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矿业工程

  • 浅煤层长壁间隔工作面隔水土层破坏机理

    张杰;余学义;成连华;

    为了研究沙土基型地质条件下长壁间隔式推进保水开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了隔水土层的破坏机理,提出了隔水土层保持完整隔水性能的判据。研究表明影响隔水土层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土层或基岩下自由空间的高度和破断跨距的大小,通过限制开采高度即自由空间的高度,达到限制隔水土层中裂隙的发展高度;采用适时失稳的临时煤柱增加其破断跨距而达到控制覆岩的破坏和运动形式,避免了隔水土层中导水裂隙的贯通。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所取得的结论基本一致。

    2008年06期 v.27;No.144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超声波干扰提高煤层气抽放率的机理

    于永江;张春会;王来贵;

    为了对超声波干扰提高煤储层渗透率和煤层气解吸率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空化效应对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分析了超声波诱发的热效应,会引起煤-煤层气系统温度升高,煤分子和煤层气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动能增大,促进煤层气分子脱附,提高煤层气解吸率。分析了超声波穿过煤储层时的机械作用。因此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热效应和机械作用等能有效提高煤储层的渗透率,提高煤层气的解吸率,这为煤层气抽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08年06期 v.27;No.144 805-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高注低采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开发研究

    宋洪庆;朱维耀;孙玉凯;李正科;成进湖;王明;

    为了解决高注低采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理论问题,采用岩心组合模型水驱油实验。研究了4种平面非均质模型方案在不同注采方式下水驱油机理,建立了反映平面非均质油层渗流特征的渗流数学模型,利用积分变换推导出模型的解析解。实验特征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高注低采的开发过程中储层全程泄压效果也远好于低注高采的开发情况。解决了高注低采开发的基本理论问题,为矿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06期 v.27;No.144 809-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基于载荷传递机理的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模型(Ⅰ)

    朱训国;王大国;

    为了进一步研究隧洞等地下工程中锚杆支护锚固机理,根据微段锚杆的受力平衡以及载荷传递机理建立了锚杆的载荷传递微分方程,同时根据隧道围岩安装锚杆前后的应变变形建立了锚杆的轴向载荷的传递方程,结合圆形隧洞围岩的径向变形方程,推导了理想弹塑性围岩中注浆岩石锚杆的轴向应力的计算模型,以及锚固段与围岩体界面之间的摩阻力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工程实测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巷道锚杆支护中性点理论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2008年06期 v.27;No.144 81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矿山安全标准体系评价模型

    王英博;王禹;李仲学;李翠平;赵男男;

    针对现在对矿山安全标准体系进行评价存在标准制定及更新缓慢,既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标准评价系统,又要对安全评价系统建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带权重的安全标准评价的算法,该算法可以给出评价专家们对矿山安全标准及标准体系的评价结果,以达到对矿山安全标准体系中安全标准的不适用性和安全标准体系的不协调性、不完整性进行调整的目的。通过试验证明:该算法即是一种实用、高效、准确的安全标准评价算法,也是将来建设一个安全标准评价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08年06期 v.27;No.144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博弈分析

    徐君;

    为了解决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基于动态经济博弈理论,构建了企业和职工间安全生产博弈模型,从经济学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和职工从自身利益上是如何就安全生产展开博弈,分析了不同事故率下的Nash均衡条件,通过实证研究了企业与职工间安全生产动态博弈过程,得到了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和安全生产可行性评估的临界点,并就不同的生产事故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8年06期 v.27;No.144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条带开采沉陷预测分析与工程应用

    谢飞鸿;罗冠炜;刘京学;王锦山;

    为了合理确定条带开采留宽长度,模拟条带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开挖环境的工程措施要求、保护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开采岩层的情况,选用相应的条带开采沉陷机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用以预测设计开采区的地表变形以及采后数据整理。全部工作是在自行研发的软件包的基础上完成,实现了地表变形计算的可视化分析系统。依据马蹄沟煤矿地面观测资料及采区的地质开采条件为基础,应用该系统,指导该矿成功的在河流及建筑物下开采,做到了准确预测预报。

