温度差和煤的低温氧化过程产热速率,并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了比较。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煤在实际自燃过程具有比较明显的四个阶段的理论。

    2007年01期 No.129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基于GIS的煤层气勘探信息系统

    刘升贵;安里千;徐文军;

    为实现煤层气勘探信息规范化管理,设计了基于GIS技术的煤层气勘探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将煤层气勘探信息条理化和形象化,以便于分析、利用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种信息。论述了其设计思想和原则,阐述了该系统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功能。运用该系统对沁水盆地的基本地理信息、煤田勘探资料、煤层气勘探资料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一体化存储管理。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强大的决策和分析能力。

    2007年01期 No.12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划分的综合索引方法

    邓红艳;武芳;翟仁健;陈波;

    为解决现有基于区域划分的自动制图综合索引方法中层次划分简单固定和没有考虑综合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划分的综合索引方法。该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数据进行了空间聚类和基于缓冲区的冲突探测,将需要综合的空间数据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整个综合区域;第二层为进行聚类和冲突探测后的区域划分;第三层是利用境界、水系和道路网分割所得的区域划分;第四层是单个目标。实验表明,该方法扩展了索引层次,有效地弥补了原方法的缺点。

    2007年01期 No.129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一种有效的单频GPS相位模糊度解算方法

    阳仁贵;欧吉坤;王爱生;

    针对快速定位中GPS单频相位模糊度较难归整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推导了实时动态下相位平滑伪距的递推公式,给出了一些提高观测方程线性化初始值精度的思路。在分析了短时间段双差方程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迭代选权拟合法提高相位模糊度实数解精度的新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模糊度实数解的精度和可靠性,缩小了模糊度的搜索空间,促进了模糊度解算效率和成功率,从而能促进单频GPS接收机在高精度快速定位中的应用。

    2007年01期 No.12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建筑日照间距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陈步尚;张春梅;

    针对建筑日照间距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的问题,通过日照原理和国家有关建筑环境卫生标准及相关法规,推算出最佳日照间距以及在不同朝向的日照间距。同时还阐述了在建筑物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设计中,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土地而得到最为经济的效果,使建筑用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007年01期 No.129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优化设计及应用

    何满潮;杨军;齐干;王树仁;

    针对旗山矿-1000m水平北翼轨道联络大巷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原因,提出了该巷道工程支护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备选方案用数值模拟进行了优化选择和耦合设计,提出了锚喷网索+底角锚杆+注浆的支护方案。现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有效控制该类巷道围岩的稳定。

    2007年01期 No.12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回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水头动态变化规律

    宁薇;邓南圣;

    建立了回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水头动态变化的模型,并用分离变量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对解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水头的变化趋势大致为一抛物线,在抛物线顶点处达到最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时间越长,其压力水头变化越明显。压力水头动态变化表明了通过填埋场回灌渗滤液水头的动态变化,可以短时间内使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其解可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工程实用价值。

    2007年01期 No.12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盐岩体储库裂缝流体渗流数值模拟

    梁卫国;赵阳升;杨春和;

    结合中国地下油气储库建造过程中所出现层状盐岩体问题,建立盐岩体裂缝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压流体裂缝渗透过程中,沿裂缝通道上,流体压力在逐步降低。对于油气等稳定性流体,在裂缝渗流扩展的通道上,盐岩体裂缝呈扇形状张开;对于水溶液来讲,由于盐岩溶解的影响,靠近储库腔体壁附近的裂缝宽度较大,渗透率较高,在整个裂缝通道上,压力降低较慢,扩展距离也远于高压油气流体作用下的情况。结果提示:在盐岩体溶腔油气储库运营过程中,严格控制腔体压力不得大于地层应力及其抗拉强度;同时应控制天然气的采出速率,防止腔体内水合物的生成。以此来避免盐岩体在分层界面的水溶液渗透(流),保持腔体的致密性及稳定性。对中国在盐岩体中油气储库的建造及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07年01期 No.129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岩石试样弹塑性破裂过程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解英艳;肖丽萍;宋力;

