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矿业工程

  • 煤燃烧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机理

    齐庆杰;杨新华;张慧;刘建忠;王冉;周俊虎;岑可法;

    为了研究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机理,在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含氟矿物的热分解特性和煤的燃烧过程,通过固定床管式炉燃煤氟析出等温动力学实验建立了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燃煤过程中气态氟化物生成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反应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依赖于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和热稳定性,对于实验煤种A在12.5~46.0 min-1,E在28.0~65.1kJ·mol-1。研究结果对揭示不同燃烧设备条件下煤中氟的燃烧转化规律、进行燃煤大气氟污染治理有理论指导意义。

    2007年06期 No.136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选煤厂转运点除尘方案模拟优化设计

    葛少成;邵良杉;齐庆杰;

    为了对选煤厂皮带转运点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对除尘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准能公司选煤厂为例,对其生产工艺系统和转运点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两种可行的转运点粉尘治理方案。采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两种除尘方式的控尘机理,比较了两种除尘方式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单独设置导料槽的除尘方式无法消除转运点落料产生的正压,因而不能抑制转运点处的粉尘逸出;若配合适当型号的除尘器,可在转运点处产生合理负压,可有效地控制转运点处的粉尘逸出。根据该研究结论,选择了优化除尘方案,为选煤厂的粉尘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

    2007年06期 No.136 80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太阳池的非稳态热性能的数值模拟

    章庆丰;葛少成;

    为了收集和储存太阳能,必须深入研究太阳池的运行机制,采用太阳池在非稳态情况下热性能的相关数学模型,以有限差分方法对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太阳池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池水浊度、池底保温层等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太阳池底部应铺设保温层,但不宜太厚;水浊度抑制了太阳辐射在池中的传播,大大降低了太阳池的热性能。最后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007年06期 No.136 809-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 露天矿排土场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研究

    侯殿昆;宗成军;宋秀琴;

    为了对元宝山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作出客观评价,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的方法对排土场进行物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排土工作线发展,荷载增加,测点的位移和应力变化特征为:应力趋向负值,出现拉应力,岩体在变形,并且容易破坏,同时位移明显增大。该结论为元宝山露天矿排土场下一步排土方案、边坡监测方案和边坡整治防滑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007年06期 No.136 813-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W型通风冒落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计算

    李宗翔;李建新;

    针对冒落采空区通风比较复杂的问题,基于非均质多孔介质漏风渗流方程建立了冒落采空区漏风流态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现场实例,对W形通风复杂边界形式的采空区风流规律进行了求解。从理论上描绘了W形通风采空区的风压分布等值线和流函数线(分布解),该计算方案对W形通风复杂边界条件仍能满足流网正交;求解方便迅速,可操作性好。指出W形通风采空区明显降低工作面两端风压差,缩小漏风范围的效果。

    2007年06期 No.136 816-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麦饭石的溶出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闫平科;马云东;高玉娟;

    为了解决如何使得麦饭石中微量元素溶出量达到最佳这一问题,采用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麦饭石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原生的铝硅酸盐矿物变成白色细鳞片状绢云母。Na+、Mg2+、Ca2+等离子从硅铝酸盐矿物中析出,K+、CO32-等离子进入矿物内部,这就是麦饭石能溶出大量的常量元素的原因。随着矿物颗粒减小、溶出时间延长以及水溶液浓度的增加等,麦饭石矿物中元素的溶出能力将会得到提高。该研究对麦饭石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06期 No.136 819-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地质与测量工程

  • 观测向量对Ⅱ类病态性的影响诊断

    冯遵德;卢秀山;郭英;

    针对Ⅱ类病态性问题是测绘实践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诊断出所有观测向量的整体病态性及个别观测向量对Ⅱ类病态性的影响是有效求解未知参数的前提。提出一种基于投影矩阵的观测向量影响诊断方法,并结合实例论证了基于投影算子诊断观测向量对Ⅱ类病态性影响的有效性。

    2007年06期 No.136 822-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WebPolis—一种新型在线社区决策支持系统

    李如仁;贾平;王欣;

    为了使地方政府做出对社区有影响的有效决策,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在线社区决策支持系统——WebPolis。它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GIS技术帮助当地社区官员和居民促进决策的过程。WebPolis给行政官员、规划人员、开发人员和居民带来了一种交互式的在线决策工具,鼓励更多的社区参与到当地事务的决策中来。WebPolis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6期 No.136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费用的区域经济影响

    赵国忱;任凤玉;杨根贵;