    2008年06期 v.27;No.144 82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数字化矿山体系结构模型

    李白萍;赵安新;卢建军;

    为了解决我国矿山企业盲目进行数字化矿山建设问题,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矿山研究现状及数字化矿山在实施矿山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矿山企业信息化特殊需求,从业务应用层面、数据利用层面、技术实现层面等三个方面设计了数字化矿山的体系结构模型,并对模型分层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字化矿山的体系结构模型提供了三维基础数据及业务环境,具备高速宽带网络支撑体系及安全体系。该模型对指导矿山企业信息化规划及数字化矿山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8年06期 v.27;No.144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地质与测绘工程

  • 澜沧江流域居民地空间分析与统计

    刘纪平;刘平;赵荣;

    为了获得澜沧江流域居民地分布的一般规律,基于空间数据,从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坡度因子三方面对居民地进行分级分析,并对澜沧江主干线以及主要支流进行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地的分布根据其居民地类型以及级别需要对海拔高度、地形状况以及坡度情况的选择存在差异性,此外,居民地一般在近流域区域较远流域区域的分布更为集中,但数量变化较缓。该成果对澜沧江国际河流水资源环境空间分析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依据。

    2008年06期 v.27;No.144 83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 基于EVC的掌上电子平板测图系统开发

    张永彬;宋利杰;田桂娥;

    为解决数字测图的内外业一体及目前常用数字测图模式的不足的问题,采用嵌入式开发工具EVC3.0及AutoCAD开发工具Visual Lisp开发了掌上电子平板测图系统。该系统可运行于Windows CE平台的PDA中,通过串口通信线能够实时控制全站仪进行碎部点观测并将数据保存与显示,实现现场编辑成图,内业工作中,图形信息可直接转换为DWG格式数字地形图。论文研究了掌上电子平板测图系统所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及各功能在设计与实现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相关系统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8年06期 v.27;No.144 836-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土木与力学工程

  • 岩石非均质性对其峰值应力后弱化过程的影响

    吕兆兴;马永宁;冯增朝;赵阳升;

    通过非均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非均质参数m与岩石峰后弱化模量Y的相关关系,表明m与Y间服从关系式:y=-Aexp(-m/B)+C(式中的系数是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有关的量)。说明岩石破坏时损伤变量的值受到非均质参数m取值的影响,且随着m值的增加,损伤变量减小;解释了岩石破坏的渐变过程,并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中弹性能的集聚和释放,能量的集聚、释放与岩石的非均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非均质参数m值的增加,岩石破坏前所集聚的弹性能会显著地增加,发生岩爆的几率也增大。

    2008年06期 v.27;No.144 840-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煤岩瓦斯抽放固结数学模型及应用

    张春会;于永江;赵全胜;

    基于煤岩弹性变形理论和瓦斯渗流理论,建立了煤岩瓦斯抽放的弹性固结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有限元离散方程,并开发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利用建立的模型和程序模拟了辽宁某瓦斯抽放井抽放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煤岩应力和变形对瓦斯渗流的影响,瓦斯压和应力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这为煤层瓦斯抽放模拟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但没有考虑煤岩破坏对瓦斯渗流韵影响是模型的一个缺陷。

    2008年06期 v.27;No.144 844-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降雨入渗条件下路堑边坡稳定性

    王惠芸;杨和礼;刘磊;赵颖;

    分析了降雨入渗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和特性,以非饱和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入渗条件下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SWCC模型模型,并根据现场土质特性对广东某环城高速公路堑边坡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坡内水压力和流速分布进行了预测,并计算得到了降雨入渗后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含水率增加,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下降导致抗剪强度急剧下降,是边坡失稳的根本原因: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最小安全系数不断减小。

    2008年06期 v.27;No.144 847-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粘性土地基墩基础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

    刘忠昌;朱浮声;舒昭然;何文;

    根据墩基础的受力机理,采用单向多循环加卸荷法,通过对粘性土地基墩基础水平承载力现场试验与研究,分析了影响单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目的是对单墩水平承载力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结合大量的现场试验和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得出了在水平载荷下的粘性土地基新的单墩承载力经验公式。通过新旧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新经验公式是比较可靠、可行的,可供设计参考使用。

