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巨文;曹兰柱;张利忠;李江;
针对近水平露天矿山尽早实现内排,缩短运距,而且内排土量越大经济效益越显著,那么内排土场帮坡角和内排土场稳定性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宝日希勒露天矿工程背景,运用FLAC~(3D)、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内排土场基底、地下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了软岩基底内排土场岩体变形、移动规律、滑坡机理并提出防治措施,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007年S2期 No.13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孙莉莉;刘剑;昌孝纯;汪鹏;
针对抽放回采工作面瓦斯,沿回风顺槽施工尾巷有困难,或者切眼对接过程中不利于回顺钻孔搭接等存在的问题,采用工作面附近第三方巷道(皮带巷、运输行人巷、回风巷等)向采空区打导入钻孔,使采空区的瓦斯经导入钻孔导入第三方巷道,形成一种三方导入的抽放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也为沿运顺施工尾巷能否达到预期抽放效果提供了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王福国;张振文;李超;
为了解决瓦斯灾害给煤矿带来的安全生产问题。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为基础,通过对铁法大刑矿4_(-2)煤层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岩性组合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隔气、透气性能、煤的变质程度、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火成岩的侵入与覆盖作用、以及煤层埋藏深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未采区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开采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域主要为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的地质构造与火成岩体破坏相组合的块段。该成果对大兴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申志平;杨新建;
针对大坡度长距离斜井整体运送大采高支架问题,通过研究变频控制大功率绳牵引普通轨轨道运输系统,应用变频控制技术和遥控技术,同时用普通轨代替槽钢轨作卡轨的方法。经现场使用,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输效率大大提高.为同类矿井条件下使用该辅助运输系统提供了经验,也为煤矿辅助运输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2007年S2期 No.132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杨德智;张振文;景勃双;
针对康北煤田与科尔康油田局部重叠的现状,以工程地质、地质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建立研究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数值模拟分析,重点研究煤矿开采产生的垂向与水平向地应力变化,井田采动对下伏油田地层应力场影响,结果表明:煤矿的开采对煤层下含油地层地应力的影响非常微小,不会对油田的开采造成影响。为井田和油田互不干扰、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张绍红;
针对研究区目的储层单层厚度小和储层岩性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为了解决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常规储层预测反演较困难问题,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讨论了网络模型的构造和预测识别等步骤。根据该区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地震属性特征与地质岩性特征的相关性,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对地层特征进行预测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油田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陈荣德;宫世文;刘天习;
为了解决采深不断加大的软岩巷道掘进迎头片帮安全问题,运用岩体力学、材料力学、地质学理论方法研究了软岩巷道掘进迎头片帮机理和巷道掘进迎面墙锚杆布置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圆形软岩巷道掘进迎头片帮部位随其断面垂向尺寸的渐变而变化,其垂向尺寸最大的条带区是最需加固的部位。该成果对现场掘进迎头的片帮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耿志超;鞠澎;张大伦;孙国平;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企业安全问题,采用安全检查的方法,研究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和企业自身安全隐患,结果表明:此方法是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职业健康管理程序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搞好安全检查,使其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起到查找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该结果对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张大伦;鞠澎;耿志超;邵晓华;
为了解决桥式起重机选型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问题,采用正确的选用和安装桥式起重机的方法,研究其选型策略和起重机的工作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结果表明:在选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总是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和措施:结合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滑落事故原因分析,阐述了桥式起重机在选型方面的重要性。该分析对企业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吴登军;
针对经过该矿实际条件并反复实践,对石膏组矿体采用一次采全高的分采房柱采矿法进行试用并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全矿推广使用,提高了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了矿柱损失,增加了我矿经济效益。
2007年S2期 No.132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李光亮;曹代勇;肖海红;
为表现煤层自燃燃烧变化的动态过程,引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理论用于模拟煤火的燃烧蔓延规律。根据煤火燃烧的特点,将元胞四元组的状态进行扩展,将状态S扩展为一个函数f(s),解决了传统CA理论无法准确细致地描述空间热场的分布的限制,同时研究了燃烧学,传热学等理论,将f(s)与煤岩赋存状况等条件结合,给出尽可能符合实际的模拟函数,最终在试验区得到满意的模拟效果。
2007年S2期 No.13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杨东;仇海生;王世栋;
为了提高工作面瓦斯抽放效果、排除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隐患,通过工作面预抽瓦斯试验以及建立预抽期评价模型,确定合理的预抽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抽放效果。试验表明预抽率随时间延长有整体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速度逐渐减小并趋于零。当钻孔间不存在抽放效应重叠时,不同间距的钻孔组有各不相同极限抽放率,孔间距越小,极限抽放率越大。合理预抽参数的确定对于提高瓦斯抽放效果,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赵辉;杨子荣;