    为了使沉陷治理费用更好地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分析了矿区经济、文化等条件对沉陷治理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以及各种指标治理费用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的人文经济和地理位置两个一级指标与经济发达程度、人文条件、地理条件、地表利用状况、交通条件等5个二级指标和知识水平等21个三级指标对沉陷区治理费用计算起重要作用;根据影响大小,确定了影响因子,并计算出影响系数,以此修正根据实际沉陷损害计算的治理费用。

    2007年06期 No.136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全站仪测图图根控制点密度

    徐茂林;杨凤芸;付志强;孔令壮;

    针对测图时保证一定的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控制成图精度的有效手段的问题,测图图根控制点密度是经过对测图方法及成图过程中的误差分析推算出来的,从全站仪测图方法产生的误差着手,根据成图点位误差的限差推算了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的最小密度值。并将该推算值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提出实际工作中可执行的图根控制点密度值。

    2007年06期 No.136 83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电磁方法的拟地震解释

    韩自豪;牛立军;魏文博;

    为了研究电磁勘探方法拟地震解释的可行性,针对电磁波与弹性波在传播理论上的类似之处,介绍了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探地雷达和常规电磁法使用的不同频率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地质雷达使用的是超高频电磁波,传播规律和弹性波相似,可以直接利用地震勘探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常规电磁法勘探因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具有明显的色散效应,其传播规律和弹性波有较大差异,采用拟地震解释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该成果对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06期 No.136 834-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基于MAPGIS地质异常提取及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孙祥;赵忠英;杨子荣;

    为了解决成矿预测中地质异常提取和找矿有利地段圈定的问题,利用GIS技术,研究了基于MAPGIS的地质异常提取和找矿有利地段圈定的方法。结果表明:相对熵可以反映地层及岩浆岩异常,断裂优益度及中心对称度可以反映断裂异常,找矿有利度可以反映找矿有利地段的级别,并提出了基于MAPGIS圈定找矿有利地段的模型。该成果对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06期 No.136 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露天矿采场精细DEM建立

    车延国;李兰勇;

    针对露天矿采场地貌呈阶梯形地表分布,常规DEM建立方法不能精确描述地表形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露天矿精细DEM的方法。以建立某露天矿精细DEM为例,介绍了以DWG格式地形图为数据源,提取建立精细DEM的高程数据的方法;采用在原始数据中加入台阶属性和在生成的Delaunay三角网中加入约束条件生成露天矿精细DEM的方法,实现了露天矿三维地形表面的精确描述。

    2007年06期 No.136 8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土木与力学工程

  • 深部含瓦斯煤内时本构方程体积响应

    李忠华;公衍梅;梁冰;

    通过深部含瓦斯煤的体积响应特性分析,将体积响应分为纯体积响应和偏体积响应,得到了本构方程的显式。纯体积响应是在只有静水压力作用下体积应变所对应的有效体积应力;偏体积响应是由于偏应力的存在体积应变所对应的体积应力对纯体积响应的修正。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方程中的各材料参数。根据内时塑性理论所得到的含瓦斯煤的本构方程反映了材料微元的内部特性,更加符合瓦斯煤层的实际情况。含瓦斯煤内时本构方程体积响应的修正公式,考虑到了偏体积响应曲线的连续性和光滑性,更加符合试验结果。

    2007年06期 No.136 845-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无限长条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运动裂纹

    李新刚;毕贤顺;初大勇;程靳;

    利用其材料剪切模量和密度的指数模型,通过Fourier积分变换导出无限长条各向异性功能梯度材料约束边界反平面Yoffe问题的对偶积分方程,利用Jacobi多项式将位移展开成级数形式,并采用Schmidt数值方法计算出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动态半解析解和数值解,得出了裂纹运动速度、梯度参数、长条高度及不均匀系数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剪切模量在厚度上的变化和材料的不均匀系数对动应力强度因子具有较大的影响。

    2007年06期 No.136 84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磨料射流切割金属套管机理及计算公式

    于鸿春;张永利;

    研究和分析了磨料射流切割机理,由于实际工作中固体颗粒做占比例较小,把磨料两相射流假定为稀疏固液两相流,将固体颗粒假定为伪流体,其运动速度与流体运动速度相同。根据弹性力学的固体接触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磨料颗粒与材料相接触时的最大接触剪应力公式,从而计算出切割套管所需要的最大剪应力,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其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吻合,为该技术不断发展及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2007年06期 No.136 85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岩石热-力作用过程的耦合

    谢卫红;高峰;李顺才;

