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矿业工程

  • 树脂锚固剂性能及其在封孔应用中的实验研究

    董克柱;

    针对树脂锚固剂用于高压注水封孔时由于膨胀性差而很难达到对高压水的封堵效果的问题,为增加其膨胀性,提高封孔效果,通过对影响树脂锚固剂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选择添加剂改变或控制共聚物的组成来改善树脂锚固剂的性能并进行了实验室的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实验表明:在树脂锚固剂中添加多元醇聚醚剂,可提高树脂锚固剂的膨胀性能,可获得较好的封孔效果,对提高注水效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008年03期 No.140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 基于Gaussian的瓦斯爆炸微观反应机理

    罗振敏;邓军;郭晓波;

    为了从微观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揭示瓦斯爆炸机理,应用Gaussian软件,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的B3LYP/6-31G方法对低温阶段瓦斯爆炸自由基链式反应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得到各步反应反应物和产物的稳定构型及相应构型参数,计算得到各反应的反应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和活化能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链引发反应CH4+O2→C H3+H O2进行缓慢,反应焓为259.26kJ/mol,吉布斯自由能为210.68kJ/mol,需吸收大量热量才能激发反应进行。CH 2O+O2→HO2+HCO作为链分支在整个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应的活化能为193.91kJ/mol,对瓦斯氧化加速达到爆炸有决定性意义。该结论对瓦斯爆炸机理的深层次研究及瓦斯爆炸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03期 No.140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电梯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的安全性量化评价

    张筠莉;杨祯山;贾宝山;

    为了研究在现代高层建筑火灾中应用电梯进行疏散的问题,基于电梯在火灾中安全使用的前提,提出了建筑物火灾情况下,采用电梯和楼梯进行人员疏散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采用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应用二种模型的疏散时间,进而对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进行量化评价,并确定混合疏散方式的最佳疏散人数的比率。为建筑物的火灾安全逃生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算例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8年03期 No.140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 测定相似材料模型实验数据的数码照相方法

    汤伏全;姚顽强;夏玉成;

    针对现有的相似材料模型实验位移观测方法的局限性,采用普通数码照相方法进行模型测点的位移观测。在每个测点周围布设独立的控制格网并进行单点数码照相,在常规数字成图软件中对数码照片进行图像处理,获取控制格网角点和测点标志的图像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和影像畸变纠正后,解算出各测点在独立控制格网中的实际坐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测定位移精度高且可靠,可在模型实验中推广应用。

    2008年03期 No.140 33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基于GIS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可视化

    宋卫华;张宏伟;

    为了查明矿井地质构造、应力场等突出影响因素与突出危险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多因素模式识别模型,综合应用VB、MATLAB完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可视化程序的开发。用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区域预测,划分潘一矿井田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做出评估。实现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瓦斯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2008年03期 No.140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麦饭石的溶出性能及其影响因素(Ⅱ)

    闫平科;高玉娟;王恩雷;

    为了解决如何使得麦饭石中微量元素溶出量达到最佳这一问题,采用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麦饭石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原生的铝硅酸盐矿物变成白色细鳞片状绢云母。Na+、Mg2+、Ca2+等离子从硅铝酸盐矿物中析出,K+、CO32-等离子进入矿物内部,这就是麦饭石能溶出大量的常量元素的原因。随着浸泡温度的提高以及对麦饭石进行活化处理等,麦饭石矿物中元素的溶出能力将会得到提高。该研究对麦饭石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8年03期 No.140 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ANSYS分析

    王熙忠;

    为了对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的实际问题,利用ANSYS提供的非线性弹塑性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边坡内岩体应力变化规律,揭示宝日希勒露天矿采场、排土场滑坡机理,确定边坡变形破坏形式,从而为正确的和科学的评价边坡稳定性、优化确定边坡参数以及制定综合治理与控制方案等提供依据.

