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矿业工程

  • 地铁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方式数值模拟

    王洪德;林琳;赵轶;

    为了有效解决地铁隧道火灾时期烟气流动及其毒性分布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问题,以天津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针对火灾列车停留在隧道中部的火灾工况,利用FLUENT软件,采用简化的PDF燃烧模型、浮力修正的k-ε湍流模型和P-1辐射模型,对不同事故通风方式下隧道内烟气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烟气的"边界层吸附效应"原理,论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通风方式对隧道烟气蔓延范围、温度及毒性分布的影响较大;10MW火灾规模时,地铁隧道采用开放式推迟加压的通风方式能够在有效引导烟气流动的同时,为人员提供更充裕的疏散时间。该研究成果对地铁隧道火灾时期通风排烟的有效组织和人员安全疏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复合顶板离层分析与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确定

    张国华;张雪峰;蒲文龙;毕业武;

    为了解决复合顶板端头锚固预应力锚杆支护中其技术参数确定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锚杆长度、间距、排距、预紧力四个关键支护技术参数的确定过程及相应计算公式,通过现场工业试验收到了满意效果。研究表明:直接顶范围内岩层分层之间发生离层必须同时满足载荷、跨度、挠度三个条件;锚杆组合作用下组合梁内的岩层组合属于关键分层之间的组合;锚杆技术参数确定应遵循变形协调一致的原则。该研究对回采巷道顶板锚杆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0年02期 v.29;No.154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露井联采下岩体变形规律

    刘向峰;何峰;王振伟;王来贵;

    在研究露天开采浅部煤层时,为了研究深部煤层进行井工开采情况下岩体的变形规律,建立了露天与井工开采岩体移动模型,对露井联合开采条件下岩层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理论描述并求解;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露井联采条件下露天矿与井工矿相互影响时的岩层活动规律,同时考虑露天矿排土场大面积、高载荷、高强度排弃等特点,研究在井工开采影响下的变形特点等;并选取典型矿区,对露井联采条件下的岩层、矿坑边坡或排土场演化过程和变形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对灾害进行预报;为排土场边坡、矿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及露井联采条件下的开采寻找合理的方案,为预测和防治灾害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2期 v.29;No.15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朝阳煤矿矿压观测与分析

    刘毅;闫洁伦;

    为掌握朝阳煤矿II-31煤层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回采空间围岩与支架相互作用关系,采动引起的支承压力分布。对在既定条件下使用支架的架型、参数、特性和支护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采用现场实测法对朝阳煤矿II-31工作面进行了矿压观测,掌握了该煤层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中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为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解决工程问题。

    2010年02期 v.29;No.154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基于应变角度分析N_2和CO_2对煤层透气性的影响

    马强;李让;

    为深入了解煤在注入提高煤层气产能的N2、CO2气体后,煤的应变及透气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注入N2、CO2气体后应变的变化及对透气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对氮气的透气性系数最高,其次是甲烷,再次是二氧化碳。这与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强,甲烷次之,氮气最弱是相一致的,然而,注入三种气体煤样所产生的应变变化比例与透气性变化比例却不尽一致。因此,从应变角度建立的对透气性系数影响的分析模型,对于注入N2、CO2后透气性系数变化的分析适用做进一步研究。

    2010年02期 v.29;No.154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弱面控制蠕动边坡变形机制及滑坡控制技术

    王振伟;王来贵;王建国;纪玉石;何峰;

    为寻求含软弱结构面的蠕动边坡稳定性控制因素及边坡失稳判据,为滑坡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此类蠕动边坡变形力学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合各段的受力分析,得出此类边坡变形破坏的模式,为上部追踪节理、裂隙面形成准圆弧面,坡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沿赋存有水平顺坡向或反坡向的缓倾软弱岩层蠕滑形成滑坡。此类滑坡控制应优先采用上部减重、下部压脚与边坡防排水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将此方案应用到安家岭露天矿北帮滑坡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02期 v.29;No.154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煤矸石制备玻化砖的实验研究

    岳岚;

