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全胜;张春会;佟德君;
为提高复杂环境模型参数识别的性能和效率,提出了改进单纯形法(IMSM)。该方法融合了随机全局搜索和单纯形法局部快速搜索两类算法的不同搜索机制,具有很强的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能力。以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抽水地面沉降时空耦合预测模型的参数识别为例,将IMSM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4个参数的优化识别。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在有扰动还是在没扰动条件下IMSM算法都能高效可靠地搜索到抽水地表沉降预计模型参数的全局最优解,说明此方法应用于复杂环境模型参数识别是可行的,同时,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也说明了IMSM算法在搜索性能和效率方面的优越性。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09-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 李忠华;姜学焱;于文鑫;
为了研究深部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规律,基于深部岩体的脆延转化特性,采用解析分析方法,对深部采场上覆岩层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岩体在拉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强度后表现出塑性软化特性,承载能力随拉应变的增大而降低;深部开采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规律主要受弯矩支配;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采空区长度逐渐增大,上覆岩层所受弯矩逐渐增加,拉应变逐渐增大,当局部拉应力达到弹性极限强度时岩层处于弹性极限状态;随着采煤工作面的继续推进,弯矩继续增加,拉应变继续增大,最终岩层达到塑性极限状态,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值,岩层失去承载能力而断裂。关键岩层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时,因断裂而释放大量变形能,诱发冲击地压等矿山动力灾害。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13-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马强;
为深入了解Uniaxial strain情况下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垂直应变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Uniaxial Strain的应力、应变环境,分析煤样随着孔隙内气体压力的降低渗透率以及垂直应变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孔隙内气体压力降低,煤样的渗透率增长,并且增长率逐渐增大;煤样的垂直应变始终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证实了体积不变理论的合理性。该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地下应力环境的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16-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 杨国强;王利群;赵文;李艺;
为了使挖孔桩设计由定值设计法过渡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适应基础规范改革的需要,对沈阳城区36根人工挖孔桩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的无量纲随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无量纲随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和校准法对人工挖孔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可靠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挖孔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试计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荷载效应比和荷载组合形式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大,挖孔桩承载力特征值的目标可靠指标可按不同荷载组合取不同的值,抗力概型分布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小,该结果对辽宁省地方地基基础规范挖孔桩设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20-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 李芳玮;金龙哲;
针对ATP缓冲仓工艺油母页岩粉尘爆炸危险性问题,根据油母页岩粉尘爆炸机理和粉尘爆炸的危险因素构建了ATP缓冲仓油母页岩粉尘爆炸的事故树,在事故树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油母页岩粉尘防爆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TP缓冲仓油母页岩粉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数值为0.63,爆炸危险性等级为2级属于较安全的范畴,此方法为粉尘防爆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24-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陈鹏;陈鹏飞;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情况,从而保证露天矿能健康安全的生产,以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对在排土场边坡稳定研究中应用的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结合简单排土场算例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当不存在软弱基底和弱层时传统的极限平衡法是评价边破稳定的首选方法,但当排土场坐落在软弱基底或存在弱层时,对边坡进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结合分析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该成果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得到能够最贴合实际的排土场边坡稳定分析算法的构想。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28-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 梁壮;葛勇;李洁;石兆彬;高晓飞;马宇鑫;
为解决该区影响煤层气地面井的布设及提高产能问题,通过对阜新煤田煤层气地质、富集机理及刘家区煤层气地面钻井开采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煤层气井地面开发和高产能主要受控于煤层的埋深、岩浆岩、水文地质条件、围岩性质和构造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该区选择地面煤层气井布设的井与方向。该成果对阜新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32-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赵继涛;梁冰;