    2008年03期 No.140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待发表文章摘要预报

  • 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反演的小波研究

    李刚;宁书年;翟波;邹华胜;

    为研究小波变换在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反演中的应用,本论文在正演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的反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三维反演时序模型和约束条件。结合煤层自燃三维温度场,深入讨论小波的振荡性和衰减特性,证明了瞬时热源温度场函数和过余温度场函数可以作为三维温度场反演中的小波变换函数和小波变换尺度函数,从而为小波变换在煤层自燃算法中的研究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2008年03期 No.140 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地质与测量工程

  • 一种面向对象的GIS时空数据模型

    卢华兴;刘学军;任政;任志峰;

    为了更加自然地描述时空对象、再现历史时刻下的时空对象的空间状态和拓扑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组织和管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emporal GIS,TGIS)中的地理数据,即任何地理目标都可以看作时空对象,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存期和行为方式,地理目标之间通过关联关系进行联络。结果表明:利用时空对象的继承性和重用性,可以灵活地构建复杂地理对象;利用暗示型的时空对象关联,可以有效简化时空数据拓扑关系的管理和维护;利用时空对象的查找、构建算法,可以方便地再现任意历史时刻下时空对象的存在状态。

    2008年03期 No.140 346-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基于IHS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张军;张建平;王崇倡;

    为了解决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与光谱信息不能兼顾的问题,即全色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缺乏光谱信息,多光谱影像光谱分辨率高,光谱信息丰富,但其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采用MATLAB实验工具,基于IHS原理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融合方法显著提高了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同时保留了丰富的光谱特征,提高影像的判读、识别、分类能力,融合后图像的信息量比原始图像有明显增加,而且图像的细节反差、纹理和清晰度得到较大的提高,融合图像质量明显改善。

    2008年03期 No.140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土木与力学工程

  • FEPG在煤层气渗流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彭晓华;肖晓春;潘一山;

    介绍了有限元自动生成系统(FEPG)的功能和用法,探讨了该系统在煤层气渗流规律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建立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虚位移原理的微分方程的弱形式,据此编写了FEPG程序,利用FEPG系统生成了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有限元问题的全部Fortran源程序,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数值模拟网格剖分图。计算结果以压力云图、压力曲线、压力等值线、压力最大最小值图形等多种直观的形式显示。

    2008年03期 No.140 35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非饱和土壤渗透自适应网格法数值计算

    郝哲;郭仁东;王来贵;于永江;

    为提高非饱和土壤渗透求解的精度,综合考察现存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理论研究,基于Richards方程变换,建立了非饱和土壤渗透求解的向前探索自适应网格有限差分法(AF法)。该方法使用了水土势双曲正弦变换的隐式差分格式,并采取了自动向下搜索的空间网格形式,解决了干燥地表固定网格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同时计算速度大大提高,计算误差小于固定网格法的误差值。该方法可用于向下渗透、地下水重新分布以及土壤水向地下水位内的水体排水几种渗流方式,对土壤渗流问题的求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8年03期 No.140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陈殿强;王来贵;李根;

    为了尾矿库的安全生产,需对尾矿坝进行中期的系统稳定性评价,采用数值方法针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渗流稳定性、静力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浸润线没有从坝坡出溢,水力坡降不大,渗流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坝体是静力稳定的。从坝体动力反应及液化结果得出该坝是动力稳定的。同时提供了一条稳定性评价的完整路线,用数值模拟方式对尾矿坝的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8年03期 No.140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弹性支承管道在脉动内流下的稳定性分析

    齐忠华;杨天智;

    为研究工程实际中的管道动力特性,考虑了一端固定、一端弹性支承的管道在脉动内流下的稳定性问题。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管道的横向振动方程,并对其进行无量钢化处理.在确定了边界条件以后,用多尺度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推导出了该种弹性支承边界的复模态函数并得到了可解性条件,利用该条件推导了组合共振的失稳区域的解析表达式。用数值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管道系统的固有频率随液体流速的平均值的增加而下降,液体脉动幅值的增加使失稳区域扩大。

    2008年03期 No.140 36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基于PSO和SVM的矿区地表下沉系数预测

    于宁锋;杨化超;邓喀中;张书毕;

    研究并建立矿区地表下沉系数的智能预测模型。将粒子群优化(PSO)和回归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融合。采用PSO算法优化SVM回归估计参数,在简要分析影响地表下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SO优化参数的SVM(PSO-SVM)矿区地表下沉系数智能预测模型。以我国典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作为学习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将计算结果与实际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SO-SVM方法计算地表下沉系数是可行的,收敛速度更快,计算精度更高。为地表下沉系数的计算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008年03期 No.140 36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索膜结构考虑风与结构耦合作用的抖振响应

    孙芳锦;殷志祥;

    考虑风与膜结构的耦合作用,研究索膜结构在顺风向和垂直向风作用下的抖振响应规律及特性。采用时程分析法,在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中利用风与结构之间的相对速度来考虑风与膜结构的耦合作用,采用逐步积分法在每一时间步内求解方程,并用该方法得到索膜结构的抖振响应规律以及耦合作用对膜结构抖振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索膜结构的耦合作用抑制了结构的抖振响应,风与结构耦合作用的大小与结构的振动速度有关。