    为研究峰峰煤矿矸石制备玻化砖的可行性,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在峰峰煤矿矸石中掺加适量的伟晶花岗岩、长石、石英等岩石矿物制备瓷坯,实验研究了不同配比和烧成温度下瓷坯的膨胀性、吸水性和抗折强度。研究发现:煤矸石的最高掺量可达80%,瓷坯的收缩率、吸水率、抗折强度可分别达8.58%,0.11%,68.4MPa,均能满足制备玻化砖的要求。该研究对于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2010年02期 v.29;No.154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南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发生规律与危险性评价

    王广利;齐庆杰;马云东;王继仁;

    为对南山矿煤与瓦斯突出现象进行分类,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井进行了突出危险性评价,提出了南山矿煤与瓦斯突出分级管理原则,实现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解放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南山矿矿井瓦斯突出为一般级别,可以按照一般级别突出矿井进行管理和制定技术措施。

    2010年02期 v.29;No.154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基于和声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王国艳;李亮;褚雪松;

    基于和声搜索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条分法框架内,提出一种考虑土体渐进破坏的稳定分析新方法。对给定的滑动面,利用和声搜索算法寻找出能使该滑动面具有最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内力分布,其间可以考虑土条发生局部破坏后的内力调整过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出土坡最危险的滑动面。将该新方法应用于简单土坡的稳定分析中,计算结果表明,该法更真实的模拟了土体的实际破坏情况,与传统极限平衡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也证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

    2010年02期 v.29;No.154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有色噪声条件下野值的辨识与处理

    黄贤源;隋立芬;王威;牟忠凯;

    在动态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了解决有色噪声条件下野值的辨识与处理问题,采用了将有色观测噪声的模型进行级数展开并求解模型方差的方法,该方差的确定修正了正交模型参数变化判别法满足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野值辨识函数以及合理的剔除法。仿真计算表明:该函数能有效地辨识出野值,降低误判率,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在动态测量数据处理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2010年02期 v.29;No.154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 基于集合论集成的复杂煤层建模

    朱庆伟;

    为了解决复杂煤层空间建模困难问题,在深入分析复杂煤层建模机制基础上,采用集合论集成的方法和思想,研究了煤层建模方法。结果表明:通过采用集合论集成的数据模型可将空间地质体分为五大部分,九种相应的数据结构类型,同时设计并研发出地质体建模模拟系统。通过断层和巷道为例进行验证,得出该建模方法实用可行,并能够有效提高建模速度和精度的结论。该结果对地质体建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2010年02期 v.29;No.154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土木与力学工程

  • 方钢管钢骨混凝土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计算

    赵同峰;李宏男;刘宏;

    为了进一步探讨方钢管钢骨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在修正的方钢管钢骨混凝土混凝土本构模型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轴压短柱的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了载荷-轴向变形关系曲线,并与相关文献的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计算曲线与相关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出了实用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进行方钢管钢骨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

    2010年02期 v.29;No.154 220-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钢管混凝土核心短柱轴压载荷-变形非线性分析

    刘洁;王正中;

    为了对钢管混凝土核心短柱载荷-变形关系进行非线性分析,假定三向应力下混凝土服从Ottosen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基于广义虎克定律和形变理论建立了多向应力状态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依据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推求了该柱载荷-变形分析力学模型;据此编写程序对其载荷-变形全过程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并从中得到该柱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全过程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一致,理论极限承载力比试验结果偏小5%;可见该力学模型既符合该柱受力变形的过程和机理,又是偏安全的,能较好地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核心柱载荷-变形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2010年02期 v.29;No.154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锦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及节能情况分析

    吴雅君;许东;王雪英;

    针对农村住宅建设量增加、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农村住宅节能成为建筑节能整体工作重点这一问题,探求农村住宅的节能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锦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及其节能情况的调研,获得了相应的统计及实测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总结。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农村住宅在节能方面存在体型系数过大、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冬季采暖能耗大、室内热舒适性差等弊端。这为今后的节能分析和改造设计提供依据,并强调了新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和研究应因地制宜。

    2010年02期 v.29;No.154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外壁恒温条件下单管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

    陈长臻;杨维好;张涛;杨爱东;

