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宗翔;魏俊才;高光超;王雅迪;
为仿真描述有源风网上外源气体涌入运移过程,创新引入事件步长法,把风网中外源气体组分运动到达某一节点作为一个事件,同时取同期其他分支事件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作为下一个时间步长,考察记录网络分支中外源气体到达的位置.为减小截断误差,对过大的事件时间步长作出限定,形成所谓"时间-事件混合步长"法.使每个迭代时间步长都能至少有外源气体到达某一个节点,采用节点分支汇流法计算节点浓度,使网络节点上气体浓度得到及时更新.结合矿井瓦斯突出流在网络中的扩散给出了算例,展示了不同时刻瓦斯达到网络各个节点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自动截取网络中组分气体流动的微小事件变化,防止因过大的时间步长导致的截断误差;与单纯的时间步长法相比,计算精度高,模拟仿真更准确.
2016年01期 v.35;No.20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贾兰;宋子岭;周铎;
针对大高差溜槽倾角不能按照常规的单因素方法确定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废弃露天矿坑回填为研究背景,考虑物料含水体积分数和粉岩体积分数多种因素,研究溜槽倾角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在含水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吸水率范围内,含水体积分数ρ与溜槽倾角α的关系是趋于直线上升的,并确定拟合函数表达式;粉岩体积分数与倾角的关系曲线是趋于对数函数关系,并确定拟合函数表达式;当粉岩体积分数ω超过约58%之后,溜槽倾角基本不再增大,趋于33°,提出溜槽倾角的确定公式.
2016年01期 v.35;No.20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 费鸿禄;戴明颖;刘志东;王世凯;
为得到更加精确的预测瓦斯的抽采时间及钻孔孔距,达到最佳抽采效果,采用大同煤矿集团轩岗5#煤层现场及实验室的数据,基于有限元理论,结合热力学与渗流力学,建立了瓦斯抽采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nsys软件分析,并依据《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确定了模拟控制条件,分析了钻孔间距与抽采瓦斯达标所需时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布孔间距为2 m时,抽采时间为105 d,满足生产接续要求.
2016年01期 v.35;No.20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赵威;丁文龙;尹帅;张敏;
针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储层自身物理、化学、力学及渗流等方面性质的问题,利用物质平衡及线性流原理对某煤层气储层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水侵、解吸、地层及流体压缩性对原始含气量估算的影响及滑脱效应对半缝长xf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该煤储层产水量较低及地层负压,水侵、地层及流体压缩性对原始含气量G的影响程度较小;但该煤储层含气饱和度或游离气含量低,气体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解吸对原始含气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当利用线性流原理预测储层时,若忽略滑脱效应,预测结果偏低,同时也表明煤储层滑脱效应研究或合理定义渗透率比对压裂、渗流及模拟等方面的重要性.利用半缝长与渗透率比的关系也可以对煤储层表观渗透率进行预测.
2016年01期 v.35;No.20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张景军;田寅;柳成志;于海山;孙玉凯;
为进一步认清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明确次生孔隙形成及演化规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电镜资料的研究分析,从蛇绿岩套、典型碱交代矿物、特殊元素的富集、碳硅泥岩系4个方面证实了火山岩碱性成岩作用的存在.碱性成岩作用的提出可以解决"上硅下碱"的垂向交代序列,岩石红化、碎裂,隐爆角砾岩的发育,风化壳型储层差异性,交代蚀变矿物的异常叠加方式,长石充填孔缝,圈闭有效性及储层范围预测,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等8个方面问题.
2016年01期 v.35;No.209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王皓;周璐;林雪松;
针对尾矿坝安全状况评估中的渗流场计算和求解渗流微分方程的浸润线等问题,将尾矿坝渗流计算区域简化为渗透系数为常数的矩形模型,建立矩形模型区域中工程实际边界条件方程,通过傅里叶级数法得到收敛的无穷级数解.利用Matlab对公式进行仿真,得出工程中所需的各种形式的浸润线,确定一种简化处理渗流场解析解与工程实际浸润线的计算方法.
2016年01期 v.35;No.20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陈丹;冯东梅;邵良杉;
为解决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问题,综合运用AHP和可拓学理论,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安全等级标准及指标量值.运用AHP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并依据可拓学理论构造经典物元、节域物元和关联函数,建立地下工程围岩的AHP-可拓学预测模型,依据特征值逐一确定30个待识别物元稳定性级别.计算结果表明,理论上适宜依据工程围岩稳定性的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值和级别特征值,作为评价安全等级标准,对来自同一工程的样本稳定性识别较好,与突变级数法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可用于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识别.