为了了解煤储层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参数以及临界解吸压力对煤储层气产量的影响,通过对Langmuir方程的分析,利用储层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Langmuir参数与气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产量与煤储层本身的性质参数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有关。在开采初期,Langmuir压力和Langmuir体积越大,对产气越有利;而在开采后期,Langmuir压力越小,对产气越有利。该成果对本身性质不同的煤储层的煤层气产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王崇倡;高阳;韩月娇;张凯选;
为了对闭坑后的阜新露天矿进行综合整治和利用,需要详细了解露天矿矿坑的地表特征,提出了利用露天矿地形图数据,提取高程点和等高线数据作为构建露天矿DEM的主要原始数据,以等高线、露天矿的台阶坎线为约束条件,生成露天矿精细DEM的方法。通过对建立的DEM模型进行地表分析,可实现了露天矿的水文分析、矿坑的坡度、坡向分布分析,为露天矿的土地利用、边坡治理和露天矿整体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007年S2期 No.132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赵兴旺;余学祥;刘辉;
为了实现观测站设计数据与图形统一管理,以及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自动化处理、及结果的可视化输出,利用VB.NET和MapObjects的无缝结合进行系统开发。以淮南矿业集团某矿区综采工作面地表岩移数据为例,验证了该系统,充分体现了GIS组件在解决有关开采沉陷的预计分析、变形监测和其保护问题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矿山开采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陈轮;刘艳春;雷兵;
为了集成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决策支持功能和地图制图的空间特征信息表达功能,实现GIS空间数据库和地图制图的一体化。笔者从这两种数据模型入手,深入分析了两种数据模型的冲突以及GIS数据直接符号化时的矛盾。提出了主从关系一体化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证明。该成果对空间数据库和制图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陈峰;麻凤海;
针对目前GPS成果质量检验的分析资料较少的现状,以及GPS数据处理软件在使用上仅凭经验而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从使用广泛的Ashtech Solutions和Trimble Geomatics Office(简称TGO)软件入手,结合多组GPS静态数据的处理实验,基于数理统计中方差和假设检验的原理,分析解释了基线解算和网平差过程的成果质量检验项目,总结了软件的使用技巧,为内业数据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并对外业数据采集提供指导和帮助.
2007年S2期 No.132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付瑞全;孙小伟;
为了解决深水远岸独立基床测量控制的难题,达到高的施工精度要求(±5cm),比较施工测量控制的多种方法,得出采用GPS+双频测深仪测量控制法和测量导尺测量控制法相结合进行本工程的基床施工。通过计算及精度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满足基床定位精度,测量导尺测量控制法能进行基床整平高程(质量)控制。深水防波堤基床的施工测量实践表明:TC2002全站仪精度高、性能稳定,自制测量导尺方便、实用性高。
2007年S2期 No.13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王润芳;邓洁;
为了改善影像质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利用线性空间滤波器在MATLAB的平台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本文采用了两种拉普拉斯滤波器进行图像增强及其比较。实验表明:线性空间滤波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增强方法.所得结果能很好地改善遥感图像的影像质量及视觉效果,采用考虑对角元素的空间滤波器要比只考虑上下左右元素的空间滤波器效果更加清晰。并且其算法简单易操作。该成果体现了线性空间滤波器在遥感图形处理技术中的实用价值及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姚静;武文波;康停军;
为了解决灰度遥感影像对比度偏低的问题,以Matlab为平台,采用直方图的理论基础,直方图均衡化的概念及理论,对某地区遥感TM单波段遥感影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的实验;并给出了具体程序、实验结果图像、直方图及变换函数。实验结果表明:原来偏暗且对比度较低的图像经过直方图均衡化后对比度及平均亮度明显提高,直方图均衡化处理能有效改善灰度图像的对比度差和灰度动态范围;该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图像增强算法。
2007年S2期 No.13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徐华龙;王慕华;王继周;李成名;
为快速获取城市规则建筑物的三维几何信息,以经典摄影测量原理为基础,研究并实践了单像立体量测方法。结果表明:对获取的城市大倾角、高分辨率单张影像,通过该方法,结合城市规则建筑物已有的二维地理信息(如建筑物底座某一边的实际长度),可量测出城市规则建筑物的三维几何信息。实验证明其精度可行,对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年S2期 No.13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徐永敏;张继贤;张力;
为了实现对雷达图像方便快捷的处理,首先必须实现雷达图像的显示。而雷达(Radarsat)图像的存储格式不同于Windows所支持的标准格式,所以不能被简单的显示出来。分析了Radarsat图像的格式和Windows中图像显示的方法。采用VC++实现了雷达(RadarSat)图像的显示。为后续的雷达图像处理奠定了基础,更为独立开发实际需要的应用程序提供了理论及试验基础。
2007年S2期 No.13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李玉群;周荣;张军;
针对多源数据综合制图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的数学基础不统一,空间尺度不统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解问题的思路,建立了采用多源数据综合制图的作业流程,并采用该流程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国防交通图,证明该流程可行,为多源数据综合制图提供了有益探索。
2007年S2期 No.13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吴春华;董春;宋伟东;
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年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协调度模型对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内部协调度进行分析,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城市的两两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综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城市虽然经济水平很高,但其协调发展情况较差。主要是某一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差,再根据协调度模型可以追溯到影响该子系统的主要因子,为政府解决问题、协调发展城市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姜利国;梁冰;
为了定量整体描述非饱和-饱和区域内水流及溶质迁移过程,在基于非饱和流动理论及溶质运移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非饱和-饱和区域内水流方程与重金属污染物运移方程耦合的数学模型。采用V-G模型来描述土壤水分特征函数.用Lagrange-Quadratic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非饱和-饱和区域内的压力水头、饱和度以及污染物阻滞因子等参数均随含水率的变化而改变,这是区别于饱和流的主要特点。
2007年S2期 No.13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王永波;梁冰;孙维吉;张伟;
为探索植物根系与土体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基于土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土壤-植物根系复合材料的性能,借鉴于矩形模型理论的分析方法,并在该模型基础上作了一些简化和假设,详细推导出了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的弹性模量的理论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应力、应变同时存在的情况,该求解值能够真实完整地代表实际值,以此来推动土壤-植物根系复合体工程特性的深入研究,为工程绿化、植被护坡、边坡稳定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07年S2期 No.13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王壬晓;王来贵;