    为了获得各影响因素对单管冻结温度场的综合影响规律,采用将相似理论与数值计算、物理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研究了冻结管外表面恒温情况下的单管冻结问题,分析了冻土半径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获得了冻土区温度分布规律、冻结壁厚度与平均温度的计算公式,所得公式具有较高计算精度,为工程技术人员较精确地估算实际冻结工程中外排冻结管布置圈外侧的冻结壁厚度和平均温度、冻结壁交圈时间提供了方便条件。

    2010年02期 v.29;No.154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瑞雷波勘探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分析

    耿东阳;赵文;周永伟;徐毅勇;庞丹;

    为了解决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中地下空洞区的存在位置,采用了Fourier变换、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地下空洞区瑞雷波频散曲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瑞雷波的频散曲线分析对整个场地地基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选取了地下正常和地下有空洞的不同地层进行频散曲线对比,地下空洞区频散曲线图中拐点相当明显,由此确定频散曲线的不协调处为地下空洞区的位置,该方法证明了在浅层地下空洞区探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2010年02期 v.29;No.154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岩石非均匀性和围压对Kaiser效应的影响

    王立君;刘建坡;杨宇江;李元辉;

    为了解采用Kaiser效应测原岩应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2D)对岩样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Kaiser效应测得的原岩应力值比真实值要小;岩石先前所受围压越大,岩石的均匀性越差,利用该方法测得的Felicity比值越小,Kaiser效应点应力值与真实值相差越大;对于均匀性极差的试样,Felicity比值曲线在首次加载施加围压后出现明显的拐点;随着岩石均质度的提高,先前所受围压对于Kaiser效应的影响逐渐降低。Kaiser效应的本质是对岩石内部损伤的记忆而不是对先前所受最大应力的记忆,要想得到准确的原岩应力,必须根据岩石的损伤本构关系对单轴加载得到的Kaiser效应点应力值进行修正。

    2010年02期 v.29;No.154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均布载荷作用下Ⅲ型非对称裂纹动态扩展问题

    吕念春;程云虹;王云涛;程靳;

    为了研究均布载荷作用下的Ⅲ型非对称裂纹动态扩展问题,利用复变函数论方法,根据正交异性体弹性动力学反平面问题运动方程的相应关系,采用自相似函数的方法可以获得解析解的一般表达式。应用该法可以迅速地将所讨论的问题转化为Riemann-Hilbert问题,后一问题可以用通常的Muskhel-ishvili方法求解,并求得了应力、位移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解析解。利用这些解并采用叠加原理,就可以求得任意复杂问题的解。这些解在断裂动力学以及弹性动力学、静力学问题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运用离散元法研究管涌机理

    倪小东;王媛;王飞;

    为了从细观层面研究管涌发生的机理,引入离散元(DEM)理论,分析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动力学方程,考虑颗粒相与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单个颗粒受到流体的作用力,将其作为固相与液相之间的桥梁,运用颗粒流程序(PFC)的优势,对计算过程中的孔隙率、压力场、速度场进行监测。运用这一方法对管涌现象进行了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颗粒流方法研究管涌是可行的,为从细观尺度上解释和分析管涌现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010年02期 v.29;No.154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 饱和孔隙介质各向异性损伤细观模型

    周建军;周辉;邵建富;何燕华;

    为研究孔隙介质的细观损伤力学及其流-固耦合特性,基于细观力学提出了一个脆性孔隙介质材料各向异性损伤细观模型。同时应用比奥(Biot)弹性孔隙介质理论框架下利用太沙基理论的有效应力概念,将孔隙介质材料各向异性损伤细观模型推广到了饱和条件,建立了一个饱和孔隙介质各向异性损伤细观模型。以法国的一种砂岩为例,分别模拟了三轴排水压缩实验、三轴不排水压缩、不同偏应力水平下增加孔隙水压的三轴压缩实验,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好,说明模型能正确地描述饱和孔隙介质的力学特性和流固耦合特性。

    2010年02期 v.29;No.154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 基于DSCM的竹炭力学参数测量及破坏分析

    邓丛静;张东升;江泽慧;任海青;王怀喜;马少鹏;