2016年01期 v.35;No.209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姜波;
为研究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特性,以新景世纪城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工程变形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运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计算的准确性,深入分析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抗剪强度指标越大,基坑位移越小,但不是特别明显;增加灌注桩的桩径、嵌固深度和锚杆长度,可以有效的抑制基坑位移,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抑制基坑变形的效果不但十分有限,还会大大增加成本消耗;锚杆倾角在15°左右时,支护结构变形较小.
2016年01期 v.35;No.209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 巩玉发;郎威;邢程程;
采用Matlab和ANSYS混合编程的方法编写了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程序,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节约了结构优化程序的开发成本.程序中调用ANSYS完成结构有限元分析,而后采用Matlab中遗传算法(GA函数)完成优化分析,二者之间通过调用磁盘文件的方法进行数据传递.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程序的可行性,同时根据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遗传算法在结构优化方面的优势.程序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对结构优化实用化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2016年01期 v.35;No.209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杨伟;赵柄翔;曹明;张树光;
为研究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内传热及流动,采用局部热平衡假设,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水平方向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计算.对数值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出孔隙率阶梯分布对传热及流动的影响.综合数值计算和实验结论表明:相同温差条件下,大孔隙率侧为高温壁面时对流传热达到稳态的时间比小孔隙率侧为高温壁面时要短;流体速度场分布主要受孔隙率分布影响,最大流速随温差和Ra增大而增大,且最大流速出现在大孔隙率靠近壁面处,与是否靠近高、低温壁面无关;高温壁面平均努谢尔数u随着Ra增大而增大,当lgRa>4时,Ra的增加对u的变化影响较小.
2016年01期 v.35;No.209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 刘文生;唐守路;
在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最小二乘估计具有最优化统计性质,它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估计方法.针对测量数据由于过失误差而偏离正态分布,最小二乘估计并没有抵抗异常值的能力,需要寻求具备抗粗差能力的估计理论和方法,对测量数据中的粗差进行判别和剔除,使其不影响测量结果.使用了两种粗差检验的方法对观测数据中存在的粗差进行检验,分别是选权迭代法和数据探测法,并利用水准网数据验证了它们抵抗粗差的效果,表明选权迭代法中IGG法更容易实现粗差的探测与定位.
2016年01期 v.35;No.20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吴振奎;刘平;马林;
为保证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中网侧变换器直流环节电压的稳定及功率因数可调,以TMS320F2812 DSP为控制核心,利用智能功率模块及其驱动电路、直流电容等器件建立交-直-交双PWM变换器.通过对网侧PWM变换器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数学模型的分析,确定基于电网电压定向及前馈解耦的控制策略,并详细给出了PI参数具体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直流环节电压的稳定、功率因数可调及变换器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及调节器参数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2016年01期 v.35;No.209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权亚楠;卜丽静;武文波;
为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增加图像的细节信息,改善HSV融合和小波融合中存在的光谱失真、原SAR与ETM图像的纹理特征保持不良等现象.提出一种改进加权平均法的HSV与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将ETM图像转换到HSV彩色空间,得到亮度分量V.将高分辨率的SAR图像与该分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高低频信息,将低频信息按照提出的改进的加权平均法进行融合,高频信息按照绝对值最大法进行融合,得到新的亮度分量,再通过HSV逆变换得到新的融合图像.实验采用3 m分辨率的Cosmo-Sky Med图像和30 m分辨率的Landsat8图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融合方法能够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在地物细节和光谱特征方面保持良好.
2016年01期 v.35;No.20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 郑晶晶;柴远波;
为解决因无线Mesh网络不稳定所产生的信号干扰、报文丢失及高延时等问题,提出利用链路稳定性指数和熵函数来刻画节点的稳定性,设计一种基于节点稳定性的可靠路由方案(NSBR),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期间可能会影响网络稳定性的路由中断现象的概率,增加了网络稳定性,提升了网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SBR在吞吐量、延时和报文丢失率等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已有的RLBDR、MIC和ETX等路由协议.