针对热传导反问题的不适定性和非线性,为了改进热传导反问题的求解方法,考虑了材料非均质的影响,建立了稳态热传导有限元正演模型。根据测量温度信息,将热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单一和组合识别问题归结为一个优化问题,进而利用基于网格划分策略的蚁群算法进行求解。探讨了参数取值范围和数据噪音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007年S2期 No.13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王志学;王永岩;李剑光;
为了对煤岩体的蠕变特征、长期强度、破坏特征,以及煤岩体结构和围压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材料在应力、应变、湿度、温度、辐射等条件下,材料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流动和破坏的规律。在前人所求得的弹性解的基础上结合蠕变模型,在方程中考虑了时间因素,对采空区悬顶板梁模型进行了时间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延迟失稳的三种情况。
2007年S2期 No.13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吕伏;梁冰;
在随机生成的裂隙网络中,如何快速确定渗透路径是进行下一步渗流计算的前提和关键。借助图论方法描述裂隙间关系,利用Matlab软件,依据裂隙真实分布的特点,首先确定两圆心距过大及平行裂隙间的相离关系,大幅减少了程序中需要求解的方程的数量,加快了运行速度,实现了裂隙岩体三维网络渗流的渗透路径快速搜索。最后通过随机生成的裂隙网络调试了改进的程序,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笔者改进的算法可正确找到搜索路径,并可大幅缩短搜索时间,为下一步渗流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S2期 No.13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梁冰;郭俊平;
为了研究降雨对边坡渗流场孔隙水压力分布的影响,根据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利用SEEP渗流有限元程序计算给定降雨条件下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结合一个土坡算例,探求降雨强度、降雨持时以及土壤渗透系数等参数变化对渗流场的影响。通过记录坡肩处孔隙水压力变化,得到不同降雨类型下雨水入渗深度的规律;并记录下坡体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持续降雨条件下不同时刻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分布特点,可以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提供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赵继涛;梁冰;孙维吉;
通过对低渗透岩心气体的渗流实验研究,探讨了低渗透储层气体渗流机理。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储层中,气体渗流表现出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并且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在渗流克氏回归曲线上,存在两个临界点a、b,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小临界点a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其位置的不同对应的渗流曲线类型不同;临界点b界定了两种不同的渗流形态,临界点b的位置高低对应的渗流曲线中非线性渗流段的长短就不同。两个临界点的研究对理论分析以及现场生产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张伟;梁冰;
为探索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薄壁方管的动力屈曲特性,采用屈曲分析的有限元基本理论,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轴向冲击载荷下薄壁方管进行动力屈曲分析。ANSYS/LS-DYNA的薄壁方管动力屈曲有限元分析分为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前处理设置包括单元属性、构建模型、划分网格、定义接触、初始条件、载荷及约束、求解时间和输出文件等。用LS- DYNA修改前处理输出文件,进行递交运算。再用LS-REPOST刷新速度、查看结果、动画模拟过程。结果表明:利用ANSYS/LS- DYNA对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薄壁方管的动力屈曲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代替真实实验,节省成本。该成果对屈曲理论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李利萍;潘一山;
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瓦斯突出视为连续射流,应用伯努利方程,建立了瓦斯射流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瓦斯突出射流流速和流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突出口压力和突出口直径影响,进行了瓦斯射流的数值模拟,得到了突出压力与突出射流最大速度、突出压力与射流流场分布、突出口直径与突出影响范围间关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突出口压力与突出射流最大速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射流流场分布具有甩尾效应,突出口直径越大,其突出影响范围越大。
2007年S2期 No.13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张春海;王来贵;
为了研究不同地貌条件对采场围岩的影响之间的差异,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貌进行模型简化,采用ANSY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把不同地貌影响下采场围岩的应力以及应变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这两种地貌条件下应力、应变的差别,以及在开挖过程中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开挖的进行,在复杂的地貌条件下的采区应力应变的增加越来越快。该结果对今后在复杂地貌条件下矿的开发初期合理规划设计,选择安全合理的支护方案以及改善采场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刘吉文;张永利;
为了研究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的蠕变规律,利用ANSYS强大的非线性蠕变计算功能,对深部围岩巷道进行模拟,建立几何模型以及蠕变模型,并利用实验测得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ANSYS软件计算,一方面验证非线性流变理论,另一方面找出深部蠕变的一些规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ANSYS进行土力学、基础工程学和岩体力学领域的计算、分析,精度非常高,对于实际深部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张军;周晶;卢振勇;
为了解决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问题,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并对这种方法中的L项进行修正,用系统能量与人为能量控制关系来确定隐患是否存在。与原LEC法比,该法采用系统的固有能量与人为控制能量的差值来确定隐患,L的取值更加科学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安全投入的经济性。该成果对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议。
2007年S2期 No.132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王毅;王来贵;