为了对低渗气藏中气体渗流特征有一个清楚和较为准确的认识,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低渗透储层中气体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在低渗透储层中,气体渗流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效应力的增加,会导致岩石渗透率降低,气体在地层中渗流越困难;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气体非线性渗流愈明显;滑脱作用越强,越有利于气体的渗流,提高气藏的产能;相同的压力梯度下含水率越高,渗流速度就越低,储层岩石的初始气测渗透率越低。该成果对天然气开采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36-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张宇;邵良杉;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复杂,即不仅具有随机性,又具有模糊性。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性,采用组合聚类策略。通过建立多个k近邻聚类器,可以产生多个簇集。来自不同簇集的子簇之间必然存在交集,最后利用子簇的加权连通图合并子簇。以平顶山八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因素指标为基础,对历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39-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 梁树平;周西华;张宏伟;齐庆杰;
为研究液氮降温防灭火的效果,在封闭硐室空间内对于高温及燃烧的煤体进行注液氮降温防灭火试验,随着注氮时间和累计注氮量的变化,得出各测点不同时刻的温度变化,并对空间内各测点不同时刻的温度进行分析,发现煤体温度的下降速率及下降幅度与注氮时间以及累计注氮量的多少有关,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试验表明:对封闭硐室空间高温煤体和燃烧煤体进行注液氮,能达到快速有效的降温效果。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42-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刘江;任艳芳;齐庆新;
为了研究长壁工作面顶板周期下沉量对支架支撑高度的影响,本文以某长壁工作面为背景,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长壁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对浅埋深长壁工作面顶板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顶板所成结构形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顶板周期下沉量对支架支撑高度的影响,最后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最大周期下沉量对于确定工作面采高及支架最小可缩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浅埋深长壁工作面顶板结构形式也提出了新的探讨。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46-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张军;何晓慧;常来山;
为了解决露天与地下复合开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地下开采下露天矿边坡中的应力、位移场,损伤,探讨了地下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适用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同样也适用于地下开采对丘陵山区斜坡体、铁路路基稳定性的评价。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50-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4K] - 王佳;冯仲科;
针对城市部件调查与质量检查的繁琐与复杂性,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与数据库技术,在GIS软件及其建模模块中实现城市部件点的矢量检查、逻辑性检查、点对称性与连续性检查、属性检查中唯一性检查、非空检查、匹配检查与属性名称逻辑性检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部件质量检查的模型建立及实现对部件调查与检查有很强的适用性。该研究结果对于城市部件调查具有非常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54-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徐胜华;刘纪平;胡明远;
为了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完整提取建筑物区域,采用区域分割的原理,研究了建筑物自动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利用K-Mean分类方法将地物分为两类:人工地物类和非人工地物类,然后利用阴影、Mean Shift分割信息来剔除人工地物类中干扰区域,再根据形状分析来确定真实的建筑物区域。本文用上述方法对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有着较高的识别率、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具有实用价值。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58-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孙小猛;冯新;周晶;
为了满足海洋平台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以协调模态可观测性与损伤可识别性为目标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首先根据结构运动方程,利用损伤导致结构响应的变化,推导了结构响应与模态、损伤灵敏度的近似解析解。其次,建立包含模态信息和损伤灵敏度信息的传感器优化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发展了一种以信息矩阵最大和条件数最小为目标的迭代算法。海洋平台立管的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为海洋平台立管的健康监测提供可行的布点方案。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62-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 段红霞;李守巨;于贺;刘迎曦;
为了模拟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变过程,采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理论,考虑应变速率变化以及混凝土材料损伤引起的刚度退化,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某混凝土大坝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在地震作用下坝体出现损伤破坏的主要部位也是在拉应力较大以及材料刚度变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坝体上部几何形状突变部位和坝体垂直施工缝。该结论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性能评估及抗震加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66-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 梁爱莉;田露丹;袁广林;董亚男;