2016年01期 v.35;No.20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刘晓悦;郭强;
针对用电数据量大、用电数据挖掘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方法,进行用电数据并行分析构架的研究,研究了Canopy和K-means两种典型的聚类算法,提出一种新的聚类思路,使用Canopy先对用电数据进行粗略处理,得到聚类个数和聚类中心,再用K-means精确聚类,既利用了K-means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的优势,又使其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为达到处理海量数据的目的,把提出的算法部署到MapReduce框架上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海量用电数据的处理方面高效可行,并且具有良好的加速比.
2016年01期 v.35;No.209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杨晓鹏;杨晓斌;
为优化实验室点对点网络系统的管理,利用含max-min合成算子的模糊关系方程建立了目标函数为线性函数的优化模型.基于max-min模糊关系方程解集的结构和目标函数的单调性,提出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一个包含6个终端的实验室点对点网络系统的实际例子,得到了问题的最优解.
2016年01期 v.35;No.20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符保龙;张爱科;
针对网页信息内容丰富且结构复杂,难以准确挖掘的问题,采用中心聚类和语义特征相互融合的方法.利用中心聚类算法确定样本最终的聚类中心,根据每个词在网页中出现的频率和词的上下文语义,构造一个网页-词语的权重映射矩阵,并将语义特征作为中心聚类相似性的判断依据,完成网页文本信息的挖掘.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网页文本进行挖掘,在时间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召回率和准确率.
2016年01期 v.35;No.20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孔令春;孙琼琼;杨照峰;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收集电力负荷历史数据,然后采用蝙蝠算法对延迟时间和嵌入维以及极限学习的隐含层结点数目进行优化,利用电力负荷历史数据进行重构,最后采用最优隐含层结点数目的极限学习机建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采用具体数据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建立了整体性能优异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提高了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2016年01期 v.35;No.20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蔡琪;单冬红;赵伟艇;
针对云计算的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的资源调度算法.对云资源调度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云资源调度的目标函数,利用PSO较快的收敛速度找到云资源调度问题的最优解,并根据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自适应地改变每个粒子的速度权重,提高了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能力,同时在Cloud Sim平台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PSO算法减少了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提高了任务处理的效率,具有很好的优化资源以及合理调度资源的能力.
2016年01期 v.35;No.20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 潘丽姣;金伟健;
针对小波变换的性能和扩展性问题,提出基于MapReduce的多维小波变换模型,该模型将多维小波变换的线性处理改造成基于多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描述了具体的实现算法和模型设计,通过在Hadoop平台上对该模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多信号的多维小波变换时,使用MapReduce的多维小波变换模型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和扩展性.
2016年01期 v.35;No.20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雷正桥;
针对智能控制中因控制参数多难于人工整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剖析了控制参数整定的复杂性与存在问题,基于免疫原理讨论了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给出了优化控制算法.以大滞后二阶过程为例,对仿人智能算法中多个控制参数进行了优选,过程仿真响应对比研究验证了基于免疫原理的优化方法可获得更优秀的控制指标,更好地满足了智能控制中高控制品质的要求.仿真实验研究表明:提出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是合理与有效的.
2016年01期 v.35;No.20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江婧;田芯安;舒兰;
针对广义模糊矩阵(即半环及特殊半环上矩阵)的性质问题,采用在路代数(路代数是加法幂等的半环,包括了布尔代数、模糊代数、分配格及斜坡)上定义单增矩阵A≤A2的方法,获得了单增矩阵的构造性质及幂的收敛性质,其中路代数上单增矩阵的幂收敛指数比以往格矩阵幂收敛指数要低,起到了降阶的作用,且将格及斜代数上矩阵的构造问题推广到了路代数上.研究结果推广和完善了格及斜代数上矩阵的相应性质.
2016年01期 v.35;No.20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刘若慧;刘保仓;
为进一步揭示模糊集、双枝模糊集与粗糙集的关系,在双枝模糊集及粗糙集的基础上,给出了上枝模糊粗集,下枝模糊粗集及双枝模糊粗集的概念;利用双枝模糊集及粗集的性质,讨论了下枝模糊粗集,上枝模糊粗集和双枝模糊粗集的性质.由讨论可知,双枝模糊集与粗集具有紧密的联系,由二者融合构成的双枝模糊粗集与模糊粗集具有类似的性质,双枝模糊粗集是模糊粗集的推广,而模糊粗集是双枝模糊粗集的特殊情况.
2016年01期 v.35;No.20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