为了解决边坡在燃烧后稳定性遇到的挑战,依据岩石力学和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煤层燃烧的应力应变模型。将岩体简化为弹塑性煤层的底部与岩体底边的交界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考虑边坡沿弧形滑动。分析岩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建立边坡稳定性的条件。岩体介质作为一种非线形材料,具有非线形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基于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有限元法,借助计算软件ANSYS求解岩体中煤层在燃烧前后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007年S2期 No.13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刘振有;王来贵;
为了露天矿边坡有更好的治理,为其加固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边坡失稳状态,探索边坡失稳的新理论和方法。结果表明:边坡的失稳主要受顺坡向的节理面和F1等断层控制。它在将来某种条件下的失稳破坏并会形成前端整体的滑动破坏模式。随着变形块体的下滑破坏,整体坡段也随之逐渐的失稳破坏说明离散单元法模拟的结果与工程地质特征相吻合,采用离散法模拟边坡失稳是完全可行的,为计算露天矿边坡失稳又增加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2007年S2期 No.13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赵少伟;张海;付士峰;邓瑜;
将经历不同加载历史的钢筋混凝土梁按其初始受力的大小划分为三种受力状态,并对这三种受力状态不同的混凝土梁卸载后,采用粘钢板加固法进行加固,使其提高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研究在每一种加载历史下,粘钢板加固法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及不同的初始载荷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粜表明:采用钢板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同时对增强梁的抗弯刚度也有良好作用,加固前梁所受的初始载荷越大,相应梁的承载力则提高得越小,初始载荷较小的加固梁,加固后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而对于初始载荷较大的加固梁,在二次加载初期,加固材料并不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
2007年S2期 No.132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郭春;王明年;俞尚宇;
以采用多部开挖矿山法施工的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为研究对象,选取四部开挖CRD法断面,研究CRD1、2部和CRD1、3部两种不同的开挖顺序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用振弦式钢筋计对隧道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的钢支撑进行应力监测,换算出钢支撑实际内力。对监测数据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建模计算,将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采用CRD1、2部超前开挖时的结构内力要略大于CRD1、3部超前开挖,CRD3部的开挖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大,两种开挖顺序的安全系数都满足规范要求,所以结构是安全的。
2007年S2期 No.13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王秀存;刘京会;张海;
为了解决框架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边缘结构体系的设计问题,对这类结构进行了认定分析,对这种结构在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做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并对这类结构提出了设计建议,分析表明:此类结构不可以完全按照框架—翦力墙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最后还提出了这类结构的研究展望。对于边缘结构体系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何树凯;王来贵;
为了有针对性的运用ANSYS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分析,通过与理论解比较,依据分析对象的结构层次(结构、构件)、分析类型(静力单调加载、反复加载)、载荷水平(线弹性、弹塑性),讨论了单元类型、材料模型及模型参数的选取.在分析国内外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比较各种模型选取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分析表明合理的选择模型可以得到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2007年S2期 No.132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刘然;贾进章;耿继原;
为了防止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针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根据大型商场火灾的危险性,提出了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必须针对保护对象发生火灾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消防设计中的给水系统设计、用电设计、电梯设计和火灾报警系统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些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消防设计水平,保证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007年S2期 No.132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牛亮;黄晶晶;
为了解决现阶段部分建筑物由于具有举架高、空间大的特点而不适于用普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对于一些特型建筑,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不仅可以应用,更可以根据场所及用户的需要灵活选择,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作用。该成果对大空间智能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黄晶晶;牛亮;
为了充分了解小型建筑物新(改扩)建消防设施设置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以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做好充分的设计参数调研后,如何根据建筑物的外在特点及使用性质使用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使之既满足了消防安全要求,又实现了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达到减少火灾危险,节省消防投资资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预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成果对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韩光;樊成;王大国;
为了解决以往无网格法本征边界条件处理难的缺点,用滑动克里格插值技术代替滑动最小二乘构造无网格形函数。由此所构造的形函数具有Kroneckerδ-函数属性,简化了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数值算例结果证明该方法精度高,方法简单有效。
2007年S2期 No.132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郑启明;崔洪庆;
为了对煤储层气、水产量进行预测,通过建立三维、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流煤层气储层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用有限差分方法对煤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煤储层气、水产量预测模型与实际的气、水产量拟和效果较好。该模型达到了参数历史拟合和产能预测的目的
2007年S2期 No.132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陈雨;张振文;张彦敏;