    应用岩石弹塑性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EPFPA),对岩石试样的弹塑性破裂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比较研究。分别研究随机数发生器种子值、统计分布函数的形态参数m、单元数目、应力应变状态、试样中心有无弱区、边界条件、材料参数随机赋值方式等条件对岩石试样弹塑性破裂过程的影响。不仅在计算机上再现了岩石试样的弹塑性破裂过程,而且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岩体工程的宏观力学性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2007年01期 No.129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土工布工作的力学机理

    姚再兴;王来贵;于永江;

    揭示了土工布提高加筋土强度的力学机理。假设:平行、分层布置的土工布在垂直布面方向是连续分布的;土工布是薄膜,不影响物料的力学特性;土工布、物料、加筋土的变形是相同的;加筋土的应力状态是土工布与物料二者应力状态的叠加;加筋土的破坏只发生在物料中。提出了土工布单元,给出它与加筋土单元、物料单元间变形受力关系。结论:土工布承担了拉力,削弱了物料分担的荷载,提高了加筋土的强度;据此,可以设计出土工布的最佳布置方案。

    2007年01期 No.12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岩土单轴压缩过程的电磁辐射特性实验研究

    王恩元;赵恩来;

    采用重庆黄泥包滑坡处采集的岩土试样,在TYE-300微机控制水泥压力实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实验,测试了岩土破坏过程的电磁辐射与声发射信号,得出了岩土单轴压缩过程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岩土受压会产生电磁辐射信号,电磁辐射信号随着压力的增加呈现连续增加的趋势,在主破裂时刻有较强电磁辐射信号产生;岩土的强度越大,电磁辐射强度值越大;加载速率越大,电磁辐射强度值越大。研究成果对于地质滑坡等灾害预报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2007年01期 No.12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竖向载荷作用下单桩接触面性能分析

    钱晓丽;陶龙光;刘波;

    在桩与土界面处设置Goodman接触单元来模拟桩与土的滑移变形和开裂,建立了单桩在竖向载荷作用下接触面应力和位移的关系公式。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力学性能,对模型桩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详细讨论了双曲线接触面本构关系的初始切向、法向刚度对桩顶位移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对理论分析桩的载荷沉降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2007年01期 No.129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城市交通网络的渗流力学模型

    刘建军;裴桂红;薛强;刘先贵;

    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视为多孔介质网络中的渗流,利用裂隙介质中多相渗流力学理论,考虑人流和车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的不同,建立了城市交通网络通行能力计算的渗流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可以借助渗流力学的现有知识进行,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流分布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的宏观通行能力。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2007年01期 No.129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可拓学理论在住宅建筑综合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刘明;李莉;田铁刚;那明宇;

    将可拓理论与住宅建筑综合性能评价相结合,以物元理论和可拓数学作为其理论框架,把住宅建筑综合性能评价看成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物元网,并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以一套实际住宅为例,建立了住宅建筑综合性能评价的物元模型,利用此模型对住宅建筑综合性能作出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且效果理想,是一种既可行又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评价方法。

    2007年01期 No.12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混沌遗传算法

    郭鹏飞;韩英仕;

    利用混沌搜索的遍历性、随机性、规律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求解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混沌搜索方法;将混沌搜索技术嵌入遗传算法,与基本遗传算子共同构成了一种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混合遗传算法—混沌遗传算法;通过自适应的退火因子和罚函数来处理约束条件,使算法逐渐收敛于全局可行最优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基本遗传算法中的“早熟”现象,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

    2007年01期 No.129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超大跨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分析

    万明富;郝哲;刘剑平;刘斌;

    结合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韩家岭单洞四车道隧道工程实例,对超大跨隧道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分析,判断围岩与支护衬砌结构在各个阶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与室内模型实验、现场监控量测的有关结论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分析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判断超大跨隧道支护衬砌参数是否合理、施工开挖方法是否可行。实践证明,该隧道的支护衬砌参数与开挖方法是可行的,为类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借鉴。

    2007年01期 No.12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混沌时间序列在边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刘勇健;张伯友;

    根据非线性边坡位移时间序列,运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建立了加权一阶局域法边坡位移预测模型、基于Lyapunov指数的边坡位移预测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边坡位移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三个预测模型的特点。新龙寺滑坡预测研究表明,基于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2007年01期 No.12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流体管网最不利环路的模糊分析

    孙多斌;王树刚;解茂昭;