    2008年03期 No.140 368-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强夯法处理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效果分析

    邢玉东;王常明;张立新;

    为了确定强夯法处理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技术参数,采用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并对比了试验路段在强夯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夯击能为800~1 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湿陷性黄土较为有效,不仅可消除湿陷性,并可较大幅度降低压缩性。该成果已应用于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工程中。

    2008年03期 No.140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框架外节点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刘华新;毕重;赵琳;孙荣书;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和现行规范方法对影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外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竖向钢筋屈服强度。框架外节点抗剪承载力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这个因子最为敏感,轴压比次之,竖向钢筋屈服强度影响最小。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轴压比增大,节点抗剪承载力相应增加,曲线呈上升趋势,随着竖向钢筋屈服强度的提高,梁柱外节点抗剪承载力变化不明显。为以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外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试验、设计和施工提供基本依据。

    2008年03期 No.140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

    为寻求三室两厅住宅设计原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了2000-2006年期间占据锦州市房地产市场较大份额的三室两厅趋同套型,依据对锦州市2000-2006年房地产市场上的13种趋同的三室两厅共68套住宅套型设计,得出该套型的细节数据分析结果,对套型设计中的要素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尝试地进行了适于锦州地区的三室两厅住宅套型的原型设计并阐明了该套型原型设计所具有的特征,此种设计研究方法将为今后的商品住宅设计提供较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2008年03期 No.140 37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

    韩利;陈殿强;郝哲;

    为了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建立深基坑支护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法,首先依据深基坑安全等级和变形控制等级初步选择方案,按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环境保护、施工便捷等基本准则进行一级模糊评判。然后根据支护体系设计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验算等基本原则,确定影响安全性的因素,根据支护体系施工费用、土方开挖费、施工监测及检测费、环保费用等基本原则,确定影响经济性的因素,最后根据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施工产生的次生灾害影响等基本原则,确定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最后进行现场工程支护方案模糊评判优选分析。

    2008年03期 No.140 380-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

  • 无源性控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

    张静;武俊峰;姚小伟;

    针对磁悬浮系统非线性特点,提出无源性控制对策。从能量平衡角度,将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转换为标准的哈密顿系统,给出了单自由度磁悬浮系统的模型。对系统外界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问题,采用无源性理论设计控制器。文中直接采用哈密顿函数作为存贮函数,不仅保证了数学严密性,而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快速响应,而且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2008年03期 No.140 38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变频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弧炉改造中的应用

    李新春;

    针对旧式电弧炉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故障率偏高、控制精度差、耗能高等诸多问题,提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变频模糊控制技术和新型空心转子异步电动机应用技术对电弧炉电极自动调解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并对变频模糊控制技术进行较详细分析与论述。实际应用证明:改造后新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可靠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及推广应用价值。

    2008年03期 No.140 3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基于GIS的铁路道口安全管理与控制系统

    史学义;张星臣;吴才聪;齐天宇;史方彤;

    针对铁路道口安全性问题,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远程控制理论及网络技术,在互联网络平台上,建立了基于GIS的铁路道口安全控制系统,以及时提供准确的安全管理及救援信息,实现集中管理和监控分散的道口,设计了系统的目标、功能模块组成、实现方法。实践表明,应用该系统可提高铁路道口安全管理水平,实现铁路道口安全管理与控制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2008年03期 No.140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单相SPWM逆变电源仿真设计

    赵建武;

    针对现代各行各业对电气设备控制性能日益提高的要求,基于SPWM脉宽调制技术的逆变电路应用,通过用OrCAD软件对采用SPWM脉宽调制技术的开环逆变系统和闭环逆变系统建模进行仿真,根据对输出电压波形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采用闭环SPWM逆变系统输出没有稳态误差,SPWM脉宽调制技术的逆变电路有良好的输出特性。

    2008年03期 No.140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WCDMA直放站上行链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张丹;南敬昌;刘元安;

    为了使弱信号区或盲区的不同移动台能顺利进行通信,提出了适用于WCDMA直放站上行链路的负反馈双环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并采用两级射频AGC电路分别控制上行链路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增益,达到自动控制输出功率的目的。利用电路设计软件ADS分析构建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有AGC的直放站上行链路系统频率和信道选择性好、输出功率稳定可调、AGC增益范围大和输出功率范围宽。该系统能够较好解决移动台盲区通信的问题。