为了解决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降与塌陷的破坏程度以及对地表用地的影响问题,结合采煤引起的开采沉陷研究理论,应用概率积分法,建立基本数学模型,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模拟出了2006—2014年地面沉降变形曲线。结果表明:由于概率积分法是通过随机介质理论,从统计观点出发,把整个开采区域分解为无限个微小单元的开采,因此概率积分法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地下采矿与地面沉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未来进行灾害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这种算法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2007年S2期 No.132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王丽;王久和;杨威;宋小辉;
根据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dq中的数学模型,应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原理,经过合理的简化,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在dq坐标下的MIMO非线性数学模型转化为SISO模型,提出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SISO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可行性。
2007年S2期 No.132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高安芹;牟伟;
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系统抑制电磁干扰的能力,采取恰当良好的接地方法是工程实际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电子信息系统不同接地方式抑制电磁干扰性能的不同,根据工程中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电子设备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接地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各电路电流经公共地线阻抗时产生的共阻抗耦合干扰及地环路电流与其它电路产生的磁耦合干扰,避免了电路受磁场和地电位差的影响,抑制了电子信息系统的直流接地干扰,保证了电子信息系统正常安全的工作。
2007年S2期 No.132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彭金利;侯青春;张雅玲;
针对单机版的地磅销售系统已不再适用多磅联合销售的状况,开发了网络版地磅销售系统,引进现代化的智能红外线车辆监控报警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IC卡刷卡技术、红外线扫描技术、起落杆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出入门口的车辆的监控,不仅有效利用地磅销售资源,而且防止了过去大量丢失煤炭的现象,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007年S2期 No.132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李新春;
针对压铸机压力控制系统具有的非线性、纯滞后的特点。提出了在不改变模糊控制规则的基础上,只改变控制论域的方法来控制压铸机增压过程的控制策略,给出了相应的智能模糊控制系统框图和智能模糊控制器的组成框图,并论述了伸缩因子智能调整表达式推倒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稳态精度高,鲁棒性强等特点。
2007年S2期 No.132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初威;聂广霞;
针对当前各定点医院已有的医院管理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之间存在着医疗信息传输数据格式和传输模式各不相同、不能通用等问题,提出在尽量减少修改原医疗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和充分考虑统一联网后各定点医院管理数据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嵌入连接与VPN技术来实现网络接口与布局,有效解决了医保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接口及其安全性问题,确保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7年S2期 No.132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王俊国;郭文华;
为了细化火箭增雨作业过程,依据数据确定目标有效实施增雨作业,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光纤GPS无线通信技术链接TWR01雷达、714CD雷达车载式WR—1B火箭发射作业点、作业指挥中心,形成增雨指挥作业系统,提高了人工增雨科学指挥、科学作业水平。TWR01雷达计算机系统自动解算出火箭发射装置的作业参数,GPS确定火箭作业地点,增强了火箭发射地点、方位、仰角、高度、行程等作业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在火箭增雨作业中应用,增加了火箭增雨作业效率。
2007年S2期 No.132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陈磊;郭凤仪;
针对目前微型制冷系统在制冷过程中制冷片严重损伤等故障问题,采用模糊算法进行控制,利用多片制冷片可以让故障分散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经过实验发现,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大大改善制冷效果,降低制冷故障的发生率,节省了能源,真正做到无噪音,无污染等环保指标。
2007年S2期 No.132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辛玉红;朱广田;
为了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ERP软件供应商评价系统的方法,给出了ERP软件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量化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策略建立ERP软件供应商的评价模型,最后通过一个中型造纸企业对ERP软件供应商选择的实例证明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ERP软件供应商评估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07年S2期 No.132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陈素玲;姚义;
针对阐述煤炭企业综合自动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工业以太环网的组成、性能和特点,提出煤炭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一般构成形式。通过调查煤炭企业的应用现状,找出影响综合自动化使用效果的关键问题和原因。煤炭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内容较多,通用性又较差,所以要想在煤炭企业建设一套高效、稳定、简洁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必须遵循自上而下的实施原则,即在各个子系统的设计、选型和购置上就必须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做好准备。如果遵循了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可以加快系统集成的进度,消除信息孤岛,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
2007年S2期 No.132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刘晓悦;封素敏;
为了解决对象是庞大数据的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的建立模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势场拓扑的层次聚类算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融合,结果表明:通过两次聚类算法的融合,获得精确的聚类个数和隶属度,以此来确定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并将得到的隶属度作为依据,建立基于多判据信息融合和模糊技术构建神经元网络模型,通过对实际地下开采生产过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成果对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冯永安;刘万军;