    2008年06期 v.27;No.144 85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碳纤维布增强RC构件小偏心抗拉数值分析

    任庆新;陈廷国;黄承逵;刘艳华;

    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不足的特点,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计算模型,对碳纤维布加固后碳纤维布层数、配筋率等对构件开裂载荷、极限载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6根构件进行试验对比.研究表明,粘贴碳纤维布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筋混凝土偏拉构件极限承载力,而其对开裂载荷影响较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研究成果对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加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2008年06期 v.27;No.144 853-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间接拉伸试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

    张蕾;陈静云;乔英娟;王哲人;

    为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拉伸性能,采用数字图像测量方法,实现了试样表面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的同步测定,得到了粗骨料沥青混合料和细骨料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宏观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粗骨料沥青混凝土呈脆性破坏趋势,细骨料沥青混凝土在破坏前进入塑性屈服阶段;材料的弹性压缩和剪切膨胀与载荷历史紧密相连,反映了材料的结构性变形过程。该成果对沥青路面的拉伸开裂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年06期 v.27;No.144 856-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循环载荷作用下组合楼板的试验研究

    宋杰;周学军;张其林;

    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组合楼板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由此得到组合楼板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载荷和挠度的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可靠构造措施的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作用效应明显,两类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皆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不失较高承载力的同时,组合楼板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还对试验板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此试验方法和计算手段可供类似的工程应用参考。

    2008年06期 v.27;No.144 859-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深基坑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与应用

    郑卫锋;邵龙潭;贾金青;

    基于凯尔文问题的位移解,推导了用于深基坑支护中的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剪应力与轴力的分布规律。对岩体与土体两种不同介质条件下预应力锚杆的受力分析表明,不同岩土体介质条件下,预应力锚杆破坏方式不同,要以最薄弱环节作为锚杆设计控制标准;锚杆剪应力沿锚固段呈对数螺旋曲线型分布,最大剪应力往往发生靠近锚固段初始位置处;锚杆轴力沿锚固段逐渐衰减,单纯通过提高锚固段长度来增加锚杆的极限拉拔力有一定的限度。通过对一工程实例的理论与试验对比分析,其弹性范围内的理论解与试验数据基本相吻合,从而为预应力锚杆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06期 v.27;No.144 862-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水泵性能预测

    吴兴伟;王雷;迟道才;

    为了预测大型水泵在运行中的性能,采用了统计学习理论中的核心算法——支持向量机。针对某一全调节轴流水泵,建立了水泵扬程计算模型和效率计算模型,并绘制出了不同叶片角度时的性能曲线。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水泵性能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简洁性,只需要知道少量的训练样本就能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它克服了传统的实验方法获取性能曲线费用高,也克服了神经网络方法中"过学习"现象和"欠学习"现象的出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大型水泵的综合性能,提高水泵的使用效率。

    2008年06期 v.27;No.144 866-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概念设计

    张连振;李惠;

    针对目前国内外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深入总结和思考了目前桥梁健康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概念意义上指出了诸如桥梁安全预警和桥梁损伤识别等关键问题可能的解决思路。根据桥梁不同状况及经济因素,梳理了三个等级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框架,给出了每一等级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应用条件。最后,初步探讨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的准则和设计步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用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2008年06期 v.27;No.144 869-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

  •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时延的计算方法

    刘艺;孙鹤旭;李洁;

    为了研究由于无线网络的介入而给控制系统带来的时延问题。提出了把无线线性网络中数据包的跳跃现象建模为无限脉冲响应模型的方法,通过对具有三个数据包系统跳跃属性的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此模型为基础,讨论了数据包的解耦问题。通过无线网络的链接模型及凸函数的性质之间相关联的方法,构造了数据包时延与等待时延和每一跳长度的函数关系;根据此函数,把传输两个数据包时延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传输三个数据包的网络中,最后应用于具有n个数据包的无线网络中,给出第i个数据包最优时延的计算公式,证明了时延的收敛性。给出的链接模型和时延计算公式有效地解决了无线网络诱导时延问题,提高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2008年06期 v.27;No.144 87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DYL基本门的瞬态特性及应用