    2008年03期 No.140 398-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数字播出与传统播出的设备资源整合

    高维岳;

    为了解决数字播出与传统播出设备综合利用问题,需对电视节目播出设备整合,硬件视频服务器采用MPEG2,软件系统充分利用Windows NT的多任务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将节目编辑和系统控制融为一体,采用全中文界面,可以采用分级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磁带设备与数字设备进行资源整合,共同完成播出工作。通过实践表明:整合后的播出系统,减少了设备的损失,提高了节目播出的质量和水平,为播出工作提供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方法。

    2008年03期 No.140 402-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 红外线维修安防设备-来车报警装置的研制

    詹耀立;程迪;

    为保证红外线维修人员的施工安全,研制了一种无需人工干预的、全自动无线来车报警装置。该装置采用太阳能加蓄电池的混合供电方式,可满足野外使用条件;来车信号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具有信号抗干扰性能好,传输距离远,接收灵敏度高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系统硬件主要电路及软件的设计以及系统采取的抗干扰措施。

    2008年03期 No.140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机械与材料工程

  • 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齿面的形成及传动原理(Ⅲ)

    李强;翁海珊;王国平;

    利用空间双参数曲面族包络理论推导了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的共轭齿面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齿轮副啮合过程中齿面上的啮合线和接触线,并借助将曲面接触问题转化为曲线接触问题的研究方式,对齿轮齿面形状、特性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的共轭齿面也为对数螺旋曲面,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种新型齿轮传动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可能性。

    2008年03期 No.140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超高精度大直径硅片表面超声浮动抛光

    陈洁;

    为了提高大直径硅片表面质量,利用超声浮动抛光加工宏观磨削力、磨削应力、磨削热小,对加工材料表面损伤低的特点,再结合相关磨料对超高精度大直径硅片表面进行超声浮动抛光加工。在工作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大直径硅片超声浮动抛光加工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其工作参数,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2008年03期 No.140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基于C-NCAP的某车乘员约束系统的改进

    张建荣;韩忠浩;钱国强;

    为了提高某车在C-NCAP中的等级,在MADYMO中建立了某车正面100%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的模型,经过调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按照C-NCAP的规定原车碰撞结果中驾驶员胸部压缩量偏高,分别采用了施加限力器和改变方向盘转向刚度的方法提高驾驶员的胸部压缩量,通过仿真分析改进方向盘转向刚度的方法达到了法规的要求,并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其它改进方案。

    2008年03期 No.140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基于协同的多指标决策网构建及效能计算

    王红军;时进发;迟忠先;

    针对编队电子战中的作战方案生成和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分阶段有向协同决策网、以协同决策效能为最大目标的网络优化方法。讨论了协同决策网的构成,定义了效能可行点的概念,给出了效能可行点的计算判定方法。通过定理证明,在子方案效能最大基础上,构成协同决策网最大效能通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通路包含了协同网中所有效能可行点,协同网的阶段划分降低了网络计算量。考虑到效能因子的复杂性,将协同效能计算扩展到了多指标的情况,利用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作战子方案之间的协同问题,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舰艇编队电子对抗反导方案优选及协同效能计算中。

    2008年03期 No.140 420-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的BP神经网络

    曾旗;刘明明;徐君;

    针对企业如何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来提高顾客忠诚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的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4Ps理论的营销组合策略影响因素函数;通过对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影响因素进行加权、量化、各层之间权值的调整和迭代运算,最终构建了满足预定误差要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十种手机品牌顾客忠诚度的实际调查值与网络模拟值相比较,得出了BP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良好的模拟性,在此基础上证明了该方法在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选择时具有良好的预见性和实用性。

    2008年03期 No.140 424-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徐万红;牟瑞;马世骁;高春山;

    为了将并行工程理论引入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探索基于并行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并行工程定义与特点,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质进行论述,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并行工程理念进行分析。利用工程项目管理与并行工程共同特点,建立基于并行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通过对某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并行工程理论的创新型管理模式——业主驱动型管理模式,对于有效地实施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企业实际,探索基于并行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际意义,扩大了并行工程实施的外延。

    2008年03期 No.140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 期权对冲下的供应商选择及最优订货策略

    孙晋众;林健;