    为了解竹炭力学性能,采用DSCM方法研究了竹炭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抗压强度,并对竹炭材料的顺纹和横纹破坏过程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竹炭的横纹压缩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比顺纹压缩低;竹炭的破坏模式受其结构控制,顺纹压缩常表现为突发式破坏,试件内部前期变形均匀,最后发育沿载荷方向的裂纹,横纹破坏表现为渐进式破坏,试件内部前期变形不均匀,最后发育与载荷方向成一定角度的裂纹。该研究在生物质材料的力学参数及力学性能研究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010年02期 v.29;No.154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气泡混合轻质土控制软土路堤桥头沉降试验

    赵全胜;苏国柱;张春会;

    为了验证气泡混合轻质土在控制软土路堤与结构物差异沉降方面的处理效果,对在建的沿海高速公路T6合同选择试验段开展了原位试验研究。分别选择146+957中桥0号台和3号台台背做为试验段,3号台台背直接采用预压-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处理,0号台台背采用预压-深层搅拌桩处理。在试验段布置了沉降板,跟踪测试处理后的软土路堤沉降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气泡混合轻质土减轻了填土自重,在加载预压完成后填筑气泡混合轻质土,地基土处于超固结状态,路基工后沉降小,能有效防治软土路基桥头跳车。气泡混合轻质土和深层搅拌桩处理的对比表明,前者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软土路堤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

    2010年02期 v.29;No.154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夯实水泥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汪海鸥;洪明强;谢镭;

    为了找出影响夯实水泥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最合理配比值,针对洛阳地区黄土性粉质粘土的土质情况,通过对108组水泥土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夯实水泥土桩的最优含水量、合理的水泥掺量和最佳的养护龄期。结果表明:夯实水泥土抗压强度值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水泥掺加一定量后其强度提高的趋势将变缓,较为经济合理的水泥掺量应在10%~15%之间;最佳养护龄期为前28天,这是水泥土强度增加的关键阶段。该结论对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单位寻求更加经济、合理的施工配合比和参数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2010年02期 v.29;No.154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

  • 光纤陀螺光路传输模型仿真

    陈世同;李玉深;吴鹏;

    为了分析偏振耦合误差对光纤陀螺(FOG)干涉输出的影响,根据实际的光纤陀螺的光路物理模型和琼斯矩阵理论,建立了分立光学器件及光纤焊接点传输模型,并最终推导出完整的光路系统传输模型。结果表明:光纤熔接角、偏振耦合点位置和多功能集成相位调制器的消光比都会产生偏振耦合误差;在偏振耦合误差变化以及存在相位噪声的情况下,将导致干涉输出产生噪声波动。该成果对光纤陀螺光路设计和误差抑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煤矿井下软启动器的网侧谐波分析

    周玉峰;乔和;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电网的谐波污染问题,保证井下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对谐波污染源影响较大的进行了分析。利用仿真方法对煤矿井下广泛应用的软启动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启动器在轻载启动时产生的谐波电流较小,对交流电网的影响不大;在重载启动时产生的5、7次谐波电流含量很高,会给交流电网注入较大的谐波;多台软启动器同时启动、运行时谐波电流叠加,会造成网侧电流严重畸变。通过分析表明,软启动器是煤矿井下的主要谐波污染源,它的启动、运行会影响网侧敏感设备的正常运行。该成果为研究煤矿井下谐波抑制装置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02期 v.29;No.154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基于PSO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策略

    迟玉红;白鹏;于俊发;喻春明;

    为了合理地协调和分配网格资源,降低网格任务完成时间,有效保持网格资源负载平衡,通过分析网格任务调度的关键问题和PSO算法的优化原理,建立了网格任务调度的元任务模型和性能指标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粒子编码和解码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模型PSO算法的网格任务调度策略,并在PSO算法处理粒子边界问题时,采用了"圆桌运动"的新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行有效,并且改善了P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2010年02期 v.29;No.154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机械与材料工程

  • 煤矿井下水仓水位的灰色动态预测

    刘春生;梁小明;万丰;

