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断裂构造翼部滑动型冲击地压的构造物理模型

    Батуги А.С.;Батугина И.М;兰天伟;

    为研究强冲击地压发生后断裂构造两侧的位移方向,建立了冲击地压的构造物理模型,从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了断裂构造位移的从属现象,不属于开采技术性问题.通过对乌拉尔矿区和北票矿区的研究,确定开采扰动下,构造型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沿着断裂方向的位移矢量和开采技术间的相关性,主断层沿延伸方向的位移与构造应力场的存在相一致.通过对沿断层面的位移和构造应力场方向间的关系,以及孕育冲击地压的区域R范围和震源区尺度间的比率关系的分析,表明断裂翼部滑动型冲击地压是区域现代构造运动的结果,采矿工程活动是诱因.

    2016年06期 v.35;No.214 56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采动地表裂缝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杨帆;余海锋;郭俊廷;

    为研究采动地表裂缝的形成机理和采动地表裂缝影响下地表移动变形分布特征.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以梁或板的形式沿层理面法线方向移动、弯曲,当移动变形传至地表,使地表拉伸及曲率变形超过土体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采动地表裂缝影响下,裂缝远离采空区一盘地表移动变形值均减小,最大变形位于裂缝位置,裂缝具有集中变形特征和阻断变形传播的屏障作用.研究成果对矿区地表建(构)筑物保护、地表裂缝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6年06期 v.35;No.214 56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露天煤矿过正断层动态剥采比时空优化控制

    关依梦;范军富;刘光伟;

    针对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煤层顶底板起伏,造成剥采比剧烈变化,煤量接续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保证过断层期间矿山剥采工程过渡接续及剥采比均衡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断层落差,建立生产剥采比与煤层厚度、倾角、断层落差、台阶坡面角的关系模型.研究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在不同断层落差区间下,过断层期间控制生产剥采比的开采方法.以接续工程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优化确定产量接续的时空位置关系.结合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首采区出现正断层采用此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过断层工程接续和剥采比均衡控制技术对露天矿持续生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2016年06期 v.35;No.214 57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掘进工作面围岩温度场的无因次分析

    孔松;吴建松;郭伟旗;宋怀涛;王浩;

    为科学预测高温掘进工作面气候条件,制定合理降温措施,需对工作面围岩温度场进行研究.根据掘进工作面不断移动的特点,建立动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数学模型,并实现无因次化;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并编制解算程序.以无因次长度为25的掘进工作面为例,解算得到毕渥数Bi和贝克莱数Pe均为1时其围岩无因次温度分布,以及不同条件下迎头周边巷道的不稳定换热准数分布;通过大量计算,得到不同毕渥数时不稳定换热准数随贝克莱数增大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换热准数随毕渥数、贝克莱数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查图即可确定围岩与风流间的不稳定换热准数,从而为工作面的风温预测和需冷量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2016年06期 v.35;No.214 576-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极限学习机在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中的应用

    仲维清;孙健巍;

    针对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预测问题,从温度、标志气体浓度以及钻孔参数3个方面选取了8个相关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中提取出5个相对重要的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运用极限学习机算法进行预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及隐含层阈值作优化选取,以提高其泛化能力及预测精度,以此建立了PSO-ELM自然发火预测模型.选用28组训练样本和12组检验样本进行模型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指标后的PSO-ELM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预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一个有效方法.

    2016年06期 v.35;No.214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冻融作用对纤维混凝土韧性和渗水性影响

    张向东;李新哲;

    为探究冻融作用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韧性和渗水性能的影响,通过EFNARC方板试验和混凝土抗渗等级试验,分析了冻融前后纤维混凝土两种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能有效的提高变形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并使得原本的脆性破坏形式转换成有征兆的延性破坏形式;纤维掺入量对冻融后混凝土的韧性有不同影响,掺入量在30 kg/m~3以上的纤维混凝土受冻融作用影响较小;冻融作用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能力,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冻融前后均比素混凝土有较好的抗渗能力.