    针对现有研究很少探讨加载和加温的历史对岩石热-力破坏的影响,利用带扫描电镜的岛津SEM高温疲劳实验机系统,通过先升温后加载和先加载后升温两种不同加载加温顺序的细观实验,实现了岩石试样在温度和力作用下的热-力耦合破坏全过程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加温加载途径对材料的变形破坏是有影响的,它们是相互耦合的非线性作用过程。从能量的观点理论计算了两种不同加载途径的应变能。理论和实验证明,岩石在温度载荷作用过程中,应考虑其热-力耦合效应。

    2007年06期 No.136 853-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煤矿深部岩巷掘进爆破试验研究

    胡坤伦;杨仁树;徐晓峰;马鑫民;

    分析了影响煤矿深部硬岩巷掘进爆破效果的因素。通过对试验工作面岩石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结合试验工作面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合理的炮眼直径、装药直径、掏槽方式和装药方式。介绍了一个典型工作面试验方法、炮眼布置和爆破参数的选取。试验表明:在条件允许的工作面使用煤矿许用二级水胶炸药具有较优的爆破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采用大直径掏槽炮眼和小直径其它炮眼相结合的炮眼布置形式,可达到较好爆破效率和光爆效果。

    2007年06期 No.136 856-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基于模态曲率差参数的网壳结构损伤定位

    殷志祥;丁涛;

    将杆件模态曲率参数运用到网壳结构无损定位分析中,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发现,以模态曲率为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适用于工程中常用网壳结构的损伤定位。分别针对Schwedle型球面网壳、单层凯威特网壳、单层三向柱面网壳、单层双斜杆柱面网壳及双层凯威特网壳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对于梁式单元网壳结构的损伤情况,损伤定位精度很高,证明了以模态曲率为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对网壳结构进行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07年06期 No.136 859-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层状结构顶板锚杆组合拱梁支护机理

    杨建辉;文献民;祝江鸿;

    对层状结构顶板锚杆支护机理应用离散元模拟、物理模拟方法开展研究,表明锚杆支护回采巷道层状结构顶板形成组合拱梁结构,锚杆支护机理相应称为组合拱梁作用。物理模拟表明组合拱梁纵向载荷、横向载荷与挠度关系曲线存在峰值前和峰值后两个变形阶段,横向载荷首先达到峰值,破坏进一步发展后纵向载荷达到峰值。锚固作用表现为组合拱梁层间离层和错动量减小,提高了组合拱梁峰值后承载力,可变形性得到改善。竖直方向地应力使顶板岩层形成铰接拱结构,水平地应力是拱铰压碎的主要力源。

    2007年06期 No.136 86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自适应改进遗传算法在土木工程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范鹤;张延年;范泽;刘斌;

    为了改进基本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随机漫游,验证改进后的算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提出4点改进措施,形成自适应遗传算法。利用混沌序列的"遍历性、随机性、规律性"的特点生成初始种群;引入适应度的指数尺度变换;提出自适应的交叉、变异概率公式;幅度系数调节交叉率、变异率。改进后的优化结果与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对比,在进化时间、收敛精度上得到提高。通过土木工程中桁架结构非对称受荷的数值算例,证明自适应改进遗传算法是现实可行的。

    2007年06期 No.136 86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TBM隧洞施工全过程仿真优化

    姜国辉;刘发全;李玉清;

    针对TBM隧洞施工速度快、工序繁多、连续性强的特点,提出应用循环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施工过程模拟,实现资源优化和快速指导施工。以大伙房输水工程为例,通过对Robbins掘进机的基本参数分析,建立了长距离TBM隧洞施工循环网络模型,经对洞内运料子系统相关参数的仿真计算,分析出采用两辆运料机车,3 600 m岔口间距的方案较初设方案缩短工期1.2月,提高施工效率10.9%,节约费用149.71万元。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起到快速指导施工、提高工效的作用。

    2007年06期 No.136 868-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地铁隧道爆破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余永强;文广超;

    通过对深圳地铁隧道爆破开挖时爆破震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现场测定数据,拟合出地震速度、药量大小与爆源距离之间关系式。现场测定与研究表明:必须重视地铁隧道爆破地震规律及其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影响的研究,才能充分发挥爆破技术的经济效益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破振动的危害。

    2007年06期 No.136 87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基于分形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土体冻胀量预测

    孙树魁;张树光;