    根据金融衍生品标的资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相关性,从理论上证明了线性相关条件下利用金融期权对冲市场需求风险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基于期权对冲的零售商最优订货策略,通过分析零售商净利润与标的资产价格、无风险利率、库存周期及波动率之间的影响关系,证明零售商可以通过期权对冲策略可获得最大期望利润,同时基于逆向拍卖的竞价机制,证明了供应商的报价会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加而下降,在综合考虑了供应商选择与库存订货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基于期权对冲的零售商最优订货及最佳供应商选择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析解。

    2008年03期 No.140 43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环境工程

  • 风沙半干旱类型区典型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环境效应

    高鹏;杨慧玲;王华伟;周泽福;

    为了探讨我国东北西部风沙半干旱类型区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环境效应,为促进该地区复合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辽宁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为典型试验区,通过林草植被的自然降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产流产沙试验,对林草植被蓄水保土、调节小气候和改良土壤等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林草植被与荒地相比,多拦蓄径流29.1%~95.2%,多拦蓄泥沙48.3%~95.7%;林冠以上1.5 m空气湿度增加3.25%~8.02%,蒸发量减少2.2~5.6 mm/d,林内风速降低1.18~2.24 m/s,林上风速降低0.41~1.34 m/s;林草地土壤全N增加11.7%~71.6%,有机质提高10.3%~77.4%,土壤含水量提高5.46%~48.66%,容重降低0.06~0.22 g/cm3。紫花苜蓿以及油松与沙棘混交林等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效果显著,是该地区水土保持比较理想的草种、树种和林型结构。

    2008年03期 No.140 436-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 醋酸酯淀粉膜材料及其包膜尿素肥料制备

    李东坡;武志杰;梁成华;陈利军;张世强;王君山;

    以工业用原淀粉为基体,醋酸酐为酯化剂,与酸进行酯化反应,制得取代度为2.90的醋酸酯淀粉。以制得的醋酸酯淀粉为主料研制肥料包膜用膜溶液,并制备包膜尿素。结果表明,此包膜材料具有很强的成膜性和柔韧性,成膜质的细腻光滑、致密,膜与尿素表面接合紧密,能很好地适应尿素颗粒表面的外形轮廓而将其紧密覆盖。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氮的释放有明显的控释作用。

    2008年03期 No.140 440-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评价模型

    李文生;许士国;

    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评价模型。该模型由因子得分系数和方差贡献率确定指标权重,然后以指标权重与各水样相应指标的标准化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水质评价的综合指标值,进而对评价样本进行排序和分级。结合实例应用并通过与其它几种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简便和实用。

    2008年03期 No.140 44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 杉木林地表各呼吸贡献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刘素萍;汪思龙;肖复明;张俊平;

    采用断根法和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测定相结合区分和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3种来源组分:矿质土层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层呼吸的动态。阐述土壤不同呼吸组分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以及主要气象因子对土壤各呼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质土层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层呼吸对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分别为56.7%,22.0%,21.4%。气温和土壤呼吸为指数关系,蒸发量是表征土壤呼吸的有效指标,但全年降雨量集中在低温季节会对根系呼吸产生抑制作用。提出评价降雨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仅考虑降雨量的多少更要注意其分配情况。

    2008年03期 No.140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矿井水质量评价

    邵立南;何绪文;王春荣;王建兵;李焱;

    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性对矿井水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矿井水质量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矿井水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矿井水质量评价。通过对汾西双柳煤矿矿井水质量的评价,验证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进行矿井水质量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时,该方法还能对矿井水进行分类,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2008年03期 No.140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汞对土壤脲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宋雪英;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汞对2个草甸棕壤和2个黑土脲酶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脲酶特征参数之间关系密切Hg明显抑制脲酶活性,二者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对数负相关关系,根据相应方程计算得到4个供试土样生态剂量(ED50)值分别为45.75、5.41、10.81和12.41mg/kg.随Hg浓度增加,脲酶动力学参数Km、Vmax和Vmax/Km均减小,除个别处理外,Hg浓度与3参数之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揭示出脲酶特征参数可从不同角度表征汞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类型表现为典型的反竞争性抑制现象。

    2008年03期 No.140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矿井水中悬浮物特征及其净化关键技术

    杨静;李福勤;邵立南;张先;何绪文;徐茂程;