    2016年06期 v.35;No.214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 软土地层旋喷搅拌加筋斜桩锚承载特性

    王祥秋;杨文涛;蔡斌;

    为研究新型旋喷搅拌加筋斜桩锚的承载机理与破坏模式,建立了旋喷搅拌加筋斜桩锚承载力计算的力学模型,并基于Mohr-Coulomb土压力理论推导出新型旋喷搅拌加筋斜桩锚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计算理论与公式的合理性.研究结论表明:旋喷搅拌加筋斜桩锚支护方式可有效提高软土地层预应力锚索的承载能力,对优化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和提高围护结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6期 v.35;No.214 59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弯桥预应力摩阻试验

    李长雨;

    为研究弯桥预应力摩阻损失,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从规范中预应力摩阻损失公式出发,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预应力摩阻试验和试验梁的锚具变形预应力损失试验,并采用公路桥梁结构分析软件DR.Bridge,对实际工程进行了实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所测数据推算得出的k值与规范值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施工因素对管道偏差系数影响很大;实测值接近于根据实测推算μ值、k值所得的模型值,进一步说明实测值可靠,μ和k值能够很好的反映当前管道的摩阻及偏差状况.分析所得结论对弯桥的设计、监控、施工、养护等均有积极的意义.

    2016年06期 v.35;No.214 597-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 隧道围岩特性参数反分析与数值模拟

    姜波;

    为确定合理的隧道围岩应力场和参数,采用位移反分析法进行分析.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FLAC3D有限元软件进行反演分析和围岩变形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运用FLAC3D仿真模拟开挖,隧道拱顶是危险点,开挖之后拱顶上部围岩下沉值较大;通过现场实际监测拱顶点的位移分析可知,当从第六天之后围岩趋于稳定下沉值22 mm,回归分析确定了拱顶下沉值随时间的变化指数曲线关系;根据位移反分析确定围岩弹性模量为2.5 GPa适合该工程条件,围岩其他参数也可按照该方法进行确定.

    2016年06期 v.35;No.214 603-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多台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效应

    杨逾;郭锐;

    为掌握多台阶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变形特性及其稳定性,确定在不同施工顺序下预应力锚索对边坡的加固效应,以具体岩质边坡工程为例,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利用FLAC3D模拟分析其在开挖过程中及形成后的变形特征;对比分析不同开挖、支护顺序下预应力锚索对边坡的加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容易使局部岩体发生破坏;预应力锚索的使用,使岩体的完整性得到提高,并能很好的约束岩体水平位移,有效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2016年06期 v.35;No.214 607-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隧道施工过程的三角模糊数与神经网络安全评估

    王洪德;朱贵东;

    为动态地对地铁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评估,针对地铁超浅埋暗挖段隧道,构建三角模糊数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地铁隧道施工过程安全评估模型.根据监测和数值仿真数据建立安全指标体系;划分地铁隧道施工过程评估等级,并将评估等级语言变量转换为三角模糊数;用混合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找出综合指标数据与评估等级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铁超浅埋段隧道施工过程处于安全等级;通过与既有方法比较分析,证明该评估方法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贴近度.

    2016年06期 v.35;No.214 613-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 超载车辆作用对钢桁架梁式悬索桥的影响

    殷志祥;李红松;李会敏;

    针对钢桁架粱式悬索桥工程实例,通过Midas/Civil建立模型计算,运用子空间迭代法得出该桥型的动力特征;再以不同的荷载工况分析主缆和吊索的位移时程曲线及各杆件的内力变化.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下桥跨发生最大位移的部位在1/4跨处;当车辆单侧行驶时,较小荷载引起主缆两侧位移变化不大;随着车辆荷载的增大,未加载侧主缆位移变化明显小于加载侧主缆位移变化;桥梁端部吊杆与桥塔间距大于标准吊杆间距,车辆荷载作用下端部吊杆应力较大;桥梁最不利位置在端部支座位置处以及跨中位置,应重点监测桥梁端部吊杆及钢桁架下弦杆的应力变化,防止由此引起的重大事故发生.

    2016年06期 v.35;No.214 618-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分析

    浦毅杰;宋瑞兰;罗冬梅;

    针对纳米碳管与陶瓷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的热失配问题,采用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模型,模拟降温冷却过程中纳米碳管的性质对纳米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变化特征的影响;利用轴对称体弹性力学理论导出纳米碳管贯穿陶瓷基体时纳米碳管增强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解析式,所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证明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纳米碳管的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体积分数、长径比和温度差等因素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6年06期 v.35;No.214 62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 高速滚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张强;李子顺;

    为研究高速滚动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了高速滚动轴承刚度和阻尼参数的推导方式,得到滚动轴承刚度-阻尼值的变化与轴承滚动体的位置角的关系,及其变化幅与转速的关系;并对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阻尼系数的变化对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转速越大,刚度与阻尼值的变化周期越短,而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随阻尼增大成非线性减弱.