    王秀敏;叶强;张洋;杨世华;陶晟;

    针对二值逻辑电路连线多,且每根线携带的信息量少的弊端,研究了多元逻辑电路(DYL)基本门的内部结构和瞬态等效电路图。通过将瞬态等效电路打包并在Multisim软件平台上构建了DYL基本门器件及其等效电路,对DYL线性"与或"门的瞬态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内部参数估算,同时给出了仿真分析。利用多值逻辑设计原理分析了器件逻辑真值表,采用数字系统分层次的设计方法,设计了DYL二值-四值开关电路。实验结果表明:DYL线性"与或"门固有延迟时间很小,更适合于高速电路的设计。逻辑门电路所实现的多值逻辑功能,大大减少了电路连线,节省了芯片面积。

    2008年06期 v.27;No.144 875-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基于类蜘蛛仿生煤矿救灾机器人步态研究

    刘建辉;叶静;

    基于类蜘蛛仿生多足煤矿救灾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运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的特种机器人,利用类蜘蛛仿生煤矿救灾机器人模仿了蜘蛛的行走特点,遵循蜘蛛行走时的摆腿顺序,在不同情况下设计不同的摆腿行走顺序,使煤矿救灾机器人的灵活性以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大为增强,能够快速灵活的进入煤矿巷道中,对巷道中的复杂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及时处理。通过对机器人学的研究,能更好的符合仿生学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使步态模仿蜘蛛法达更加合理稳定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行走速度,缩短救援时间,加强救援能力。

    2008年06期 v.27;No.144 87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基于模糊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

    徐世国;令狐大智;

    针对数据中各个字段属性差异及其对产生入侵行为的作用度分析不足,从缓解模糊入侵检测中误差率高入手,验证其中存在的等价转换失真问题,用动态自反馈理论改造模糊聚类过程,并分析入侵数据类型及其在入侵中所起作用,建立面向混合数据的自反馈模糊聚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入侵检测系统。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入侵检测引擎的检测率,降低其误报率,缓解上述问题。

    2008年06期 v.27;No.144 88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DS80C400 ROM分析及在嵌入式智能网桥中应用

    韩进;李会平;李斌;薛庆军;

    基于DS80C400在嵌入式智能网桥中的应用,分析了DS80C400在硬件设计中的基本要求,给出了嵌入式智能网桥的硬件方案,研究了DS80C400独特且功能强大的ROM函数,其中包括网络协议栈、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等模块的初始化加载:内置TINI OS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创建、挂起和删除;格式化数据输入输出及文件系统库函数,并给出了基于SOCKET嵌入式WEB实现方式、基于文件系统及指针数组方式内嵌网页的实现方法以及其核心划分实时任务,实现DS80C400嵌入式智能网桥的任务同步与调度的软件实施方案。实际应用证明,基于DS80C400开发嵌入式网络系统的设计达到了实际工程需求的技术指标,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系统运行稳定。

    2008年06期 v.27;No.144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基于XML的邮件群发系统设计

    田原;

    荆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正>为了满足企业发送大批量电子邮件的需要,设计了一个基于XML和数据库的邮件自动发送系统。采用SQL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获取的信息包括邮件发送的地址和消息中包含的字段值;采用XML配置系统属性;XML作为要发送消息的容器模板,模板中的字段与接收到的数据融合,形成定制的邮件;EMAIL服务器采用通信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发送消息。系统采用开放标准设计,每个模块具有良好定义的简单接口,便于添加新的功能。

    2008年06期 v.27;No.144 889-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电磁层析成像系统

    李柳;邵富群;李秋生;

    为了研制新型电磁层析成像(EMT)系统,提高EMT系统图像重建质量,通过对多种电磁层析成像系统的比较,尤其分析了两种典型电磁层析成像系统:单线圈激励系统和平行场激励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过程,根据传统EMT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物理原理,给出了典型EMT系统的数学模型;归纳了电磁层析成像技术中常用图像重建算法:线性反投影算法、启发式图像重建算法、ART算法和相关算法的优缺点;总结了EMT系统传感器阵列的设计特点、优于其他电层析成像系统的特点以及当前在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对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新型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06期 v.27;No.144 892-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基于手绘的三维建模和编辑技术