    基于解决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处理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特征,并对其净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矿井水中悬浮物低于300mg/l的矿井占近80%,悬浮物中平均88%的粒径在50μm以下,悬浮物的平均密度约1.2-1.3g/cm3,矿井水中悬浮物的ζ电位介于-19.14mv至-30.15mv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电性,与混凝剂亲和能力弱,混凝过程中矾花形成困难,混凝沉降效果比较差。为此,混凝反应的水力条件(GT值)和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是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技术的关键,建议反应GT值在10000左右,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取地表水的0.6~0.8倍。

    2008年03期 No.140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镉、豆磺隆联合胁迫下黑土质量的变化

    金彩霞;周启星;陈秋颖;刘军;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Cd单一污染和Cd-豆磺隆复合污染胁迫与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关系,同时分为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研究了在有或无污染物作用下这2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或无豆磺隆胁迫下,随着Cd污染浓度的增加,脲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相对于脲酶比较稳定。通过拟合方程可知,2种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d或Cd-豆磺隆的污染状况。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内,当Cd污染浓度为5、10、30 mg.kg-1时,2种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浓度(50、100mg.kg-1)Cd作用下,2种酶活性始终呈现升高的趋势。

    2008年03期 No.140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 德兴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

    李宏艳;滕彦国;王金生;倪师军;张成江;

    为了研究德兴地区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半方差函数定量描述了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并绘制含量分布图。从所作分析可以看出,除镉和铅外,其他元素拟合相对较好,反映土壤中这些重金属含量在德兴地区具有很好的空间结构性。而镉和铅拟合效果相对较差,说明其空间结构性较差,说明控制因素比较复杂,各种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从而使元素含量空间分布趋于复杂化。多数元素半方差函数表现出了一定的方向性特点,方向性与含量的空间分布走向一致。德兴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规律表明,德兴地区重金属含量较大地区主要集中于德兴铜矿以及零散小矿的矿集区,矿山开采是引起重金属含量提升甚至污染的主要原因。

    2008年03期 No.140 46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基础科学

  • 加工时间服从均匀分布的单机随机排序问题

    李扬;曾繁慧;

    讨论了工件的加工时间服从均匀分布的单机随机调度问题,目标是使拖后工件数的数学期望最小。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件的最优加工顺序。结果表明:在(1)工件的权重相等(2)工件的权重与工件的平均加工时间成比例的两种情况下,最短期望加工时间优先规则的不可中断静态优先策略和不可中断动态优先策略是确定使拖后工件数最少的优先策略,并对算法的最优性进行了证明。该成果对非正规目标函数的单机随机排序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8年03期 No.140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Cystatin蛋白的研究

    张慧丽;刘元;于媛媛;胡冰洁;宋有涛;

    通过动力学模拟研究野生型和I66Q突变型cC的动力学特性,为设计和筛选治疗Cystatin C引起的脑淀粉样血管病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选择可引起脑淀粉样血管病的Cystatin蛋白为模型,探讨了在形成致病状纤维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蛋白质结构位点。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突变型cC较野生型更易形成淀粉样纤维,突变型蛋白的L1部位较野生型具有更高的柔性,更易通过结构域交换形成二聚体进而引发淀粉样纤维沉淀。该研究结果对于设计治疗相关疾病如疯牛病等的药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8年03期 No.140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 自然环境条件下硫化铁的自燃倾向性

    赵雪娥;蒋军成;

    为了研究硫化铁的自燃倾向性,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硫化铁进行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e3O4、Fe2O3以及Fe(OH)3硫化后生成的硫铁化合物活性很高,具有较高的自然氧化活性,在室温下可迅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以Fe2O3的硫化产物为典型样品,研究了硫化时间、水分、油品、硫及通风条件对硫化铁氧化升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时间长,适量的油品和硫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加速硫化铁升温过程,而一定的水分及不良的通风条件则降低了硫化铁的自燃倾向性。

    2008年03期 No.140 475-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不同来源腐殖酸与Mn~(2+)和Zn~(2+)络合稳定常数的确定

    陈盈;张满利;张威;何红波;关连珠;颜丽;

    以分别来源于草碳、褐煤和风化煤的腐殖酸为供试材料,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不同腐殖化程度的腐殖酸与Mn2+和Zn2+的络合稳定常数,并探讨了环境pH值对络合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来源腐殖酸与Mn2+和Zn2+的络合稳定常数受pH值的显著影响,且均以pH5.5时较高。风化煤来源腐殖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高于草碳来源腐殖酸和褐煤来源腐殖酸。说明腐殖酸的腐殖化程度越高,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稳定程度越大。

    2008年03期 No.140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