针对路面破损目前仍采用人工检测,很难对它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价问题,对图像边缘检测的各种算子做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一种改进的Sobel算子——8模板Sobel算子,它能够检测8个方向的边缘,能较好地检测横向边缘和纵向边缘,但有时会产生伪边缘。最后使用8模板Sobel算子处理破损路面图像,并与其他算子比较,检测得到的边缘更清晰、连续,受噪声的干扰小。这样,实际得到的路面边缘图可以作为路面破损程度分析的一种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黄培泉;刘万军;
为了解决Web应用中动态级联菜单问题,采用Struts框架技术和Hibernate数据持久化技术,以Tomcat为Web服务器、以SQLServer2000为数据库实现MVC模式,提出一种全新的动态级联菜单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在实现动态级联菜单过程中,Struts技术为Web设计提供了安全、高效的MVC框架;所有的数据请求及数据转发由Struts的核心ActionServlet承担,简化业务流程;Hibernate技术为数据持久化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方式,使Struts可以轻易地通过Java对象访问、操纵数据库。该方法对Web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李晓豁;刘春华;
针对星轮装载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受力不恒定的问题,对星轮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煤岩对星轮的激振力,并以直斜形星轮为例,利用Ansys软件对星轮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出了星轮机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型、应力及应变情况,分析指出了星轮受载荷最大处的位置,为研究改进星轮的设计和改善星轮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毕志超;沈维军;高远起;龚汝长;
为了解决三峡电站转轮下环的椭圆变形问题.分析了下环铸件生产过程中椭圆变形的原因,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铸造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转轮下环的椭圆变形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满足了加工要求,铸件的质量达到了三峡电站转轮下环的技术标准要求。研究结论为大型电站转轮设备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2007年S2期 No.132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丁浩;查炎鹏;任瑞晨;
为了揭示电气石/TiO_2复合材料使电气石增白和具有颜料性质的内在机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和电气石、TiO_2颗粒表面官能团性质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电气石/TiO_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微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电气石/TiO_2复合材料由包核物电气石颗粒和其表面包覆的结晶Ti_O2所组成,Ti_O2在电气石表面形成均匀、牢固的包覆层。研究结论初步反映了电气石和Ti_O2的作用性质,有助于对电气石/Ti_O2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认识和应用。
2007年S2期 No.132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刘克铭;张强;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NO_X的排放,所设计EGR的系统采用并联的文曲利管对EGR率进行控制。通过建立计算EGR率的数学模型,可以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EGR率,为EGR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对文曲利管的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对采用文曲利管的EGR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出了典型的EGR系统的文曲利管的相关结构参数。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EGR系统对柴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得到了EGR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NO_X的排放的结论。
2007年S2期 No.132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栾丽君;刘威;钟海波;
为了能够实现对串联盘输送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测,采用虚拟仪器和下位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PC2210片内集成的8通道10位A/D转换器,实现对串联盘输送机速度、位移、加速度信号的数据采集,LabVIEW作为上位机开发平台,两者间过RS-232标准实现通讯,同时利用LabVIEW对控制信号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对串联盘输送机的在线监测。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机器状态监测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监测途径。
2007年S2期 No.132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卢龙;魏静;
分析了等升程圆柱螺旋面加工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螺旋面成形磨削加工原理研究,提出利用现有磨床及CNC数控砂轮修整技术实现磨削加工的解决方案及系统控制策略;针对成形磨削加工的特点及关键技术,提出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开发出一套可用于螺旋面成形磨削加工的CAD/CAM系统;给出磨削加工与修整过程控制方法,实现了圆柱螺旋面高速高精度加工。
2007年S2期 No.132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纪长林;李晓豁;
为了能够更真实的研究连续采煤机的工作稳定性,弥补前人研究没有考虑作用在滚筒上的力和力的作用点是不断变化的不足,利用MATLAB的对连续采煤机的工作稳定性进行了更接近实际工况的模拟。所得结果对于正确地进行连续采煤机的总体布置和参数选择,提高连续采煤机工作的稳定性、改善其工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S2期 No.132 199-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赵丽娟;吕铁亮;陈令宇;
针对强迫风冷封闭母线温控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和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对强迫风冷封闭母线温度控制回路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此系统既可以发挥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的优点,同时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因此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母线温度控制系统可提高对母线温度的跟踪能力,系统具有更优的动态性能。
2007年S2期 No.132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石延平;
针对球磨机起动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球磨机的可靠运行以及工作寿命有影响的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定量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以及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球磨机起动时由传动间隙引起的冲击动载荷的大小,为球磨机的合理设计制造以及现场安装提供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王宝权;张振国;梁大勇;方飞;
针对目前小型汽车燃油消耗及道路情况,为了降低油耗,提出以下几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购买实用车型;合理使用与保养车辆;驾驶过程中,车辆行驶与起步准确配合、把握换档时机并且要有一定的预判断能力;合理利用车辆行驶惯性,最终达到降低小型客车油耗的目的。