    为实现煤矿井下可靠、节能自动排水的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井下涌水量的差异引起水位不同变化,基于灰色理论的分析和几种灰色预测模型的比较,提出了煤矿井底水仓水位的灰色动态预测方法,采用新信息模型作为煤矿井底水仓水位动态预测的渐进模型,并采用实测的实验数据加以验证,证明具有良好的符合度。为科学、合理的确定排水时段及水泵启停控制策略、数字化监控提供了依据。

    2010年02期 v.29;No.154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铝合金轮毂的有限元分析

    武海滨;闫绍峰;仪登利;

    为了对铝合金轮毂进行力学性能的分析,基于CAD软件UG进行铝合金轮毂的三维建模,以幅板厚度和两幅板间夹角为变化量,建立了不同结构尺寸和形状的铝合金车轮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找到了幅板厚度和两幅板间夹角的最佳范围。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0年02期 v.29;No.154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 AutoCAD压印技术研究与应用

    屈振生;贾树良;

    为解决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工程图样中相贯线绘图这一难点问题,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技术来解决。压印技术是AutoCAD软件的一项三维编辑功能,通过对AutoCAD压印技术的应用,以作图实例重点解决如何应用AutoCAD软件在机械工程图样上准确绘制相贯线的方法、步骤和相关技术问题,该方法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技术参数。

    2010年02期 v.29;No.154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硬脆材料超声振动磨削的试验研究

    王军;张淳;

    针对硬脆材料磨削效率低的难题,研究了硅片的超声振动磨削方法。进行了超声振动磨削与普通磨削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磨削参数变化对磨削力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硬脆材料的脆性与塑性去除机理。研究证明:超声振动磨削硬脆材料虽然使粗糙度略有变大,但能够明显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综合考虑精度与效率指标,超声振动磨削是一种实用的硬脆材料加工技术。

    2010年02期 v.29;No.154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过热蒸汽热流量人工神经网络测量技术与应用

    闫绍峰;熊晓航;仪登利;冯殿义;

    为了建立过热蒸汽焓值的计算模型,采用过热蒸汽热流量人工神经网络测量方法,在压力0.28MPa~10.0MPa,温度110℃~500℃范围内,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改进BP泛化性能,合理选择网络结构,并对焓的间接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模型误差为1.62%。基于高精度过热蒸汽焓的模型,构造的热流量测量系统在应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

    2010年02期 v.29;No.154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外掺料对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刘军;马欣;李瑶;

    为改善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耐水性、提高其强度,将粉煤灰和脲醛树脂作为外掺料加入到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中,采用吸水率、软化系数、抗压和抗折强度等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掺量外掺料对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强度增加;随脲醛树脂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软化系数提高,吸水率降低,材料的柔韧性增强。这说明粉煤灰和脲醛树脂均能增强复合材料耐水性,改善其力学性能。

    2010年02期 v.29;No.154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基于信息成本及激励的供应链弹性契约设计

    陈长彬;缪立新;

    为了解决供应链合作中信息成本较大情况下实现信息共享激励的供应链弹性契约设计问题,采用经济分析及数学建模方法,研究了供应链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条件与信息不共享条件下,确定了弹性契约参数对双方运作绩效的改进。结果表明:通过设计一个弹性数量契约,获取满意或最优的契约参数,实现信息成本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合理分担,使得双方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获取的利益至少不低于在未实现信息共享下所获得的利益,实现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善,并激励下游企业积极向上游企业共享需求信息。该研究对供应链契约设计与信息共享激励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2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装备采购的成本质量双目标定价激励模型

    张涛;杨志标;谭国臣;

    为了解决装备采购承包商利用信息优势而在装备研制中隐藏行动、降低质量、提高成本的问题,采用激励型定价的方法,对成本质量的双目标定价激励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装备采购过程中承包商与军队之间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装备采购定价参数的不同选择会对承包商正负效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决定了承包商在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付出不同的努力。在承包商正负效用线性递增和边际正负效用递增(递减)两种不同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定价参数、承包商努力程度、承包商效用以及采购性价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定量选择定价参数激励的方法。该研究对装备采购的多目标激励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300-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 母婴用品企业年度生产计划优化模型

