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惠;贾瑞清;
为了解决基于移动机器人双目视觉井下环境三维重建中关键的空间点的重建问题,采用模拟数据实验方法和实际双目系统采集的实际场景图像数据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平行双目视觉系统的成像规律,提出了对双目视觉系统采集的图像对进行平行极线约束的校正方法以及由两幅图像对应点计算图像上的像点所表示的场景空间点的空间坐标,从而实现空间点的重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井下巷道的视觉测量、三维数据获取以及井下巷道环境的三维重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1年06期 v.30;No.166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何峰;臧立岩;张建生;张立林;
针对煤岩体具有流变性,蠕变是流变的主要形式问题,遇水后煤岩力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造成煤岩体的变形和失稳,导致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流变学的理论,建立煤岩体流变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流变模型,推导相应的直接耦合总体控制方程,并应用于解决煤岩体层状边坡长期稳定性;基于FEPG软件平台,编制蠕变破裂-渗流耦合模块,分析煤岩体层状边坡各设定监测点随时间演化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其监测点水压随时间的变化,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模型监测点在蠕变破裂和蠕变破裂-渗流耦合两种情况下的水压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为煤岩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理论方法和实际预测依据。
2011年06期 v.30;No.166 806-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 贾宝新;
为直观了解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段应力分布规律及相邻工作面开采应力分布规律,对巷道的支护方案进行初步支护设计,提出四种支护方案,应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对三种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工作面倾斜方向的固定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一般为15~30 m,少数可达到35~40 m,支承压力峰值位置距离煤壁一般为15~20 m,应力增高系数为2~3,采用锚网索耦合的方法对回采巷道进行支护是合理可行的。
2011年06期 v.30;No.166 810-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贺丽萍;于永江;
针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废弃采空区上覆围岩重新"活化",使裂隙带岩体再压密、地下残留空隙再冒落,导致地表产生二次移动和变形的问题,通过对采空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得出主要考虑煤层的客观因素和外界扰动因素两方面是导致地表产生二次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原因。从客观因素中煤层赋存条件中的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倾角、松散层厚度入手,采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倾角、松散层厚度等因素对采空区建筑物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及地表附近岩层的移动变形受开采的影响减弱,开采深度的增加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有利;随着开采厚度的增加,开采对上覆岩层的破坏程度明显增大,移动过程表现得也越剧烈,地表移动变形值也越大,开采厚度的加大对废弃采空区建筑物地基的稳定不利;煤层倾角的增大增加了地表移动的时间,增大了地表的不稳定性;松散层在覆岩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地表的移动范围就相对越大,增大了地表的不稳定性。
2011年06期 v.30;No.166 81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张杰;程学智;樊贵强;刘斌科;赵毕;付贵;张芳宁;
为了研究王洼煤矿围岩变形原因,调研分析了该矿煤层开采深度,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围岩特征的力学实验,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岩体强度低、有明显的节理和裂隙,煤层内生裂隙和构造裂隙都发育,一般锚固长度支护的有效性差。研究表明,巷道围岩结构属破碎软岩,围岩成分属于较膨胀软岩至膨胀软岩,底板属于极软弱底板,现有锚网支护条件下围岩不能保持平衡,难进入稳定状态,满足不了该条件下的围岩变形。研究结论对该矿巷道支护设计和参数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1年06期 v.30;No.166 818-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 苏夏收;
针对巷道断面超大的情况下,使得巷道维护异常困难,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的问题,对木瓜矿辅运大断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进行实测研究,研究内容为:木瓜煤矿辅运大巷锚杆支护方案的设计,全面、系统的巷道围岩变形与支护体受力监测,矿压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果表明,辅运大巷支护设计合理,巷道安全状况良好。该研究不仅会给煤矿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1年06期 v.30;No.166 822-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 徐兵;
针对大采高综采当前存在煤壁片帮引发的端面冒顶,支架工作阻力不足导致的支架压死及损坏事故频发等问题,通过对大采高综采煤体进行应力分析,得出了Mises准则条件下的塑性区宽度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巷道煤层区域中塑性区应力分布规律,并指出当煤体屈服时,塑性区应力分布按指数规律变化,并在边缘处存在残余支承压力,并利用最大支承压力作用的位置为煤体弹塑性分界面,从分界面至煤体边缘的距离即为塑性区宽度的边界条件,得出了塑性区宽度的计算公式。并把根据Mises准则确定的塑性区宽度与根据摩尔一库仑准则确定的塑性区宽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广义Mises准则推出的煤体塑性区宽度x与莫尔一库仑准则导出的塑性区宽度戈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011年06期 v.30;No.166 826-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王澜;
