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小平;石平五;
为了研究急斜煤层大段高开采采空场围岩的稳定性,利用相似模拟及理论分析,对急斜煤层大段高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特征及围岩变形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段高开采条件下,支架的工作阻力并没有随着采深与段高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工作面支架会受到其上方临时结构的保护。充填体沿槽形采空区域下移过程中对顶板岩层的结构支撑作用,有助于形成工作面上方暂时稳定的结构,控制顶底板的运动,有效降低工作面大范围悬空后顶板大范围垮落可能形成的灾害。该成果对于乌鲁木齐矿区及赋存有类似地质特征矿区急斜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牛伟;蒋仲安;刘毅;
为获取综采工作面喷雾降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以综采工作面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粉尘在矿井运动的数学模型;以峰峰集团新三矿2308综采工作面为例,利用fluent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矿井的实际粉尘质量分数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设计出适合该矿使用的喷雾降尘装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气水喷雾装置除了能够除去较大粒径的粉尘外,对于呼吸性粉尘也有较好的除尘率,该成果可以在相似采煤方法下加以推广应用,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2010年03期 v.29;No.156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 侯志鹰;纪洪广;翁旭泽;
针对塔山矿超特厚煤层(10m以上)综放开采时工作面瓦斯运移特点,分别阐述了不同开采阶段综放工作面采用的瓦斯治理手段。从开采初期利用上隅角构筑封堵墙,风幛引导风流稀释,上隅角埋管强化抽放的方法来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到工作面和顶板高抽巷贯通后利用顶板高抽巷封闭抽放的方法解决综放工作面上隅角、后溜尾瓦斯超限。经过实验研究,最终确定这些方法在治理塔山矿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类似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10年03期 v.29;No.156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杨栋;赵静;康志勤;赵阳升;
针对目前传统地面干馏油页岩技术中存在的高成本、高污染问题,结合油页岩本身具有的高温热破裂的特性,提出了对油页岩进行电法原位加热开发的技术。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油页岩电法原位传导加热开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开发过程中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预测了该模型的开发周期。
2010年03期 v.29;No.156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宁掌玄;张红珠;冯美生;
为研究采动覆岩离层过程与离层注浆时机的问题,采用相似模拟方法,对走向长壁全部跨落法采煤造成的离层现象,进行了四架次实验,并对覆岩离层注浆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离层发展高度接近于工作面推进距离的0.4~0.6倍,离层的产生是在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之间,周期来压之后是进行离层注浆的最好时刻。工作面推进60m时注浆,得到注浆的减沉效果为20%~30%。该成果对离层注浆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王月红;郭立稳;张九零;段海强;
为了研究开滦煤中显微组分(惰质组和镜质组)的微观结构和分子特征,利用离心分离技术,得到纯度较高的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煤样,并对其进行煤质分析、煤岩分析、孔径分布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开滦煤中惰质组含量较高,孔隙结构发育,主要以过渡孔和微孔为主,占煤的总孔隙体积数的90%以上,对煤样吸附CO起主导作用;同时氧含量较高,其中含氧官能团羟基(—OH),尤其是酚羟基对煤吸附CO有较大影响,成功的解释了开滦煤层发生CO体积分数长期超标但未曾自燃的现象,
2010年03期 v.29;No.156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 王英博;于宗孝;张海军;
针对矿山尾矿库缺少行之有效的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的情况,通过对英国等先进国家在核工业废料处理及石油、天然气及航空领域的Safety case的深入研究,分析了Safety case结构以及构成元素之间相互关系。根据尾矿库生命周期内的四大环节的特点,提取了尾矿库安全规制的Safety Case结构及要素,建立了尾矿库Safety case结构模型,为矿山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 牛聚粉;程五一;王成彪;
为了将煤矿安全数据形象化,使之更符合人的感知、判断方式,并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人机工效学、计算机技术,应用MapX与Visual Basic6.0、MapXtreme与ASP.NET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平台图属互访、以及静态信息可视化与动态信息可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S和B/S混合体系结构,通过将煤矿实际地理位置及其属性信息在矿图上关联显示,并将数值转化为可视化图形,属性数据以文本、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显示,构建的煤矿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更直观地将生产一线信息快速、准确地以共享的模式表现出来。该成果为企业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2010年03期 v.29;No.156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 阎海鹏;潘一山;闫洁伦;