    陈金凤;

    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解决生产型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的优化问题,采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方法,根据母婴用品生产型企业的特点,通过实例对母婴用品生产型企业的年度生产计划进行了优化分析,建立了年度生产计划的总利润最大化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并利用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得到了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对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环境工程

  • 矿井人员定位遇险救助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张志荣;杜鹏;张龙江;张春华;

    为了解决矿山企业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一旦事故发生,由于调度、通讯手段的限制,难以确定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和位置的问题,采用蓝牙、CAN总线和无线网络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矿井人员遇险定位、救灾通讯系统实现的系统模型,以计算机为核心,建立一套硬、软件相结合的完整的监控、救灾体系,由标识卡、识别器、传输接口、CAN总线中继器、逃生路牌和搜救仪及系统软件组成。结果表明,系统可有效对生产流程、遇险定位、救灾通讯和作业人员进行综合管理。

    2010年02期 v.29;No.154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污染河道沉积物的植物修复

    李红霞;赵新华;马伟芳;李亚男;

    针对城市排污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温室盆栽玉米对其进行了修复。结果表明,玉米累积重金属的数量相差较大,地下部分累积Zn1876.62(mg·kg-1),比地上部分少108.98(mg·kg-1),Cd地下部分累积量为2.78(mg·kg-1),占沉积物中总Cd的63.3%,Cd和Pb的累积量均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玉米累积的重金属数量与离子交换态重金属量相关。玉米根际作用促进了有机物形态的转变,有效增加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种植玉米对污染河道污染沉积物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2010年02期 v.29;No.154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采用优势菌降解BTEX和石油烃的性能

    吴丹;李法云;杨姝倩;李霞;张营;马溪平;

    针对石油开采对土壤的污染问题,采用从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石油烃优势降解菌(B3、B6、F3)降解土壤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考察降解时间、通氧量、N/P比、pH、接种量和含油量等对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影响。在BETX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90、3.64、3.46、6.78(g·m-3)时,菌株对BTEX降解率分别为1.6%~16.8%、12.6%~18.7%、10.0%~13.3%、10.2%~21.1%。真菌曲霉属(Trichoderma sp.)F3菌株对BTEX降解效果最好。含油量对菌株降解石油烃效果影响最大。实验结果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010年02期 v.29;No.154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 农田防护林带组合方式对近地面风速作用特征的影响

    范志平;孙学凯;王琼;张新厚;张亚欣;曾德慧;

    为了揭示农田防护林带组合方式对近地面风速的影响,通过实地空间多点观测,研究防护区风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垂直相交林带而言,根据林带对风速影响程度的差异可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在主林带附近弱风区位于0~150m范围内,风速值主要在6.38~7.56m/s之间变化,而距主林带200~280m处风速值在8.06~9.23m/s之间。在副林带附近风速值相对比主林带附近高,风速降低较之主林带附近区域弱,说明该林带对这种风流特征的影响程度弱于主林带。在林网内,形成了一个全面的防护区,风速值小于旷野风速值,只在林缘附近1H范围内风速值接近旷野值11.0m/s,在林网中心区有一个风速低峰区,林网内风速最低值出现在林缘附近4~8H区域内,可见网状配置林带防护效果最佳。

    2010年02期 v.29;No.154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基于模糊识别的土壤性质指标光谱反演

    李希灿;王静;王芳;杜嘉津;

    为了获得有效的光谱反演指标,采用数学建模方法对横山县采集的84个土样350nm~2500nm波段的光谱曲线进行了有机质、土壤水含量和全铁土壤性质指标光谱进行反演分析。对土壤光谱进行了14种变换,经分析土壤光谱对数的一阶差分为最佳变换方法,利用单相关分析方法,计算土壤性质指标与光谱反射率变换后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曲线,根据极大相关性选择最佳波段作为光谱反演指标;剔除异常样本后,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建立土壤性质指标反演模型,通过优化得到模型的最佳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土壤性质3项指标光谱反演模型的平均检验误差均小于10%,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5。

    2010年02期 v.29;No.154 324-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成都市填埋垃圾厌氧降解的热效应研究