    为了解决在流体管网的计算和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借助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模糊相对阻抗的概念,探讨了模糊最不利环路的算法及其决策方法。为解决含有不确定性输入参数的管网最不利环路分析提供了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模糊最不利环路的隶属函数和总压降的决策方法。

    2007年01期 No.12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基于异构体结构的低压配电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迟岩;耿亮;黄种明;李叶妮;

    为满足现代低压配电智能监控的需求,通过建立异构体系结构(B/S与三层C/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有效地发挥了两种体系结构各自的优势,很好的将监控设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Internet有线网络资源与无线局域网资源等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同时通过WebService技术建立逻辑服务层,实现跨平台跨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与整合。在整个系统实现过程中,依据软件工程的理论,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复杂的系统需求逐一进行分解成数据监测、控制、实时报警模块,Web服务模块,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4大模块,并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和应用实现,最终研制开发出低压配电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很高的继承性、扩展性和重用性,能够满足工业低压配电智能系统的可扩充性、网络化、分布式系统的需求。

    2007年01期 No.12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矿用电缆火灾图像识别方法

    任慧;孙继平;刘晓阳;

    针对目前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主要是依据温度、烟雾、CO、C02等参数进行判别,特别是对矿用电缆火灾监测基本上没有新的方法,并且上述方法在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面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提出了采用图像法对矿用电缆火灾进行预测预报,介绍了矿用电缆火灾图像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剪切、图像分割、灰度化处理、边缘轮廓提取、有效区域填充和面积计算,并用VC++进行应用软件设计。实践证明,图像处理和识别方法合理,效果较好,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克服了过去监测方法带来的弊端,对矿井火灾监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007年01期 No.12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基于室温模糊PID控制的供暖监控系统

    李文江;张岩;赵乃卓;

    基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理论,在经典PID控制结构中加入Fuzzy自调整结构,对集中供暖系统室温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改善室温的自动控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该监控系统以计算机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对集中供暖温度监控系统的现场监控软、硬件,及监控中心进行了设计和研究。使该系统实现了远程通讯控制,便于管理,调节直观,可以自动调节室温使其更加舒适,同时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01期 No.12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基于组态软件的矿山电力调度微机监控系统

    王涛;董明哲;曲之国;

    针对中小工矿企业电力调度系统缺点和不足,采用目前通用的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利用局域网实现调度端与厂站端互连和数据通讯,利用485总线和智能模块实现各分站设备互连及现场数据采集。结合工业组态软件编程,把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实时送入微型计算机,并通过系统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形成控制指令,完成对电力系统的监控任务,从而实现地区电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及监控(SCADA)。

    2007年01期 No.12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电导率对巷道中电波传播的影响

    孙继平;成凌飞;张长森;

    为了研究真实巷道中电波传播的特性,必须考虑巷道壁电导率的影响。根据圆形巷道和矩形巷道的电波传播模型,分析了电波衰减率和电导率的关系,并且提出了电导率断点的概念。研究结果显示:当电导率小于断点时,电磁波衰减率几乎不受影响,当电导率高于断点时,电磁波传播特性会有较大的变化。电导率断点主要受传播频率的影响,而与巷道横截面尺寸和极化方式几乎无关。

    2007年01期 No.12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基于Gaussian-MRF的DTI图像的正则化

    张相芬;田蔚风;陈武凡;张洪梅;

    为了对DTI图像进行正则化,采用了Gaussian-MRF模型。正则化方法根据Bayes准则对图像灰度值进行最大后验(MAP)估计,估计采用模拟退火方法进行,退火温度采用指数冷却进度表。通过对不同加权梯度下的同一层图像(一共7幅)同时进行正则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图像的噪声性能。把本正则化方法的结果与对张量场直接进行正则化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采用本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小噪声影响。通过把指数冷却进度表和对数冷却进度表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采用指数温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正则化效果。

    2007年01期 No.12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基于B767HPC非计划拆换分析及维护对策

    张旭;

    针对B767飞机高压级控制器在日常运行中已发生多次非计划拆换及航材缺乏的问题,以可靠性管理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通过处理相应的故障数据,建立寿命、航材量等模型,提出相对合理维修方案、维修周期以及航材的库存量,以达到降低发生故障概率,提高飞机安全性能的目的。经分析处理后,初步估算出波音767飞机高压级控制器的使用寿命、送修情况等相关信息,并对维修方案进行优化。