为揭示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常发生的动力显现原因,以大安山煤矿后槽区域急倾斜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条件分析,得出后槽区域主要受大寒岭倒转背斜的影响,使该区域的煤层倾角、厚度变化较大,在原岩体内积存大量的构造应力,在开采过程中,构造应力突然释放,致使动力显现。这为动力显现防治提供依据,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2010年03期 v.29;No.156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刘毅;闫洁伦;杨启楠;
针对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有其自身的特点的问题,通过结合王坪煤矿东Ⅰ5802综放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工作面围岩应力与位移的分布进行研究,得出工作面前方煤体在支承压力的影响下产生了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随着深入煤体深部,其位移都在减小。支架上未放出的煤体其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较大。顶煤的水平位移可能造成支架的倾倒于下滑,实际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该结果为实现高效回采与有效支护提供了基础。
2010年03期 v.29;No.156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王广利;
为了解决资源型城市阜新市的矿山环境污染问题,采用测试、化验、统计等方法深入分析了阜新市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结果表明:阜新市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废渣污染;环境破坏,包括土地占用和水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并提出了矿产资源型城市主要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研究成果对以矿山为主要工业的资源型城市的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392-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王永文;吴世跃;董国民;卢波;杨国梁;
针对井下钻孔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时由于封孔困难和受采掘卸压影响,有时很难测到煤层原始瓦斯压力,而且周期长的问题,通过在贺西煤矿井下快速测定的钻屑解吸指标,间接地反演求出了该矿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结果表明:煤壁瓦斯卸压带宽度约15~20m,当测压封孔深度和钻屑解吸指标测试深度小于此值时,实测和反演计算的压力为残存压力;大于此深度时,近似为原始压力;实测和反演计算压力结果一致。该结论可对贺西煤矿瓦斯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赵相伟;李云岭;靳奉祥;杨传忠;蒋恩源;韩李涛;
为了提高城市警卫工作的效率,探索出了一种基于TerraDeveloper的C/S结构的三维城市警卫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完成潍坊三维城市建模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警卫任务的业务实际,设计并实现了涵盖总局服务器端的任务管理、现场、住地和行程线路管理实施方案、定制行程、自动生成警力点、查询分析、警力分配与统计、辅助工具等模块,以及分局客户端警员安排等模块。该方案改善了传统的二维GIS管理系统模式,达到了在三维虚拟环境中辅助警卫任务管理的目标。
2010年03期 v.29;No.156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张永彬;王琳;孙丹峰;汪金花;王政;
为了研究区域耕地时空变化的规律,采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类型转移和重心偏移的方法,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为例,借助三期遥感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研究区近15年的耕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重心在研究时段初期向西南方向偏移,后期向西北方向移动,但总体上是向西南方向移动。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v.29;No.156 404-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李守巨;上官子昌;孙伟;亢晨钢;
为了研究多孔岩土材料渗透系数与孔隙率关系,根据给定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孔隙率,随机生成表征孔隙和固体颗粒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和单元属性用ANSYS中的APDL参数化语言赋值。根据有限元随机模拟断面的流量分布和稳态渗流问题的达西定律,计算在不同孔隙率的等效渗透系数,研究等效渗透系数与岩土孔隙率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孔隙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等效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成正比。
2010年03期 v.29;No.156 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吴祥云;陈梅;屈雯雯;曲兆宇;李红丹;
为了解决次生林合理经营问题,以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典型性林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光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林窗沿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各点所接收的光强度PPFD值,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林窗面积、位置对直射光指数(DSF)、散射光指数(ISF)、全光指数(GSF)均有显著影响(P<0.05),林窗的全光指数(GSF)与其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窗面积、位置的不同,使其光环境发生改变,最终影响森林的更新。