2007年S2期 No.132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徐振宇;李晓豁;
以连续采煤机设计参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块煤产量与参数之间的目标函数、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利用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在非线性问题优化中的优越性,对连续采煤机不同块煤产量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不同块煤产量的最优值时连续采煤机的设计参数。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目标函数值,可知优化后的结果明显好于优化前,这对设计参数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2007年S2期 No.132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杨丽华;李晓豁;
通过Pro/E建立截割滚筒运动机构的整体模型,利用Pro/E和ADAMS的联合接口Mechanism/Pro,将模型转入ADAMS中。并添加约束、运动、和动力,模拟连续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运动情况,获得截割滚筒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摇臂摆速、滚筒转速等对机构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截割滚筒的工作参数和提高工作机构的性能奠定基础。
2007年S2期 No.132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张东升;师建国;
针对装载机在某些特定工况下前车架容易破坏的问题,建立了装载机整体及前车架有限元分析实体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装载机的前车架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载荷特征,并确定前车架最大应力发生的工况及应力集中位置,为改进前车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2007年S2期 No.132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张树森;李玮;肖胜兵;马承翰;
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维测量点云数据与CAD数模配准算法,该算法分两个步骤,即粗配准和精配准。粗配准采用主方向重合法来缩小三维测量点云数据与CAD数模的平移错位和旋转错位;精配准采用四元数法在粗配准的基础上使二者更为精准地重合在一起。该算法已通过VC++代码进行实现,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较好地使二者配准。
2007年S2期 No.132 2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张维斌;
为了解决卷板机结构设计中各相关参数的确定问题,使其能够以数学公式的方式表达出来,避免由经验而得出某些参数过于偏大的情况,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三辊卷板机各主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及数学模型,研究应用结果表明,由此得出的技术参数比参考同规格型号的参数要小,由此设计生产的卷板机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在减重方面应用可观。
2007年S2期 No.132 218-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张凯;李晓豁;
通过对铲斗装载机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数学模型,文章对提升链条的受力,工作机构提升过程中的角加速度等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这些参数随工作机构翻转角度的变化的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速度、链条拉力、加速度、角速度的最大值所对应的翻转角度,为改善装载机的工作性能奠定了基础。
2007年S2期 No.132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魏文亮;
为了满足机械密封型式试验及设计开发要求,研制并建立机械密封试验装置,模拟现场机械密封运转状态,获取现场条件下密封的各项参数。通过试验装置在线动态运转,观测密封的各项性能参数变化规律。试验装置包括机械系统和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两部分。它的建立,为机械密封产品的性能评价和技术改造提供了有效手段。
2007年S2期 No.132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朱悦;李宇斌;
探讨了沈阳市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大气污染健康效应评价中调查区域设置、危险识别、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分析了调查区域、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诸多影响大气污染健康效应定量化评价的因素,最终建立了沈阳市大气污染健康效应评价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定量化评估沈阳大气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为开展以人体健康指标特征为基础的大气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初振峰;吴祥云;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明确的关系。(2)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与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se),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与早熟禾(Poa annua)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高,说明它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能充分的利用资源。(3)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同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对环境的生存条件比较相似,所以它们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中的种群生态适应性。
2007年S2期 No.132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董芳;郑连臣;刘志斌;姜云鹏;
改进灰关联分析方法不仅区分了评价标准区间与点的概念,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到区间距离的关联系数公式,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的缺陷。用于阜新矿区矿井水水质评价中,确定了矿井水环境质量等级。与灰色聚类分析法进行结果比较,证明该方法更能综合反映水质评价信息,具有较大的适用性。
2007年S2期 No.132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杜敏;高学平;
为了防止进水口前产生吸气漩涡,水电站或泵站进水口前要求有一定的淹没深度,在总结具有代表性的不产生吸气漩涡的临界淹没水深经验公式的基础上,以某水电站进水口为依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比较了各经验公式在该电站进水口应用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戈登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最后,通过模型试验进一步分析了水电站进水口漩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种消除吸气漩涡的工程措施。
2007年S2期 No.132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及春宁;张海;师颖;
为了提高EP(Extended Pressure)法模拟具有自由面的稳定渗流问题的计算精度,通过展开基于EP法的控制方程离散格式,进行了一维和二维稳定渗流误差分析,指出了分段连续函数h_ε(p)中的参数ε对EP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过程影响显著,并依据自由面处压强水头的不连续变化,最终提出了参数ε的合理取值。数值实验证明:采用此参数取值后,自由面光滑,逸出点位置合理,模拟精度有较大提高。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广EP法在地基渗流问题中的应用。