为了解决掠夺式开采会给传统采矿业带来的资源枯竭问题。采用建设数字矿山的方式来有效改造和提升矿山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通过数字化矿山的功能、范围和使用者的定义,界定了数字矿山的基本概念;比较了几种数字化矿山中的代表性关键技术;提出了有效的数字矿山战略实施对策。该战略对策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数字矿山研究与建设的健康发展。
2011年06期 v.30;No.166 830-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 秦霖;
针对目前采煤生产中灾害事故不断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D-SCDMA技术的矿用无线通讯系统。该系统将我国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及3G移动技术应用到煤炭行业,可以实现语音业务、短信业务、视频通话以及3G数据业务,从而达到精确的采集数据、及时地分析数据、确定安全数据并正确调度煤矿生产。通过采用综合智能调度交换机达到煤矿安全生产有线、无线一体化调度的功能,为其提供了新的通讯联络技术、基础支撑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产业生产的安全性。
2011年06期 v.30;No.166 834-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高明明;杨贵洲;
为了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在煤矿井下环境信息监控和人员定位监控的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井下通信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以太网络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最终搭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并设计了汇聚节点,数据采集节点和人员定位节点等主要节点。设计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井下的环境参数,井上的监控微机可以接收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实时反映井下人员的位置。该系统对井下安全状况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1年06期 v.30;No.166 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 吉长东;冯磊;鲁隐;
为了确定多项式法探测周跳时的拟合阶数,将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引入多项式阶数的确定,在适当的显著性水平下,采用线性假设检验方法,对回归模型估计参数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多项式法探测周跳时拟合阶数随着采样间隔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显著性,但总体较为稳定,2阶或3阶多项式即可满足需要。该成果避免了拟合过程中选取高阶多项式对系统资源的浪费,对多项式拟合法探测周跳的拟合弧段选择、多项式阶数选择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06期 v.30;No.166 8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索效荣;马学武;裴亮;
为了解决在道路放样测量中点位精度低的问题,在哈伊公路庆安到绥化段(公里桩号为K165+150至203+950)的线路测量中,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放样路线上的点位,并采用了RTK测量高程,同时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对所放出的点位进行水准测量,进行精度对比分析无论是平面还是高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GPS在工程控制测量、RTK技术放样过程的应用及效果,并对GPS高程测量精度的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了GPS在线路工程应用中的经验,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2011年06期 v.30;No.166 845-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 李东风;
为了在北票头道营子地区寻找一套有效的找金方法,首先通过化探及物探测量,圈定出该区土壤地球化学高值金异常区和激电异常区,缩小找矿靶区和发现金异常高值区及矿体,然后采用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验证等方法和手段,在异常区中发现和圈出具有一定规模和品位的金矿体,初步取得了较好找矿成果。同时该技术路线可为区域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法。
2011年06期 v.30;No.166 849-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魏刚;
为了应用电磁辐射法预测煤岩动力灾害,分辨出外界因素对于煤岩电磁辐射值的强度变化的影响,使用KBD7电磁辐射检测仪对沈阳煤业集团红菱煤矿西区综掘工作面进行了7个月的实时监测。对照信号异常期的生产活动时间段,分析综掘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活动对于煤岩电磁辐射值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综掘机的启动所引发的电力负荷对于电磁辐射信号影响较大;在全岩巷道的炮掘阶段,每次放炮后的电磁辐射值变化要高于放炮时的变化。
2011年06期 v.30;No.166 85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宫雨生;张丽萍;赵海莹;
针对GNSS高程拟合中最小二乘估计不具备抗粗差的能力,至使含有粗差数据拟合结果失真的问题,将稳健估计引入到数据预处理中,建立了稳健估计选权迭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数学模型失真这一问题,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1年06期 v.30;No.166 85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 吴志春;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