2010年03期 v.29;No.156 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 叶阳;刘昭度;王毅;张勇;
为研究ASR台架试验方法,分析了JF122C惯性试验台的试验原理和前轮驱动轿车的驱动过程。提出了在ASR台架试验中利用滚筒的法向载荷调节模拟不同路面状况的方法;应用能量守恒原理提出了ASR台架试验中等效模拟惯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实车和JF122C惯性试验台对比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上方法能够使台架试验较准确的对实际驱动工况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对ASR台架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张蕾;孙奇涵;董恩国;
针对汽车设计中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和对某些认识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度问题,采用偏好函数法,全面考虑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应用偏好函数法建立了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稳健设计模型。其中,对于随机不确定性因素应用经典稳健设计方法集成;对于认知不确定性因素,例如个体性能偏好、权重、折中系数等主观因素,应用区间法集成。设计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设计的稳健性能。
2010年03期 v.29;No.156 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韩志仁;孙伟;许旭东;袁胜;
为了研究激光切割方法对切割件的影响,通过对激光切割后的十六组TC1板进行横向取样,采用金相显微镜的手段,研究了激光切割工艺对TC1钛合金切割热影响区显微组织的影响。热影响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非熔化区,另一部分是切割缝边缘的熔化区。结果表明:TC1钛合金的原始组织由等轴的α相和与之相间分布的黑色β相组成,其基本相由α相和β相组成。整个热影响区的组织由内向外晶粒逐渐变大。非熔化区明显比熔化区晶粒细小,组织特征为胞状晶,组织中的β相发生了马氏体转变,由初生的α相和针状马氏体组成。
2010年03期 v.29;No.156 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 毛灵涛;安里千;王志刚;石鹏;商雅楠;
为了观测煤样内部结构变化和裂隙演化过程,应用X射线工业CT对煤样在单轴加载不同阶段进行了扫描,获取了不同应力状态下CT图像。通过CT图像及其差值图像的统计特征值,分析了煤岩内部裂隙演化与宏观变形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煤样CT图像灰度统计特征值的变化反映试件内部的密度变化,间接反映了试样中裂隙的发育发展过程;将CT图像中每个体素作为研究对象,CT的差值图像表征了试件内部裂隙缺陷体积的演化;CT差值图像的均值与方差更能体现宏观变形不同阶段内部裂隙的相应变化。
2010年03期 v.29;No.156 408-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李维仲;缪樟臻;宋永臣;
针对气体在致密多孔介质中低速渗流时,其渗流规律在渗流曲线的低压段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线性关系的偏离,存在着非达西现象。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气体和多孔介质的特性对气体渗流Klinkenberg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气体渗流曲线的低压力梯度段,随着气体黏度系数、净围压、渗透率和孔隙率的变小,渗流曲线的非线性临界点向压力梯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对达西定律线性关系的偏离更明显。说明在低渗和低压情况下Klinkenberg效应不能被忽略,气体黏度系数和孔隙率对Klinkenberg效应作用有影响;当净围压或渗透率很大时,气体渗流流量和压力梯度符合达西定律线性关系。
2010年03期 v.29;No.156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 徐素国;梁卫国;赵阳升;
为了研究储气库建造过程中水对夹层中所含泥岩的弱化作用及破坏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泥岩干试件和在水中溶浸不同时间后的物理力学特性,实验发现m(水泥):m(砂子):m(黄土)=1:1:2或1:1:3再到1:1:4的过程中其强度逐渐减小,其强度由3.66MPa降低到2.73MPa,1:1:3是在清水和饱和盐水中溶浸特性不同的一个临界比例,若黄土配比在此基础上减少,试件在溶浸后强度会有所提高,强度可以提高52%达到7.62MPa;反之,试件强度会减小。同种配比试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在清水和饱和盐水中溶浸后强度特性变化不大,其弹性模量也在一定范围内小幅波动,即液体种类对力学特性影响不明显。三种配比的含盐分泥岩试件,在强度上与泥岩相当,在破坏方式上以柱状劈裂和剪切破裂为主,说明含盐分泥岩属弱脆性材料。该成果对含夹层储气库稳定性研究有参考价值。
2010年03期 v.29;No.156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赵同彬;张洪海;陈云娟;谭云亮;
为了研究支承压力与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坏之间的关系,采用ANSYS软件对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和塑性区分布范围进行数值模拟,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开采引起的煤岩体应力状态变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支承压力呈非对称性山峰形分布,工作面推进距离与支承压力集中程度呈正相关性,工作面前方塑性区范围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屈服条件分析表明,尽管煤岩的破坏随着支承压力的增加、增大了破坏的可能性,但煤岩的破坏并不单纯取决于支承压力的大小,而是由水平应力和支承压力共同决定的;以支承压力作为判断标准,得到的煤岩体破坏范围往往会比工程实际范围偏大。该研究结果对矿山灾害的预防工作有指导作用。
2010年03期 v.29;No.156 420-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 卢国范;姜俊龙;