为研究高温和骨料类型对钢筋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针对硅质和钙质两种不同骨料的RC边节点进行了高温后的低周反复载荷试验,分析了高温后硅质和钙质骨料RC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延性指标和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钙质骨料混凝土边节点,硅质骨料的承载力退化较少,梁柱相对转角偏小,高温核心区剪切变形较小,证实硅质骨料混凝土边节点有更好的弹塑性性能、耗能能力及抗震性能。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70-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 刘海卿;陈振西;袁景;
为了对高层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倒塌破坏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和分析,运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一10层框架结构进行强震作用下的分析,从弹性工作阶段到构件开裂直至倒塌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三维非线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真实倒塌过程吻合较好。通过合理选取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可以成功地再现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破坏的全过程,从而发现其在强震下的薄弱环节,为揭示高层框架结构倒塌破坏机理以及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74-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纪晓东;梁建文;Vincent W Lee;
为了研究地下圆形衬砌洞室在入射平面SV波和Rayleigh波作用下的动应力集中问题,利用波函数展开法,求解出三维条件下的级数解。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级数解将退化为无衬砌时的结果。级数解为进一步定量分析衬砌洞室对入射平面SV波和Rayleigh波的动力集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78-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 张晓东;
为了研究CFRP约束混凝土棱柱体的受力性能,通过8组CFRP布约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轴心抗压试验,得出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分析碳纤维布在构件中分布、加固方式等试验参数对构件约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棱柱体构件受碳纤维约束后承载力、延性提高的渐线形变化。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82-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王赞芝;曹建军;胡如成;赵雅欣;
为了解决弹性地基梁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和不同的荷载工况下需要分别进行求解这一难题,引进了广义支承端弹性地基梁的概念,选择了其对应的基本系统,推导了基本系统的基本解。在基本系统与实际系统之间,采用修正的功的互等定理法,得到了具有广义支承端的实际系统的挠度曲线。通过具体算例,计算了两端刚性固定受均布荷重作用的弹性地基梁的挠曲线、转角、弯矩和剪力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广义支承端弹性地基梁涵盖了实际可能存在的弹性地基梁的各种边界条件,及尽可能多的荷载工况,工程中遇到的实际弹性地基梁问题都是它的特例,因此运用该方法可以直接得到某一具体弹性地基梁问题的解答,而无需进行复杂的推导计算。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86-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范永波;
为探寻共面双线断续节理岩体平面应力条件下的拉伸特性,从远场应力角度出发,基于Fazil Erdogan(1962)在任意荷载条件下共线双裂纹的应力场分布思想,采用G.C.Sih(1972)提出的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判据(S判据),建立了远场应力与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的对应关系,证明共线双裂纹在拉应力作用下自相似扩展;裂纹外侧与内侧的应力场分布形式相同,但数值偏小,且内侧裂纹先于外侧裂纹扩展;在材料性质、裂纹间距及长度已知的情况下,可反推材料破坏时的极限外力大小。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90-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0K] - 黄鹂;张春会;刘卫然;
为解决490 mm空心墙和360 mm实心墙这两种墙型对于河北省内粮食平房仓的适用性问题,按照5 m的堆粮高度,从墙体受力和墙体热工性能两个角度对这两种墙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90 mm厚空心墙体承载力比360 mm墙体高约60%,同时前者在热工方面的优越性也更有利于粮食的储存,因此在河北省建设散装粮食平房仓可优先选用490 mm厚空心墙体。该成果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095-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邹广平;张宸;曹扬;雷红帅;
为了验证某型风力发电机(以下简称风机)叶片固定螺栓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利用DLY-100T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该型叶片固定螺栓进行了单向拉伸强度实验,得到了螺栓的拉伸极限强度和延伸率、截面收缩率等数据,并对螺栓在使用过程中承受叶片自重载荷和风机运行过程中承受离心载荷这两种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校核。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螺栓能够在两种工况的最恶劣条件下使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研究结果为风机的设计和安装提供参考。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葛宜元;王金武;张春建;张成亮;
为减小液态施肥机的振动,实现平稳施肥作业,采用结构简单、运转平稳的椭圆齿轮机构作为液态施肥机的执行装置。本文在分析椭圆齿轮传动原理基础上,建立模糊可靠性优化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获得椭圆齿轮各优化参数。通过与期望值相比较,优化设计精度达到99.98%,可靠度提高2.551%。运用ADAMS进行仿真,得出从动轮角速度与主动轮极角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传动比仿真值,与理想值相比较,误差精度符合实际工作要求,证明优化结果真实可信。此优化方法及仿真试验提高了椭圆齿轮设计的效率、精度和科学性,为机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13-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2K] - 王福斌;刘杰;李迎燕;陈至坤;王静波;