    2007年01期 No.129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一种解析大体积XML文件的方法及应用

    扈庆;方向;

    针对XML解析器在解析大体积XML文件时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加快其解析速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XML文件中关键元素的存储地址编索引的方式实现了对所要解析内容的直接读取;同时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实例,并与别的解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解析速度。

    2007年01期 No.12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连续采煤机截割臂分布质量法的动力学建模

    李晓豁;张定堂;

    将连续采煤机的截割臂作为分布质量来考虑,通过对模型的简化,用约束模态法结合拉普拉斯变换推导了连续采煤机截割机构的Euler-Bernouli梁的特征方程、模态型函数及其正交条件。然后用拉格朗日方程结合假设模态法建立了连续采煤机截割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为连续采煤机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7年01期 No.12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反击式破碎机锤板优化

    王庆;张以都;张海;

    为了减少反击式破碎机锤板的材料用量,用MSC.Dytran对某型号反击式破碎机转子与矿石的碰撞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对碰撞过程中锤板的强度与刚度进行了分析,利用仿真结果对锤板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后在满足材料强度条件基础上有效减少了锤板材料用量。结果表明:MSC.Dytran可以较好地对反击式破碎机转子与矿石的碰撞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对反击式破碎机的合理化与轻量化设计有重要意义。

    2007年01期 No.12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封装式蓄冰单元蓄冰特性的灰色预测

    姬长发;王美;

    为了比较准确的掌握冰蓄冷空调系统中封装式蓄冰单元蓄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便有效地对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控制,将灰色控制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冰蓄冷空调蓄冰时间的预测,建立了GM(1,1)基础模型,修正模型,建立拓扑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修正模型生成数列和拓扑模型生成数列准确性较高,利用其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对达到某蓄冰厚度所需时间的预测,从而为有效控制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提供可靠依据。

    2007年01期 No.12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基于ADAMS/DRIVELINE的VDT-CVT的建模与仿真

    冯挽强;程秀生;马志良;

    为带有液力变矩器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进行分析和预判,应用软件ADAMS/DRIVELINE对CVT传动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到了涡轮输出扭矩曲线,CVT输出轴角速度、角加速度和扭矩曲线。涡轮输出扭矩仿真结果,CVT输出扭矩仿真结果都表明,在第1和第3秒之间输出扭矩处于波谷,此时间区域输出扭矩的波动最为频繁,会使汽车舒适性降低。对比CVT扭矩输出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平均误差为8%,如果增大模型仿真的计算步长,误差会进一步降低。所建模型正确可信,可以对无级变速器的研究工作起预判和指导作用,是对无级变速器进行研制的方便工具,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2007年01期 No.12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对扩孔试验用凹模圆角半径的探讨

    李秀华;吕伟;张凌云;

    在航空用金属材料铝合金和钛合金薄板进行成形工艺性能试验研究,发现标准中规定的凹模圆角半径参数并不能满足所有航空金属材料的成形试验要求,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试验验证提出建议性的修改意见,这对于更好的完善标准的内容,提高材料成形性能试验研究水平和更准确的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01期 No.129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Web挖掘

    邵良杉;付曙光;薛立军;

    为了解决如何让提高基于虚拟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在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Web挖掘模型,建立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库,并给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Web特征提取的算法,通过实践验证,具有良好的效果。

    2007年01期 No.12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基于LPSVR的区域经济发展预测算法

    林健;肖健华;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系统指标数据存在的高度非线性和二次规划过程涉及的计算复杂性,建立了基于线性规划支持向量回归的区域经济发展预测算法LPSVR。针对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问题,在LPSVR算法中引入了预测信任度的概念,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LPSVR算法在优化过程中折中考虑了经验风险和置信范围,因而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LPSVR采用线性规划取代二次规划,使得计算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大为降低。以江门市的经济发展预测作为研究实例,LPSVR算法给出了满意的预测结果和预测信任度。

    2007年01期 No.129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土壤条件对PAHs紫外光降解影响及动力学研究

    张利红;李培军;巩宗强;