针对流体力学中模拟圆柱绕流的边界层内部流动问题,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两个分布函数分别定义涡量和流函数,得到用两个格子Boltzmann方程建立的模型。以数值为例,圆柱绕流的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经典的理论结果。与直接模拟Navier-Stokes方程相比,该方法计算模型简单,分布函数简单,易于计算。
2010年03期 v.29;No.156 424-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武崇福;任顺利;
为了研究构造板独立基础与地基土共同作用问题,通过建立上部框架结构,下部构造板独立基础和地基土的整体模型,分析了构造板独立基础的受力变形特点,给出了基础薄弱点的位置及地基反力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地基反力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板的受力类似四角支承的双向板,构造板与独立基础的交界处是受力薄弱部位;基底反力分布呈波浪形,独立基础下反力最大,构造板跨中反力最小;构造板能分担一部分上部结构载荷,底板越厚,刚度越大,分担的载荷相应增加;地基刚度越大,底板分担的载荷越少。该结果对此类型的结构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427-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 张德生;郭经峰;李远瑛;李升才;
为了研究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抗震性能,利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V11建立了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简化计算模型,对该墙板进行push-over分析,分析了墙板在遭受罕遇地震后可能出现的破坏状况,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所建立的墙板简化计算力学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是可行的,且该墙板的抗震性能良好。该成果对隐形密肋框架结构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年03期 v.29;No.156 43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 韩亮;付琳;龚学涛;
为了更好的计算复式交汇河道的过水流量,从理论上讨论了用于复式断面河道流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室内水槽模型,考虑漫滩水流滩槽之间的动量交换,采用以平均水深的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的漫滩水流计算方法,根据力的平衡理论,建立力的平衡关系式,获得了滩槽的平均流速,滩槽流量以及整个断面的过流能力。通过实例验证,该成果比较准确,对于河道流量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年03期 v.29;No.156 43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马珺;库亚晓;马福昌;
为了揭示无线传感器信号在下水道内的传播规律,采用混合方法,把电磁波在下水道内的传播空间分为了近场区和远场区两个不同的区域,推导出了电磁波传播的信道模型。结果表明:下水道内的介电常数越大,衰减率越小;频率越高,电磁波衰减越小;半径越大,越有利于电磁波的传播。研究结果初步解决了信号在下水道内的传播规律,有助于污水流量计的进一步投入使用。
2010年03期 v.29;No.156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王宇雷;李传江;马广富;张德新;
针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中的陀螺故障,利用控制输入信息,依据故障信号频率,使用LMI分别设计多组H∞最优故障观测器。该方法无需其他测量校验,能够克服传统诊断方法对星敏感器的依赖;同时扩展H∞观测器的设计自由度,降低惯量不确定性对系统诊断精度的影响。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航天器姿态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算法处理航天器陀螺故障问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0年03期 v.29;No.156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王晓军;徐鹏;段景春;梁海洪;
为了减小异步电动机启动过程中对电网的冲击,消除传统降压启动设备对异步电动机的冲击,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提出一种以AVR8535单片机为核心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利用单片机控制集成脉冲触发器TC787的移相电压来产生6路脉冲触发晶闸管,实现电机的软启动。在电机启动与运行过程中利用单片机对电机缺相、欠电压、过电压、过载故障进行检测,保护电机。通过实验测试,可实现对电阻及电机的保护功能。
2010年03期 v.29;No.156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 李颖;王洋;陈亚夫;凤丽洲;
为了解决油气资源信息中的海量数据处理、信息集成和综合利用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GIS的空间数据仓库管理系统。采取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C#)为开发工具,分别使用ETL和Oracle 11g OLAP工具进行数据导入和服务开发,对10个专题数据的编码规范、命名规则和数据关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部署和设计,增强了数据的集成度和通用性。该研究对国家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地学数据的整合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3期 v.29;No.156 45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朱华吉;吴华瑞;
为了解决以增量方式实现空间数据生产者和用户之间更新信息的传播需要解决地理空间要素增量变化的表达问题,将地理空间要素增量变化定义为影响要素变化的地理事件和实施数据库更新操作的因果关系体,提出了基于地理事件和更新操作的增量变化表达双层概念模型,建立了分裂、消失、合并等地理事件与删除、添加等更新操作以及数据差之间的固定映射关系,即建立了地理要素增量变化的分类模型,为增量信息的提取与分发提供了方法依据。