    冯欣;石民勇;

    基于手绘的建模和编辑技术结合计算机与纸笔手绘的优点,比较适合三维动画和游戏前期的模型设计.列举了各种典型的手绘建模和编辑技术,这些技术在实现方便快速建模的同时可以对有细节的高分辨率网格进行编辑,对模型表面进行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在保证方便快速的同时能创建有内部结构的模型或有层次的复杂模型,在快速直观实现形状编辑的同时保证模型的局部细节特征,通过把手绘建模和形状编辑按照建模算法和表面结构进行分类比较,得到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应场合,同时指出手绘建模和形状编辑在动画创作中的发展方向。

    2008年06期 v.27;No.144 895-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攻击文法与攻击图模型的对比

    张殷乾;王轶骏;薛质;

    为了完善大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分析,本文对几种网络攻击分析模型和工具进行对比研究。以近年来国内外的攻击图研究成果为主线,对比分析攻击文法在网络攻击建模、模型描述能力和算法复杂度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对比研究,本文发现攻击文法在应用及性能上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以辅助甚至取代主流的攻击图方法,同时也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8年06期 v.27;No.144 899-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数字滤波在矿井开关保护设备中的应用

    刘岩;方方;李春光;

    简要论述了矿井开关保护设备对信号滤波过程的要求,为解决其对滤波器反应速度和相位的要求,提出利用数字滤波的方法,并对FIR滤波器和IIR滤波器的应用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FIR滤波器的线性相位特性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论述FIR滤波器针对开关保护装置的应用设计并对其性能和误差进行分析,提出了分段处理累加算式降低误差的方法。通过对滤波器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脉冲响应的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其幅频特性等滤波性能指标满足了应用要求,同时误差也控制在精度要求范围内。数字滤波器成功应用于矿井开关保护设备中。

    2008年06期 v.27;No.144 903-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机械与材料工程

  • 连杆机构位置分析的矢量递推法

    包耳;

    给出的矢量递推法,揭示了空间连杆机构位置关系的内在规律。在求解构成同一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的转角与输入角之间的关系式时,为避开其他的未知转角,采用双向递推,即分别沿二个方向低向递推至基架和高向递推至基架。反复使用这一方法,可依次求出各个转角与输入角之间的关系式。在其后求解偏距时,可采用单向递推,即沿低向递推至基架或沿高向递推至基架,即可依次求出各个偏距的求解式。

    2008年06期 v.27;No.144 906-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六西格玛DMAIC模型定义阶段的改进

    陈子顺;王南;

    为了解决六西格玛DMAIC模型定义阶段存在的弱点,采用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和问题分析与决策理论Kepner-Tregoe的状况评估模式以探查定义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机会和有效地识别"正确"的问题。建立了使用六西格玛DMAIC模型定义问题的新流程,改进了六西格玛定义阶段存在的弱点。用一个实例说明了应用新流程定义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证明了新流程定义问题的有效性。

    2008年06期 v.27;No.144 909-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刮板输送机刮板间距的优化

    李惟慷;毛君;李建刚;张兴元;

    分析了刮板推移物料运动过程的受力状态,为保证物料稳定运行,以输送机运行阻力最小为前提,推导出刮板最大间距计算式,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了回空侧溜槽箱内充满物料的极端工况下,链条运行阻力产生机理,推导出运行阻力的计算式,以输送机运行阻力最小为目标,优化刮板间距;实例分析证明,目前工程上使用的刮板输送机在近水平布置时,刮板间距在1m时是比较合理的。

    2008年06期 v.27;No.144 912-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不同混合方式下磨料射流喷嘴内流场仿真

    杨新乐;张永利;武春晓;杨英;