    杨军;黄涛;

    以成都生活垃圾为例,在对垃圾厌氧降解的化学反应方程的表达和定量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垃圾降解各个阶段的热效应。结果表明:就成都生活垃圾填埋场而言:填埋气体主要组分为CH4和CO2,二者所占体积百分比分别为53.5%和44%;垃圾在整个降解进程中,1kg垃圾(湿)经水解和酸化两个阶段分别产生释放171.7kJ和84.58kJ能量,而产甲烷阶段则消耗74.58kJ能量;1kg垃圾(湿)在整个降解进程中的总体热效应是产生181.7kJ能量。每降解1mol有机碳(由固相转化为气相)所释放的能量为14.57kJ;每产1kg甲烷所释放的能量为26.46kJ。该成果为填埋体力学特性和参数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10年02期 v.29;No.154 328-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应用颗粒受力模型模拟平板膜错流微滤过程

    韩越梅;刘翠波;

    为了揭示跨膜压差和悬浮液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推导了恒压条件下颗粒受力模型函数,并对恒压错流微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之后,模拟计算了不同跨膜压差TMP、不同悬浮液浓度条件下渗透速度和滤饼厚度的情况。得出了渗透速度随TMP的增大或原料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大,滤饼厚度随TMP和原料液质量浓度增大而加厚。以上模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验的设计、操作等。

    2010年02期 v.29;No.154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小叶锦鸡儿固沙灌丛的肥岛效应及对植被影响

    李雪华;蒋德明;骆永明;

    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的土壤肥岛效应及对灌丛下草本植被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固沙年限的人工和天然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和灌丛间的土壤养分状况和植被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土壤N,P,K和有机质等均随灌丛建植时间增加而增加,但人工固沙灌丛土壤养分显著低于天然灌丛;天然灌丛和1987年固沙灌丛下表层土壤全N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灌丛间,但2000年和1995年固沙灌丛下和灌丛间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小叶锦鸡儿灌丛下草本植物的盖度、物种数、植株密度、高度和生物量均随灌丛固定年限增加而增加,但固沙时间较长的灌丛(1987年)植被盖度和植株密度仍不及天然灌丛的1/2;固沙灌丛下草本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灌丛间,说明小叶锦鸡儿固沙灌丛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快于土壤肥岛富集效应。

    2010年02期 v.29;No.154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矿物肥料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抗冲性增强效应

    耿宝军;张春梅;马险峰;

    为了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加快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进程,采用改进的原状土水槽冲刷法,研究了矿物肥料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径流含沙量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照径流含沙量表现为>粉煤灰>沸石>草炭;不同处理下土壤抗冲指数ANS与时间t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抗冲指数表现为草炭>沸石>粉煤灰>对照。该研究可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2期 v.29;No.154 340-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基础科学

  • 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马新;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有效的问题,采用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非环保行为者的风险损益与环境治理政策主体的博弈策略,以及风险偏好对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能够实现博弈的纳什均衡的环境政策才是有效的,才能遏制非环保行为的发生;防范非环保行为的环境治理政策最有效的手段是对非环保行为进行"重力度"的处罚,而"轻力度"的处罚或"加大查处率"都不是有效的手段;对于案值巨大的环保案件则应以"提高查处率"为主要对策。该结论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政策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2期 v.29;No.154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一个通用的类氩流体物态方程

    张钰;

    为了更好地研究类氩流体的性质,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修正van der Waals方程,加入了影响因子和另外一个参数,提出了一个通用的物态方程。包含了几个已知的物态方程,通过对参数的选择,给出了较好的相图。结果表明:对于类氩流体,由此物态方程所给出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该研究对于研究类氩流体的一级相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年02期 v.29;No.154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 S-点集族的点集运算封闭性质

    梁秀丽;

    为了进一步扩展S-点集及S-点集族性质,采用理论推演方法,由S-点集族的等价定义出发,引入S-点集族表述法、S-点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讨论了S-点集族的8个性质,得到S-点集族的点集运算封闭性质,从而建立了点集族实际应用的理论基础。

    2010年02期 v.29;No.154 35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