    根据土体的粒度分布具备分形性质的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获得了所研究土体的分形维数,从而实现了土体结构特征的量化,为采用神经网络对冻胀量的预测过程中考虑土体的结构特征奠定了基础。在研究了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其拓扑结构,采用L-M优化算法进行了迭代求解,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吻合度,反映了土体冻胀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和局部特征,弥补了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中无法考虑土体内部结构的缺陷,以及在预测中考虑土体的结构特征是必要的。

    2007年06期 No.136 874-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高性能锂渣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张兰芳;

    为了将工业副产品—锂渣利用到水泥混凝土中,发挥锂渣的潜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锂渣单掺或与矿渣、石粉复合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渣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运用锂渣代替一部分水泥配制出28天抗压强度为100MPa以上的高强泵送混凝土,锂渣单掺或与矿渣、石粉复合配制的混凝土能经受300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研究的结论提升了锂渣的价值,为锂渣的应用提供途径,有助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2007年06期 No.136 87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

  • 图像自动配准初始参数确定

    马恒;刘剑;倪景峰;

    为了实现图像自动配准,需要确定初始变换参数,为此提出了图像特征线和图像特征圆的概念。以仿射变换作为图像配准变换模型,由Harris角点检测法确定图像特征点,由图像特征点求取图像特征线和图像特征圆,根据该特征线和特征圆详细推导了图像自动配准初始参数的确定算法。根据以上算法实现了图像自动配准,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7年06期 No.136 88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基于GPRS的集中供热数据采集系统

    张健;李冬玲;马爱龙;孙鹤旭;

    针对集中供热系统数据采集的特点,应用GPRS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数据采集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第二代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平滑过度的主要方案,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远程终端(RTU)、数据传输网络(GPRS)与数据中心(MCC)等模块的设计,分析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特点。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利用GPRS传输数据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相比.利用GPRS传输数据与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相比,系统具有组网简单、运行成本低、永远在线、易于扩展和便于维护等优点。这种方法为行业应用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2007年06期 No.136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触摸屏嵌入GSM技术的医院诊费项目查询

    黄尔烈;冷毓青;安宪军;霍振宇;

    为了实现医院诊疗、资费项目手机查询系统,设计开发了触摸屏嵌入GSM技术的远程医院数据库的查询。具体功能包括:用户在手机上输入住院号或密码,发送短信到系统的接收终端,系统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查询信息后,进行数据库查询,通过发送终端将查询结果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另外用户还可通过触摸屏实现医院诊疗、项目资费的就地实时查询及专家预约等功能。

    2007年06期 No.136 889-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基于全置信度关联分析的web层次聚类方法

    史庆伟;赵政;鲍虎;

    为了便于用户浏览网页信息,基于全置信度关联分析,提出了一种网页层次聚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网页文档,将文档看成事务,文档的词汇视为事务中的项,根据关联挖掘算法发现文档之间的强关联规则产生基本类,然后利用图划分的算法完成网页文档的层次聚类。在关联规则产生过程中采用全置信度量发现强关联模式,规则的产生不受支持度阈值设置的影响,即使支持度阈值设置为零,也能发现强关联模式,有效地消除了弱相关的交叉支持模式。

    2007年06期 No.136 892-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基于Surfels表示的点模型的布尔运算

    张永库;訾玲玲;

    为了实现表面面元表示的离散点模型实现布尔运算的算法,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快速的点模型布尔算法。通过构造适合于邻域搜索的KD树层次结构,实现了快速为点云找其最近相邻点,对面元的内外及相交测试和边界Surfels的自适应划分,用Splating方法绘制点模型。实验表明,该算法运算简单,提高了内外判别的准确性和边界的精度。

    2007年06期 No.136 895-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空间电压脉宽调制SVPWM的原理及DSP的实现

    侯利民;李洪珠;王巍;

    针对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推演与软件设计方法,在介绍了SVPWM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TI公司的DSP电机控制芯片TMS320LF2407设计了SVPWM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变频调速系统的全数字化实现。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仿真实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性能,较高的控制效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7年06期 No.136 898-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矿井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

    尹伊君;张国军;

    为了提高井下低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的可靠性,通过故障参数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以AVR单片机为核心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克服传统设计不完整,电磁兼容性差,灵敏度低的缺陷,通过矿井低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运行,证明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矿井低压电网供电安全性,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2007年06期 No.136 9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机械与材料工程

  • 连续采煤机纵向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李晓豁;纪长林;宋震;