为了建立挖掘机器人视觉系统摄像机测量模型,提高视觉测量精度,分析了挖掘机器人摄像机视觉系统内、外参数成像模型及摄像机非线性畸变参数,确定了适合挖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标定参数。通过采集自制的棋盘标定模板不同方向的七幅图像,基于OpenCV技术实现了对模板角点的提取。通过七幅图像进行标定实验,实验结果获得了摄像机模型的线性内部参数矩阵,标定出了摄像机非线性模型的径向畸变系数,摄像机外部旋转矩阵及平移向量,并给出了标定参数误差。研究结论表明采用角点提取方法,标定误差可达亚像素级,能够满足挖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标定及视觉测量精度要求。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17-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李笑;苏小江;
为了解决盾构在复合地质掘进时滚刀磨损检测的难题,提出一种采用Elman神经网络预测盾构滚刀磨损状况的方法。利用滚刀换刀后正常磨损阶段的盾构掘进参数数据,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根据依此模型得到的预测掘进速度与实际掘进速度的偏差来预测滚刀的磨损状况。文中分析了滚刀磨损影响因素,确定了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构,给出了滚刀磨损判断依据。结合广州地铁五号线草淘区间左线盾构工程项目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换刀情况相符。该方法建模简单,模型有效且适应性强,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滚刀磨损检测和更换提供有益的指导。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2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袁长峰;王万雷;林岩;陈燕;
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提高产品定制效率,通过分析产品设计过程的特点,结合粗糙集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融合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产品敏捷定制设计新方法,将粗糙集和神经网络方法有机集成应用于产品设计过程。该方法中,运用粗糙集对设计要求进行约简,提炼有效的决策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与其对应的产品结构间的网络模型,快速确定产品结构形式。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某卷板机的总体方案定制设计过程。这种方法为实现产品敏捷定制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手段。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25-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张永平;李春兰;
为了提高铜鼓风炉配料的准确度,针对铜鼓风炉配料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鼓风炉配料计量新模式,根据所加物料类型的不同,对块状物料采用料斗秤静态计量;对湿粉状物料采用全悬浮式的电子皮带秤动态计量。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选用性价比高的SIEMENS PLC作为主控制站,由PLC控制给料设备,利用PROFIBUS—DP总线技术将分布的设备连成整体,采用组态软件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微机自动控制,提高了配料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使鼓风炉配料系统的准确度、实时性、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29-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 郝德中;李伟航;谷志刚;
针对某高压输电铁塔上的脚钉在人员登塔时发生断裂问题,采用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宏观、金相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的断裂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铁塔脚钉的断裂与脚钉的材质质量及加工方法无关,而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脚钉螺栓使用了过大的预紧力,造成了脚钉在螺纹沟底发生了先期开裂,施工时的低温也增大了脚钉脆断倾向。研究结论否定了习惯上只注重在材料质量方面查找断裂失效原因的倾向,强调了严格施工的重要性。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3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4K]
- 王恩姮;赵雨森;陈祥伟;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机械压实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季冻融交替后土壤团聚体MWD、PAD0.25、土壤容重、孔隙结构以及广义土壤结构指数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比研究了季节性冻融对耕作区不同程度压实黑土结构的影响及其自然恢复特征。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能够加剧黑土风干团聚体的分散并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团聚、降低破其坏率,以碾压2次处理时最为显著,破坏率降低了24.57%;且两种作用均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逐渐削弱,经冻融交替改善的土层范围也随着碾压程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缩减至地表。季节性冻融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并改善典型黑土耕作区压实土壤的容重、NCP/CP以及土壤三相结构,但碾压超过8次时土壤结构无法恢复至自然无压实的状态;由于不同压实程度土体内水热运移的差异而致,土壤结构表现出不同的恢复特征,压实2次冻融后的容重、NCP/CP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了6.97%和58.79%,GSSI却相对降低了2.28%。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37-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毕银丽;胡俊波;王震;张海;高斐;
针对粉煤灰堆放场环境污染严重且治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利用微生物技术来挖掘其有效钾含量,提高其生态恢复效率。通过对释钾菌的分离筛选,揭示其对粉煤灰的释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京郊菜园土中分离得到一菌株,经驯化后其对粉煤灰的释钾作用较强,释钾率可达27%,显著地提高了粉煤灰基质中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基质的pH。考虑接菌的成本与释钾效果,确定出该菌最适的接种剂量为5%。该研究结果为粉煤灰的生物修复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4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周林飞;刘征涛;成遣;