    2016年06期 v.35;No.214 63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液压支架强度可靠性及敏感性分析

    胡登高;范迅;

    为解决液压支架传统的安全系数设计法中存在的设计余量大、强度分布不匀,提高液压支架设计的可靠性,应用有限元法对液压支架进行强度、可靠性和敏感性分析,研究液压支架在不同工况下对不同载荷、材料特性等的敏感性,提出了用有限元法对液压支架进行可靠性及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并以ZF8000/22/35放顶煤液压支架为例,使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对液压支架进行强度分析,利用ANSYS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液压支架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

    2016年06期 v.35;No.214 636-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 采煤机截齿力学特性优化的记忆截割系统

    高永新;卢晓路;

    为实现采煤机记忆截割过程中截割轨迹的实时动态调节,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的方法,分析了采煤机滚筒截割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应用最小模糊度方法建立滚筒x、y、z轴受力的隶属度函数,根据采集到的截割力信号判定截齿的实时截割环境,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对传统的记忆截割系统进行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精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能优化采煤机的记忆截割路径,大大降低截齿的磨损,延长了滚筒的整体使用寿命,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

    2016年06期 v.35;No.214 642-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一种低漏电流高效率逆变器新型拓扑结构

    赵乃卓;王一钦;

    针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发电系统在无变压器结构时存在漏电流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的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低漏电流的中点钳位逆变器拓扑结构.所提出的拓扑结构包含直流侧分裂电容稳压单元和NPC拓扑钳位逆变单元两部分.通过将这两个单元的正确组合,能将A、B两点始终钳位在Udc而不发生波动,因而可以减小共模电压的波动,降低漏电流.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结构能有效减少共模电压的波动,降低漏电流含量.

    2016年06期 v.35;No.214 646-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高压架空线路光伏照明系统

    郭凤仪;董建威;陈艳君;李思远;

    针对目前高压架空线路日常维护时不能得到有效照明的问题,提出了光伏发电、旋转照明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控制核心采用SCT12C5A60S2型单片机实现蓄电池的智能化充电管理,使系统在夜间得到有效照明;并利用电动云台和无线装置来完成在线路下方遥控旋转照明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效率高、运行稳定,还能够无死角集中照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夜间电力架空线路维护时的照明问题.

    2016年06期 v.35;No.214 65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天绘一号卫星境外几何定位精度初步验证

    刘楚斌;张永生;田野;范大昭;雷蓉;

    为验证天绘一号卫星在境外的几何定位精度,采用区域网平差的原理与方法对RPC模型、系统误差模型、RPC模型等进行描述,并选择国外几何定位精度较高的WorldView影像作为控制数据对其RPC模型定位精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天绘一号卫星的平面精度约为10.253 m,高程精度约为3.892 m;选择合理的平差数学模型和控制点分布进行平差后,可以较为显著的提高其平面定位精度,而高程定位精度改善并不明显.

    2016年06期 v.35;No.214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忆阻时滞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镇定性

    王振国;

    为研究时滞忆阻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镇定性,并克服忆阻突触连接权矩阵突然跳变所带来的困难,借助非光滑分析和微分包含理论给出了系统Filippov解的定义.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通过设计时滞依赖的反馈控制律,实现了所考虑忆阻网络模型的指数镇定.所设计的反馈控制律,使用于多数已存在的忆阻网络模型的镇定性控制.所设计的镇定性算法简单,容易实现,结论描述了忆阻器件的基本电力学规律.

    2016年06期 v.35;No.214 66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改进节约法下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

    邰晓红;李璐;

    为满足现实生活中一些客户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时间要求,在节约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客户对时间的约束,提出改进的节约法,构建模型,提出模型假设和约束条件,列出目标函数,并给出求解过程,以阜新市A蔬菜批发中心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在满足关于时间约束的情况下有效的节约配送时间,缩短配送距离,进而节约成本.这种方法优化了之前的路径优化方法,加入了时间约束,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此类路径问题的求解.

    2016年06期 v.35;No.214 667-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