    为了找到一种更合理判断连续采煤机稳定性的方法,解决现有分析都是取滚筒上的作用力恒定、力的作用点不变来进行整机受力计算,通过求得倾翻力矩来讨论机器的稳定性误差大的问题。考虑了作用在连续采煤机滚筒上的力和力的作用点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随时间变化的。通过建立两种情况的数学模型,并以某型连续采煤机为例,模拟得出了这两种方法下连续采煤机的倾翻力矩曲线,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是不准确、且不能说明问题的。

    2007年06期 No.136 905-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改进的GA算法及其在反共振机设计中的应用

    李允公;张金萍;赵波;刘劲涛;刘杰;

    在满足工况要求的基础上,为使下质体振幅为小量,对振动机的动力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合反共振振动机的特点,提出了列表参数集遗传算法,该算法将由某一目标所得的参数集以列表形式表示,继而只对各参数的编号进行编码进行遗传优化。同时,使用对标准遗传算法中的交叉操作的改进方式,扩大了每一代的搜索范围,提高了收敛速度。利用所提算法对反共振振动机的动力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满足要求且说明算法使有效和实用的。

    2007年06期 No.136 908-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送料机凸轮的计算机仿真设计和虚拟制造

    王丽娟;

    为了探讨虚拟制造在企业中的应用,运用机械CAD与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送料机的凸轮,进而讨论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制造。结果表明虚拟制造可以动态模拟产品的设计、加工、检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在企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7年06期 No.136 912-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机器人编队导航

    赵杰;姜健;臧希喆;

    针对多机器人系统在未知环境编队导航过程中遇到较长障碍物时,顺时针绕障和逆时针绕障的不同选择会给导航效率带来很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三层强化学习方法。由高层的基于"条件-行为对"的在线学习适应环境障碍物的动态变化,中层采用角色交叉包含式控制结构保持队形,底层采用离线式常规强化学习机制获得避碰规则。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只在高层保持在线学习,使学习空间得以缩小,学习时间得以缩短。该方法为复杂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编队导航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2007年06期 No.136 915-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基于模糊逻辑的供应商选择

    邵良杉;杜文涛;

    针对传统选择供应商方法的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将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筛选阶段和择优阶段。使用模糊聚类的方法筛选出潜在的供应商,将候选供应商的数目降低到一个合适范围内;使用模糊决策的方法对筛选出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出适合企业的供应商,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两阶段模型,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的决策质量和管理效率。

    2007年06期 No.136 919-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用进化变邻域搜索算法求解闭合供应链选址问题

    李青;宁树实;莫宝民;

    针对逆向物流依赖于物流网络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提出选址问题,通过分析闭合供应链规划设计中的选址定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享运输网络,把需求量作为随机变量处理,以供应链的总运营成本作为优化目标,为解决闭合供应链选址这个NP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策略的变邻域搜索算法。通过设计基于多个算例的仿真试验表明:所建立数学模型和所提出算法是有效的。

    2007年06期 No.136 92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高校排调课知识表示

    张海涛;刘万军;

    针对高校排调课数学上的时间和空间的组合问题,即NP(nodeterministic polynomialbounded)—完全的问题,根据上课班级、时间和地点定义了课元(class unit)、时间片(time chip)、时空片(time and space chip)等概念,对高校排调课的原则是给课元分配时空片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关系代数理论给出了课元与教师和自然班的相关关系定义,提出了高校排调课算法的设计思想和约束条件,为解决高校计算机排课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2007年06期 No.136 926-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环境工程

  • 氧化亚铁硫杆菌筛选及对矿区煤矸石脱硫影响

    毕银丽;胡瑜;苏高华;赵斌;

    从宁夏大武口高硫煤矸石山的酸性废水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自养硫细菌,形态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T.f为氧化亚铁硫杆菌。应用该菌进行煤矸石的脱硫实验,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呈现波状动态变化。在煤矸石粒径小于2mm,初始pH为1.5时,14d时硫酸根浓度增加7.5g/L,脱硫量为2.72g/L,脱硫率可达77.6%。该项目为改良煤矿矸石山废弃基质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也为煤矿废弃物矸石山的生物脱硫以及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2007年06期 No.136 929-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活性炭降解性能的优化及降解机制分析

    甘莉;杨敏;孟召平;

    为加强活性炭降解能力,采用曝气和预氧化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活性炭进行观察,表层多孔,微生物丰富,多为球状和杆状细菌,不同炭层上的生物量约为15~30×108个E.coli当量/g活性炭。在进水平均值氨氮为39.8 mg/L、TOC为9.0 mg/L、UV254为0.104 cm-1时,去除率分别高达60%、27.5%和18.9%。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解析不同炭层上微生物的DNA,结果表明:中间炭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比上、下炭层略高,微生物相似性和均匀性程度均较高,系统优势菌种在各个炭层均匀分布,活性炭上的生物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优化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2007年06期 No.136 93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PAHs污染的作用