以3S技术为基础,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凌河口湿地功能区进行划分,这是凌河口湿地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数据基础。根据凌河口湿地的具体情况,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由湖泊-养殖塘生态需水、芦苇和水稻生态需水、湿地土壤生态需水组成。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的现有计算方法,结合凌河口湿地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建立适合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8 666×104 m3/a;多年平均降雨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 174×104m3/a,并给出了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便于水资源配置,给出了适宜与最小生态环境逐月用水过程。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45-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隽英华;陈利军;武志杰;周礼恺;汪仁;
通过模拟方法研究了脲酶抑制剂和温度影响下的土壤脲酶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HQ使活化能Ea、温度系数Q10和活化焓变ΔH略有降低,而PPD和NBPT则使它们略有增大。随温度升高,土壤脲酶热力学参数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仅有活化能Ea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表明应用热力学参数评价土壤肥力的高低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49-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李伟;戴永贤;
为了研究捕食者的捕获率受到被捕食者最大容量影响条件下的一类捕食模型对应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率与被捕食者最大容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系统的稳定均衡点处的Jacobian矩阵的主特征值的实部的绝对值"作为"恢复率",并通过理论与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系统的预警长度较短,模型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61-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赵强;赵洪凯;耿晓伟;
为了评估旅游资源开发获得的经济效益,以济南市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研究旅游资源开发获得的游憩价值。研究表明:2009年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主要是来自山东省的15个地、市,交通、住宿、饮食、门票以及购买各项旅游消费品费用支出约8 341.9万元。以2007年山东省人口统计数为基础建立的旅游率和旅行费用的回归模型评估得到2007年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游憩价值为1.44亿元,远大于其现实经济价值。该研究结果不但丰富了中国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而且也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以及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提供参考。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65-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刘自新;张成;张帅;
针对直觉模糊集截集的新定义-三值模糊集,对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的有关理论重新进行了研究:利用三值模糊集给出了直觉模糊子空间和直觉模糊仿射集的定义,讨论了直觉模糊集成为直觉模糊子空间或直觉模糊仿射集的充要条件及直觉模糊仿射集与直觉模糊子空间的关系;给出了直觉模糊线性变换和直觉模糊仿射变换的定义,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在三值模糊集的定义下直觉模糊向量子空间的有关结论仍然是成立的。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69-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周晓越;陈胜贵;邹开其;
为了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模糊数据设定不准确的问题,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应用模糊度说明了数据变量模糊化的重要性,给出了模糊变量和模糊变量时间序列的定义,并用计量经济学和数据挖掘例子说明变量模糊化的必要性。结果表明:研究中的很多数据确实具有模糊特性,模糊变量时间序列的应用有利于得到更客观的计量模型及进行时间序列挖掘。模糊变量时间序列的提出对计量经济学和数据挖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73-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窦明武;王国艳;李亮;
为提高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搜索效率,引入和声算法中产生新解的策略(称之为和声策略),综合粒子自身经验和社会认知两方面的信息直接更新粒子的位置,提出了基于和声策略的新型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对高维复杂函数的优化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新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搜索能力较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大大提高。本算法对其它智能算法具有借鉴意义。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7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 吴颖;徐丹;王志;
为了研究材料在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需测量冲击载荷与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介质中弹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和胡克定律,采用了冲击载荷间接测量方法、研制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利用钢球作为加载体对该测试系统进行验证,并得到了相应的测试结果。通过理论计算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所提出的冲击载荷间接测量方法正确、研制的测量系统可靠,可为后期的测试装置研制提供有效依据。
2010年06期 v.29;No.159 1181-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