2010年03期 v.29;No.156 454-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 谢粤芳;丁香乾;
为了解决媒体下载服务器与显示设备的互连问题,采用UPnP协议设计了一种嵌入式下载管理兼媒体播放设备。该设备被应用于家庭影音文件下载服务系统中,使用户能通过普通的显示设备(例如TV)管理下载服务器中的文件下载,并播放下载代理服务器中各种格式的影音文件。该设备具有零配置,易扩展,高通用性的特点,解决了嵌入式设备之间的相互控制的问题、不同嵌入式设备之间传输影音文件、解码和播放的问题。对嵌入式下载管理兼媒体播放设备的软件和硬件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还特别指出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下一步要改善的地方。
2010年03期 v.29;No.156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 姜俐侠;李妍;
电机短时间内再次自动启动引起电机主回路空气开关保护动作——速断,导致生产流程中断这一问题,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增加一个断电延时的时间继电器,利用它的延时闭合常闭点作为电动机的控制信号。通过这种方法对电机的控制电路进行改进,避免了空气开关在电机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动作,确保了生产时间,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
2010年03期 v.29;No.156 463-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 李妍;姜俐侠;
为了研制独具特色的舰船导航相关系统,通过分析美国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优势,借鉴美、欧等发达国家民用导航技术成熟的经验,充分利用美国的GPS、欧盟的GNSS、俄罗斯的GLONASS三大系统的兼容性和免费性,依托中国自主的"北斗"导航系统(CNSS),研究中国舰船导航系统应用的具体方法。旨在建立方便的、安全的、运行可靠的舰船导航系统。
2010年03期 v.29;No.156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 牛艳奇;
为了提高液压支架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对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液压支架设计系统进行研究,为用户提供液压支架数值计算和图形化显示功能。通过将优化设计系统封装成服务,企业用户不再需要安装软件,只需要通过网络浏览器登录到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就可以在网页里面使用系统,也不需要购买昂贵的高配置计算机,节约了硬件软件购买和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2010年03期 v.29;No.156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李笑;苏小江;
针对人工检查盾构施工故障存在施工安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盾构掘进参数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盾构施工故障诊断方法。将多个盾构掘进参数信息引入各子神经网络进行局部融合诊断,再将各局部诊断信息引入决策融合网络进行全局融合,最终诊断出各种施工故障并给出可信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诊断系统结构合理,融合方法有效,诊断结果可靠。研究结论可为设计基于盾构掘进参数的盾构施工故障实时诊断系统提供有益指导。
2010年03期 v.29;No.156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于信伟;麻晓红;马艳萍;冯明军;
为了研究硬质合金球头铣刀高速铣削2A70合金时主要铣削参数对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找出了影响试件表面粗糙度大小的主次因素,得出了每齿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速度和行距等铣削参数对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2A70合金试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产品表面质量和分析生产效率。
2010年03期 v.29;No.156 47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刘星;张振伟;宋翠娥;
针对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过程中气流干燥系统能耗过大的问题,进行了节能改造。通过对气流干燥系统的工艺改造和改造前后的经济性分析,得出该改进方案既节能又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用。通过一期改造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技术改造切实可行,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0年03期 v.29;No.156 479-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郝春明;何绪文;
为判别慈溪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来源,采集该地区近1000年不同成土时期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各重金属元素的演化过程,结果发现除元素Hg含量随土壤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外,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仅在成土285年处出现高值,随后又下降并趋于平缓。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演化过程中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变化,发现其中元素As质量未变化;Hg质量一直增加,成土近1000年时其质量值是初始值的4.7倍;重金属元素Zn、Pb和Cd成土285年和近1000年时质量增加,而Cu、Ni和Cr成土285年时质量增加。
2010年03期 v.29;No.156 482-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李团胜;石玉琼;