    张晶;张惠文;姜勇;张成刚;

    为评价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作用,提供土壤PAHs污染的工程治理理论依据,以沈抚污水灌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连续清水灌溉0,3,10和30年的污染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AHs各组分含量,分析清水灌溉对消除稻田土壤PAHs总量及某些单一组分的效果。当前沈抚污水灌区稻田土壤PAHs总量在表层为612.3~6362.8μg/kg.干土,在亚表层为319.5~4318.5μg/kg.干土。随着清水灌溉年限的增加,土壤PAHs总量和16种PAHs单一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清水灌溉10年后,土壤PAHs总量接近或低于土壤PAHs环境标准;单一PAHs组分仅菲含量依然高出环境标准。清水灌溉措施可有效消除由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土壤PAHs污染,特别是高环PAHs污染,但是其作用周期需要10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

    2007年06期 No.136 937-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降雨径流模拟研究

    鞠琴;郝振纯;余钟波;朱长军;刘德东;

    针对水库径流难以预测的问题,采用改进的动量-自适应学习率调整BP神经网络方法,以南告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对水库的日资料进行径流模拟,并对该模型在径流模拟中的方法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改进的BP模型模拟的结果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较,探讨改进的BP模型应用于水文模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BP模型用于水文模拟是可行的。

    2007年06期 No.136 940-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矿业城市生态足迹变化

    陈秋计;刘昌华;王广军;

    为了研究矿业城市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典型矿业城市-焦作市近十年来的生态足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的生态足迹正在不断增大,而生态容量基本稳定,导致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较大。建议焦作市在未来几年,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对促进焦作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7年06期 No.136 944-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二维灰色水质模型在地下水污染模拟中的应用

    朱长军;郝振纯;李树文;周继红;刘德东;

    针对地下水污染程度难以确定的问题,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数值计算的方法,将对流弥散系数、渗流速度、以及衰减系数以灰参数的形式表示,建立了地下水污染的灰色数值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在求解过程中,将有限差分法的截断误差进行了修正。结合地下水溶质运移问题的典型问题的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文、水质资料较为缺乏的情况下,该模型能够模拟地下水污染的动态变化过程。

    2007年06期 No.136 947-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叶片光合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拟

    唐凤德;韩士杰;张军辉;

    为了研究森林植被群落生理生态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单叶化叶片的光合特征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CO2体积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模拟,得出如下结果:七月份的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分别为4.96μmolCO2、22和1250μmolphoton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体积分数720μmol mol-1 CO2时达到8.7μmolCO2m-2s-1;单叶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在25℃时达到了最大值为5.825±0.912μmolCO2m-2s-1,在温度为30时则开始下降。

    2007年06期 No.136 950-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基础科学

  • 烯唑醇聚合物杀菌剂的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

    台立民;刘冬雪;徐龙鹤;司乃国;

    为了克服烯唑醇易受风、雨水、光及微生物等因素影响而大量流失的缺点,通过化学反应使其与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结合,得到了一种杀菌聚合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在模拟的应用环境中经水解和微生物降解等过程能够以有效剂量持续释放出具有杀菌性的活性组分,其杀菌活性与烯唑醇基本一致,持效期至少30天。这种烯唑醇高分子缓释剂对于有效利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环境具有实际意义。

    2007年06期 No.136 953-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基于神经网络的病态线性方程组求解

    李海滨;尚凡华;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病态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将病态线性方程组的一般系数矩阵转化为对称正定矩阵,然后将此方程组的求解转化为一个无约束优化问题。以此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利用最速下降原理构造神经网络的动力学方程,并证明该神经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把原病态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神经网络优化问题。最后通过两个算例的数值仿真求解以及与其他求解方法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07年06期 No.136 956-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圆柱面面上电场强度分布

    牟俊侠;

    分别利用电场力做功和能量的关系以及场强叠加原理等方法,给出了计算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圆柱面面上电场强度的几种方法,从而得到了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圆柱面面上的电场强度。同时明确指出了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圆柱面面上的电场强度具有确定的值。并且指出现在在计算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圆柱面电场强度的分布时,忽略了其面上电场强度的讨论。建议今后对其的研究应分别从其面内、面外、带电直圆柱面面上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2007年06期 No.136 959-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