为了解决扫描纸质地形图得到的栅格图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需对栅格图像赋予地理参考的问题,采用在mapgis投影变换系统生成标准图框,再在mapgis文件转换系统中将标准图框线文件(wl)转换成shape格式,然后在erdas imagine中运用shape格式的标准图框对扫描地形图得到的栅格图像进行校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精度高、速度快及操作简单容易。该方法使得地形图、地质图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envi、pci等)中得以快速校正。
2011年06期 v.30;No.166 86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 陈殿强;郝哲;于永江;王振伟;王来贵;
为揭示大跨度隧道的围岩长期稳定性规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适宜的理论方程及经验公式,据现场监测数据,利用简化的几何及力学模型,进行围岩物性参数的反分析解析计算,据此,得出围岩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解析计算方法简便、实用,可得出围岩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的结论,为现场隧道提供了有益参考。
2011年06期 v.30;No.166 86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王洪德;张立漫;
为有效解决软土路基填筑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和安全稳定,基于对软土路基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合中国中部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分级填筑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技术模拟软土路基填筑过程,分析填筑过程中地表沉降规律。实例分析表明:软土路基在填筑过程中,地表横向断面沉降规律基本呈"盆"状,最大沉降为26 mm,满足软土路基填筑地表沉降值的最大范围。该计算方法及参数的选取科学可靠,可以用来模拟预测类似工程施工过程,为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2011年06期 v.30;No.166 870-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 高明涛;
为了使短肢剪力墙结构能够安全、经济地运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对短肢剪力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合鞍山市"都市阳光"小区高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对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剪力墙数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剪力墙壁率的计算中建议考虑建筑总高度和建筑层数的因素;同时将短肢剪力墙与异形柱框架结构在适应程度及经济方面进行了对比,短肢剪力墙具有更好的安全及经济性能。
2011年06期 v.30;No.166 875-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杨姝扬;牛健;
为了解读当代建筑不断地从模糊性、静态性逐渐转向可以超越视觉的想象性、动态性这一趋势,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研究当代建筑呈现出多样性的本质因素。结果表明:建筑外部形体及内部功能呈现纷繁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数字化设计中的衍生式设计、性能驱动式设计以及更高层次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得以实现的。结合建筑实例加以分析,能够较为直观地阐述现代建筑多样形体产生的过程,可以为建筑设计人员更好地实现设计效果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1年06期 v.30;No.166 880-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 孟宪云;付钦慧;李芳;张建龙;刘海涛;
为了求得k个不同型部件串联可修系统的平均停机时间,提出了一种维修更换模型。假设系统中每个部件维修后均不能"修复如新",部件每次失效时延迟修理的概率为1-pi(i=1,2,…,k),利用几何过程、α-幂过程和更新过程理论,在更换策略M=(N1,N2,…,Nk)下得出系统经长期运行单位时间内期望费用和平均停机时间的表达式,并以费用率为约束条件,以停机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给出数值例子,用MATLAB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仿真试验表明:存在最优更换策略M*,满足费用率约束条件下使得平均停机时间最短。
2011年06期 v.30;No.166 926-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 曾慧;岳德权;
为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有两阶段服务性质的休假排队问题,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建立系统稳态概率方程组,并利用分块矩阵解法,得到了稳态概率的矩阵解。由此得出系统的平均队长、平均等待队长等性能指标。该成果对解决两阶段服务排队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11年06期 v.30;No.166 930-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王丽花;岳德权;张静;刘海涛;
为了解决多状态退化系统问题,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及补充变量法建立了微分方程组,并采用Laplace变换法及其反演方法,研究了带有小修和一般型更换维修策略的模型。假定系统连续退化成许多离散状态,在系统退化到失效状态时,实施更换函数为一般分布的更换策略,使系统修复如新;系统在每个退化状态可能随机失效,然后得到小修,得到了可靠度和首次故障前的平均时间的表达式,可用度和首次故障前的平均时间的Laplace变换式等重要的可靠性指标。该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11年06期 v.30;No.166 935-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岳德权;高俏俏;
为了使数据库与计算机等系统发生故障以后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需要对之前的状态进行一个备份。研究了关于检测点的备份策略,系统每次完成工作的时间是随机的,在定期时间进行检测或者在完成工作以后的随机时间进行检测,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备份操作开始执行直到最近一次检测点。利用几何过程理论求出了系统从开始工作到执行完备份操作的期望费用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T*和N*使期望费用最少。
2011年06期 v.30;No.166 939-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