为减小兰青高速公路建设庆阳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重点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尤其是对沿线植被、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土地利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最后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只要把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就能降低公路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有意借鉴。
2010年03期 v.29;No.156 486-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张志荣;张龙江;杜鹏;
为了研究射频识别防碰撞方法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合理性,采用系统仿真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家安全标准具体规定下,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层面上,对防碰撞方法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射频识别防碰撞采用概率性的方法,在煤矿井下特殊的安全规定下,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存在漏读的可能性。研究结论初步说明了普通的防碰撞方法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中有不足之处,为高效的解决煤矿井下信息碰撞问题指明了方向。
2010年03期 v.29;No.156 490-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范阿南;朱教君;张忠辉;
针对目前WebGIS中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AJAX方法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基于AJAX方法构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思路。并以森林资源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的原型开发为例,阐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和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AJAX方法的使用不仅能够快速地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网络发布功能,而且能够很好地改善WebGIS应用中以地图为载体的地理信息的网络传播和显示速度,带来丰富的用户体验。
2010年03期 v.29;No.156 494-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 段旭琴;王祖讷;
氧原子作为煤中最丰富的杂原子,C-O官能团的形态对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含氧官能团,对手选高纯度镜质组和惰质组进行了XPS分析和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煤岩组分的元素组成以C、O为主,含少量的N和无机矿物元素。其中的氧主要以-OH、-O-、COO-和SiO_2形式存在。C-C、C-H、C-O单键和COO-是碳的主要存在形式。镜质组中的脂肪族侧链和-OH基团较多;惰质组中-O-的原子浓度明显高于镜质组,而COO-略多于镜质组。镜质组表面总极性含氧官能团数量更多。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煤的结构和性质。
2010年03期 v.29;No.156 498-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李敏;陈守煜;张艳平;
为方便丹江口水库调度人员在夏秋汛过渡期控制运用水库,同时进一步挖掘水库的兴利潜力,应用可变模糊集概念、定义,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汛期过渡期对于夏秋汛相对隶属度的确定方法,给出了以相对隶属度为权重确定丹江口水库汛期过渡期所需防洪库容的计算式,由此可确定水库在汛期过渡期需控制的水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夏秋汛过渡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
2010年03期 v.29;No.156 5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肖正辉;邵龙义;张宁;李卫军;
为了研究兰州市2006年3月31日沙尘暴过程对大气PM_(10)组成变化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该沙尘暴期间及其发生前后PM_(10)中的单颗粒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后,PM_(10)主要由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组成,其次是少量的矿物颗粒,而沙尘暴高峰期则相反。与沙尘暴发生前后相比,沙尘暴高峰期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比(59.31%)和体积百分比(99.39%)有明显增加,而其数量和体积粒度分布则相反。根据该沙尘暴过程中PM_(10)的组成变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本地污染物清除阶段、新污染物携入阶段、本地新污染物吹入及外来沙尘颗粒减少阶段、沙尘颗粒基本清除阶段。
2010年03期 v.29;No.156 506-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钱堃;朱显成;
为对辽宁省土地资源效率进行能值评估及测算,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建立了土地资源效率能值分析方法,设计了土地资源效率计量分析模型和指标。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资源效率不断提高。从1990年到2007年,单位面积产出能值提高2.72倍,人均产品能值提高2.47倍,能值投入产出比率提高2.56倍,土地资源效率提高1.95倍,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2010年03期 v.29;No.156 509-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