2007年S2期 No.132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姜云鹏;刘志斌;郑连臣;周岩;
为了解决人们对环境影响指标权重计算的主观影响问题,采用了灰色统计决策分析法对松北湿地水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此评价方法有效消除了人们对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的主观影响,计算步骤简单,计算结果直观、明显、可靠。研究结论对于用灰色统计决策分析法在地表水污染因子权重计算有了新的尝试。
2007年S2期 No.132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刘秀梅;施春健;梁文举;姜勇;张晓珂;
以科尔沁盐碱地改良草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退化草场改良5年和改良1年后土壤全碳和全氮的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改良1年退化草场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高于改良5年的退化草场,其中土壤全氮含量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改良5年退化草场相比,改良1年土壤全碳和全氮的基台值和空间相关度较小,而变程和分数维较大,说明改良1年退化草场土壤全碳和全氮空间变异性小于改良5年退化草场。克里格制图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改良年限土壤全碳和全氮的空间结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草地翻耕和自然植被恢复有关。为此,建议采取牧草还田或施加化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草场改良工程的实施效果。
2007年S2期 No.132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门宝辉;
选取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下游的朱倭、朱巴、绰斯甲和足木足4个水文站(1960-1996年)的径流资料及其同期的降水、气温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调水河流的径流补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4站的径流均与年降水量或4~6月降水量的关联度最高,说明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量,这一初步分析结果为长江上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2007年S2期 No.132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荣跃;刘志斌;冯吉燕;李莉;
叙述了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及其在污灌区土壤中的应用,并对阜新市东梁桥污灌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在研究区内选择10个采样点,并对其表层土分别采样,进行Cr、Ni、Pb、Cu、Zn、Cd等重金属分析,识别出主要污染因子,并对1~#和4~#进行剖面采样,共采集剖面样品8个,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地区的重金属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主成分的个数,为东梁桥污灌区进行重金属污染分析减轻了工作量,并且获得了选择最佳变量的效果。
2007年S2期 No.132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孙亚军;卢国斌;李宝旭;
为了解决煤炭企业对供应商选择时往往依靠经验,不能进行科学选择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将模糊技术同经典的综合评判理论相结合,分析了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论证。研究表明,将模糊集合论的观点引入煤炭企业供应商选择问题,有利于定性指标的定量化。研究结论初步形成了有效的量化方法,有助于煤炭企业对供应商的合理选择。
2007年S2期 No.132 25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王丽华;张楠;
为了解决游泳池水循环使用问题,采用理论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游泳池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其应用实例。游泳池水经过过滤、消毒等处理后,达到了《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中关于"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的规定,可循环使用,解决了游泳池水循环使用问题,有助于污水资源化的研究。
2007年S2期 No.132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郑连臣;刘志斌;周岩;姜云鹏;
应用对应分析法对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附近于家沟地下水污染区的水质监测点和污染物进行了优化。首先,将监测点和污染物反映到同一因子轴的图形上,并且分类;然后,找出了监测点和污染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分布特征,并从中选择;最后完成了监测点和监测项目的优化。
2007年S2期 No.132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周岩;刘志斌;
根据海州矿排水坑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技术比较确定了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主要由混凝、沉淀、过滤、电渗析和消毒等处理单元组成,并对重点处理单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在混凝阶段通过烧杯搅拌实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混凝剂的最佳投量和最佳pH值。在电渗析阶段采用电压—电流法确定了极限电流,以避免极化沉淀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经各单元处理的矿井水既可满足矿区生产用水的需求,也可达到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2007年S2期 No.132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朱长军;王海滨;周继红;赵秀娟;杨卫华;李树文;
为了更好的研究低渗介质中污染物的运移规律,运用低渗岩芯中溶质运移实验,比较了不同启动压力梯度下溶质运移规律及其特征,并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模拟了饱和的低渗岩芯中溶质运移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低渗岩芯,其启动压力梯度不一样,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流速越小,水动力弥散作用对溶质运移的影响更加明显,应用对流扩散方程可以很好的模拟溶质在低渗岩芯中运移的过程。
2007年S2期 No.132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王璐;王丽华;宋佳;
针对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不能有效进行除磷脱氮、在运行中容易引起污泥膨胀、低活性污泥浓度运行时抗冲击负荷能力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弊端,依据相关数据,提出用AB法替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预期结果为:氮磷去除率大大提高,运行更稳定,增强了抗冲击负荷和抗污泥膨胀的能力,也容易实现自动化管理。
2007年S2期 No.132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肖利萍;刘文颖;雷蕾;
针对锰难氧化去除一直是地下水尤其是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工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为了快速、高效地除锰,在分析总结地下水传统的除铁除锰方法及其局限性并结合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的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新方法,分析了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氧化反应机理,在理论上分析论述Fenton试剂氧化法除铁除锰是完全可行的。
2007年S2期 No.132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