    为研究磨料射流在喷嘴内动力耗散及流场分布,获得合理磨料混合方式,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采用湍流RNGk-ε数学模型,利用ANSYS FLUID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两种混合方式下喷嘴内射流流场;在模型参数及初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和比较了两种流场的速度、能量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前混合式喷嘴内速度场分布均匀,紊流强度小,出口具有较高动能;后混合式喷嘴内由于涡旋的形成损耗了部分能量,出口速度和动能明显降低。通过对比分析,前混合式磨料射流在煤岩钻孔及割缝上是较为合理的方式。

    2008年06期 v.27;No.144 915-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蛇形移动输送机的纵向动力学建模

    张东升;毛君;张礼才;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蛇形移动带式输送机,其机架与普通机架不同,可以自主移动,机架间可以相对转动一定角度。应用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了蛇形移动输送机"T"型带动力学模型,拉紧装置动力学模型,以及考虑连接弹性和转向油缸粘弹性的机架动力学模型,并且分析了详细的建模过程,最后构建了整机纵向动力学耦合模型,列出动力学耦合方程,为输送机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提供前期理论准备。

    2008年06期 v.27;No.144 918-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基于子结构法的航空结构件动态特性快速分析

    张洪伟;张以都;赵晓慈;吴琼;

    为实现航空整体结构件不同加工阶段的动态特性快速分析,将工件按等效原则简化为若干标准特征子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采用子结构模态综合法进行航空整体结构件的动态特性研究,讨论了其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工程实现方法。选取典型航空结构件,实现其动态特性的快速分析。结果表明,工件子结构划分原则准确有效,利用模态综合法可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良好的精度。

    2008年06期 v.27;No.144 92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基于有限元的铝合金预拉伸板振动时效仿真分析

    赵晓慈;张以都;张洪伟;吴琼;

    为消除铝合金预拉伸板中的残余应力,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铝合金预拉伸板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振动时效才能有效消除残余应力;对于共振时效,激振产生的较大振幅能更有效消除残余应力;激振时间对激振效果影响不大。

    2008年06期 v.27;No.144 924-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双道次张力减径过程金属流动三维有限元模拟

    王辅忠;张慧春;陆璐;刘国权;黄建凯;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AutoForge,通过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的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新型油井管用钢33Mn2V双道次张力减径过程中的金属流动情况,分析了工件内外表面的速度场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不论是工件外表面还是内表面,在张力减径过程中金属流动速度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实际生产制订合理的可行性工艺方案时应当考虑这些因素。

    2008年06期 v.27;No.144 927-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装置动态仿真

    师建国;毛君;王晶;刘克铭;

    为了保障带式输送机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带式输送机运行的非线性特征,设计一种新的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系统,给出了液压伺服系统原理图,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自动控制模型,给出了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原理图,应用matlab/smulink对液压自动拉紧系统的张力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系统对于控制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态特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2008年06期 v.27;No.144 93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多粒度语言下基于TOPSIS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

    李东;匡兴华;晏湘涛;

    为了解决模糊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问题,构建了基于战略联盟关系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过程中决策群体内评估专家模糊语言变量不一致的情况,利用一致化转换函数将不同语言粒度的评价信息转化为基本语义集上的系列模糊集,采用面积中心法进行解模糊化,得到各方案对各指标评的定值,最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备选物流服务商进行最终排序。算例应用表明,此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更加客观。

    2008年06期 v.27;No.144 93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基于岭回归法的工业产品成本预测模型

    姚珊珊;魏法杰;

    为了提高工业产品成本预测模型的精确度,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诊断。通过对成本原始数据进行时间价值和学习曲线效应的修正,并采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和方差分解比诊断法进行数据的多重共线性诊断,分别采用帽子矩阵法和剔除后的t化残差进行自变量、因变量异常值诊断,用库克距离进行强影响值的诊断。保证了模型所用数据满足要求,提高模型的精度。采用岭回归法建立了复杂产品的成本预测模型,有效估算了待估的产品成本;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用性和准确性。这种筛选分析数据、建立估算模型的方法可用于复杂产品设计的方案阶段,以提供较准确的成本预测。

    2008年06期 v.27;No.144 937-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环境工程