    研究紫外照射条件下,土壤厚度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光降解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变化,以及土壤粒径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速率与土壤厚度呈负相关,光解速率的顺序为1.0 mm>1.6 mm>2.0 mm>2.4 mm>4.0 mm,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土壤中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模型;三种不同土壤粒径(分别小于1 mm、0.45 mm、0.25 mm)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降解有明显影响,在三种粒径范围内,PAHs的降解在小于1 mm土壤中最快,同一粒径中多环芳烃的降解速率:苯并[a]芘>芘>菲。

    2007年01期 No.129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沈阳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宋力;何兴元;陈玮;徐文铎;

    建立了由7个抗性功能指标、5个生态功能指标、5个美学功能指标组成的城市森林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沈阳42种主要城市森林乔灌木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刺槐、榆树、小叶朴、旱柳等乔木树种,黄刺玫、水蜡、接骨木、鸡树条荚蒾等灌木树种获得了较高的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与沈阳地区的基本状况以及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说明该研究在城市树种评价方面做了一次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2007年01期 No.129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土壤种子库在荒废地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李洪远;佐藤治雄;森本幸裕;朱琳;

    以日本大阪府箕面市大阪国际文化公园都市建设地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下5cm厚表土为材料,以大阪府枚方市山田池公园的一隅荒地为试验地,做小规模的森林表土铺撒试验。从土壤种子库的生态学意义出发,探讨森林表土作为植被恢复绿化手段的可能性。对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类组成、不同处理区出芽个体数状况、幼苗早期的生长情况、植被的形成、出芽植物种类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处理对出芽植物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

    2007年01期 No.129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基于WEB的生态工业园区信息集成研究

    邓金锋;黄占斌;王小文;

    针对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需求特征,提出信息集成的模式,并对C/S和B/S两种WEB数据库系统进行比较,根据生态工业园区各企业相对独立运行的特点,采用B/S构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研究园区信息集成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以物质和能量流动为中心的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将其应用于陕西龙门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实践,实现了对园区的运行状态及循环经济建设整体水平实时评价,结果显示其发展水平为初级阶段,这可为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007年01期 No.129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兰州市冬季大气PM_(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肖正辉;邵龙义;张宁;孙珍全;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微观形貌、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主要包括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矿物和未知颗粒四种类型,其中燃煤飞灰在数量上占优势(61.7%),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在体积上占优势(43.6%和41.4%)。在数量-粒度分布上,粒径小于0.3μm的PM10占总颗粒物数量的78.6%,以燃煤飞灰为主(55.7%)。在体积-粒度分布上,粒径1~5μm之间的PM10占总体积的53%,主要是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31.1%和19.6%)。综上可见,2005年冬季兰州市大气污染以燃煤污染为主,是今后大气环境防治中的主要控制对象。

    2007年01期 No.129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选煤厂清洁生产评价模型

    孙丽梅;白艳英;陈忠;

    为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应用于清洁生产的定量评价过程中,并提出进行清洁生产定量评价的工作程序,建立了选煤厂清洁生产评价模型。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实例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评价清洁生产前后企业各个环节的现状,识别清洁生产机会,找出薄弱环节。

    2007年01期 No.129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带限制结盟的单调集对策

    张凤荣;于华;张盛开;

    针对传统集对策模型对局中人合作的可能性没有限制这一问题,提出了带限制结盟的单调集对策,这里的“限制”是把有限局中人集N的每一个结盟映到其子集的单调映射。采用演绎推理的分析方法,讨论了带限制结盟的单调集对策的边缘值,该值是对经典集对策边缘值的一种推广,证明了带限制结盟单调集对策边缘值的一些性质。

    2007年01期 No.129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一类线性不确定系统基于切换的输出反馈镇定

    孙文安;李丕贤;冯佳昕;张强;

    对一类不确定线性系统,通过控制器切换研究混杂输出反馈鲁棒镇定问题。假设存在有限个备选的控制增益已知的控制器,并且任何单一的输出反馈控制器都不能镇定系统。基于单Lyapunov函数的方法,给出了混杂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切换律设计方案,使得闭环系统对所有允许的不确定性,在所设计的切换律下是渐近稳定的,并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可解性给出了闭环系统鲁棒镇定的充分条件。最后用仿真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2007年01期 No.129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