  • 利用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确定多年冻土的分布

    吕久俊;李秀珍;胡远满;王宪伟;刘宏娟;邴龙飞;

    为了研究近地表面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区选取在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呼中自然保护区,应用等效纬度、ASAR雷达图象和坡位分级分别代表影响多年冻土的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利用ERDAS软件对呼中自然保护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考虑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确定的多年冻土分布土的精度为86.2%,高于单独利用等效纬度提取多年冻土的方法精度。同时,水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湿度是指示多年冻土存在的重要条件。

    2008年06期 v.27;No.144 94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粉煤灰对钝化污泥重金属有效性影响

    张鸿龄;孙丽娜;孙铁珩;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粉煤灰对城市生活污泥进行钝化,系统的研究了粉煤灰对钝化污泥中金属元素Cd、Pb、Cu、Zn、Ni、Cr、Mn、Fe含量及其有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污泥中有效态Cd、Pb、Ni、Cr、Mn、Fe具有钝化作用,其中对Cd和Fe的钝化效果最明显;但对Cu却有促进其向有效态转化的作用;总体上看钝化污泥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农用标准,而其中有效态Cd、Pb、Ni、C r的含量均远远低于对植物体造成毒害的临界水平。

    2008年06期 v.27;No.144 944-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辽西地区水分亏缺与树木生长关系

    周葆果;

    利用修正的Thornthwaite最大蒸发力公式,计算了辽西地区不同市的水分亏缺量。各市最大潜在蒸发散计算结果是:朝阳1180.6 mm,锦州1146.0 mm,葫芦岛1140.1 mm,阜新1030.3 mm;水分亏缺量计算结果为:朝阳-658.3 mm,锦州-538.4 mill,葫芦岛-544.8 mm,阜新-626.9 mm。利用美国spss数理统计软件计算了油松与蒙古栎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对应的各年1—12月份的月均温、月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的回归关系,表明油松生长与温度紧密,蒙古栎生长与水分关系紧密。

    2008年06期 v.27;No.144 947-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基于模糊数学的扎龙湿地水质评价

    周林飞;许士国;韩雁;

    为了建立适合于湿地的水质评价体系,将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构建了湿地水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扎龙湿地为例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证实,扎龙湿地从进水区、核心区到出水区污染程度有依次降低的趋势,这说明湿地对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评价结果与实际对比,验证了评判模型的可靠性。

    2008年06期 v.27;No.144 949-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废旧线(电)路板低温环境下冲击强度试验研究

    潘永泰;曲占江;周莉;

    为了解决废旧线路板在常温下韧性强、难破碎的问题,对线路板在不同低温环境下的冲击强度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冲击强度值随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废旧线路板的冲击强度在低温环境下总体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在-30℃附近基本达到最小值,且冲击强度值仅为常温下的一半左右。冲击强度的大幅降低,对于以冲击为主要方式的细碎作业是非常有利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于降低废旧线路板细碎过程中的能耗有显著的效果。

    2008年06期 v.27;No.144 95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基础科学

  • 线性切换系统二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孙文安;张强;陈胜贵;

    基于区间矩阵的等价表示方法,把线性切换系统转化为区间系统,利用矩阵不等式得到了在任意的切换策略下线性切换系统二次稳定性的充分条件,给出了控制器的实现算法。这个条件等价于共同二次正定Lyapunov函数判定条件,但共同二次正定Lyapunov函数判定条件需要求解若干个矩阵不等式,当子系统较多时计算量是相当大的,而这个条件只需找到一个Riccati不等式的的正定解就可以判定该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大大降低计算工作量。用数值例子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说明了文中结果的正确性。

    2008年06期 v.27;No.144 955-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螺环预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酯B-63的改性

    王长松;梁兵;刘大晨;李安东;

    由三羟甲基丙烷合成了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羟甲基—3′,9′-二乙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单体(体积膨胀率+3.04%)以及它的预聚物,并用其来改性环氧树脂B-63.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对螺环单体及预聚体进行了表征,依据DSC测试结果确定了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为115.9℃;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了固化改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实验表明:预聚体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粘接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2008年06期 v.27;No.144 958-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