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煤表面吸附H_2S气体特性量子化学分析

    梁冰;曲瑞;孙维吉;贾立锋;石占山;

    为探究煤层中硫化氢的吸附性质,建立山西铁新含硫化氢煤表面分子模型,利用软件Gaussian09,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上计算煤表面分子与H2S、CO2、CH4、N2气体分子的吸附能.进一步模拟了硫化氢和甲烷混合气体共存条件下,二者的依存关系.结果表明:煤吸附硫化氢的吸附能为2.230 k J/mol,键长、键角均无变化,表明煤对硫化氢存在吸附,且为物理吸附;煤对四种气体吸附能力依次为CO2>CH4>N2>H2S,硫化氢为弱吸附气体;硫化氢的存在促进煤对甲烷的吸附;煤对硫化氢和甲烷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大于煤对单个气体的吸附能.

    2016年11期 v.35;No.219 1193-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金川镍矿西二采区细砂管道泵送系统设计与试验

    杨志强;王永前;把多恒;高谦;靳学奇;

    为解决金川Ⅲ矿区矿体埋藏浅,充填倍线高,细砂管道自流输送困难等问题.根据西二采场的充填倍线,并考虑到弯管、岔道负压区局部阻力,确定了加压输送能力和出口泵压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液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和配套充填管径,选择了配套泥浆泵和电动机.然后,在地表开展了料浆浓度泵送充填试验.结果表明,加压泵性能完全满足料浆输送要求.最后在井下开展泵送充填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泵压输送充填浆体在进路中流动良好,料浆接顶满足充填采矿要求,充填体3d、7d和28d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该充填系统已在金川西二采区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2016年11期 v.35;No.219 1198-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支架压力和位态模糊识别的综放放煤模式

    范志忠;王耀辉;黄志增;

    为解决综放开采放煤自动化的瓶颈问题,探讨了综放开采自动化放煤面临的难点和关键,分析了综放开采放煤过程中特殊的支架压力和位态变化规律,认为顶煤的放出会导致支架压力和位态发生相应规律性的变化,建立了放煤过程支架压力和位态变化理论模型,提出了基于支架压力和位态变化模糊识别的综放自动化放煤模式,通过学习并记忆放煤过程中液压支架立柱压力和位态的变化特征,预测支架上方待放顶煤体的垮落和放出状况,并将实际的顶煤放出量和放煤时间进行拟合,通过预测放煤时间和实际放煤时间差异可以间接得到顶煤放出率,利用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对芦子沟矿综放面进行了现场实测和分析,验证了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05-1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拉剪作用下煤岩不等长平行偏置裂纹相互作用

    朱帝杰;陈忠辉;刘鑫;杨登峰;高钦;张凌凡;

    为研究天然煤岩体中多裂纹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经典Kachanov法,通过分析应力强度因子比的变化,研究了拉剪作用下不等长平行偏置双裂纹间水平距离、垂直距离以及裂纹长度对彼此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并借助RFPA2D软件对不同间距条件下的裂纹起裂扩展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其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裂纹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强化作用、屏蔽作用和零效应3种形式,且三者随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裂纹长度的不同而相互转化;距离裂纹尖端越近,强化作用越强烈,且强化作用变化速率也越快,距离裂纹中心越近,屏蔽作用越强烈,且屏蔽作用变化速率也越快,裂纹长度越长,其影响范围也越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12-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注水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聂向荣;杨胜来;

    为明确长期注水开发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实验.综合采用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和岩心驱替等多种实验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水驱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由于冲刷作用,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小;高岭石由蠕虫状向书页状和零散片状演化,其产状能够明显地反映水动力对黏土矿物的破坏作用;岩心孔喉疏通,孔喉半径增加;岩石表面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转变;注水对储层的影响涉及微观到宏观各种尺度.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20-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煤粒瓦斯解吸实验中的初始有效扩散系数

    杨涛;聂百胜;

    为研究煤体瓦斯解吸过程瓦斯初始扩散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煤粒瓦斯解吸扩散过程,根据扩散方程解析得到瓦斯初始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动力学参数的近似解计算方法.对振兴二矿煤样进行不同粒径煤样、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吸附平衡压力条件下的煤粒瓦斯解吸扩散实验,并计算各种实验状态下的瓦斯初始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有效扩散系数与吸附平衡压力、温度和煤样粒径呈正相关.不同粒径的煤粒,在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平衡条件下,煤粒的粒径越大,初始有效扩散系数越大.同一粒径条件下,初始有效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吸附平衡压力的升高而增大.而动力学扩散参数则基本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吸附平衡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25-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煤矿烟雾的计算机视觉检测方法

    王媛彬;

    针对煤矿井下传统火灾探测器在检测烟雾时受空间限制的局限性,提出计算机视觉和多特征加权融合的烟雾检测方法.通过基于模糊逻辑的图像增强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以改善所获取的图像质量,再通过混合高斯模型实现对疑似运动目标区域的提取.在充分分析烟雾图像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模式的方法实现了烟雾静态特征、动态特征的提取,利用加权的方法将烟雾图像特征融合起来,实现对烟雾的在线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环境、探测距离等因素限制,可有效克服煤矿井下低照度、有光照变化以及视频图像有噪声等特点,且无需对分类器训练,该法具有简单、灵敏度高、实时性强、检测率高等特点.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30-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矿用本安型聚焦双频激电法激电信号接收系统设计

    刘希高;刘志民;张金涛;吕一鸣;周游;吴淼;

    为解决聚焦双频激电法超前探测仪器应用于煤矿井下进行探测的问题,设计了矿用本安型聚焦双频激电法激电信号接收系统.该系统可产生双频PWM驱动控制信号,控制激励信号发送系统产生5路双频调制激励方波电流信号;通过井下测量电极及矿用传输电缆采集微弱激电电压信号,由锁相放大器进行信号处理后获得高低频电压幅值及相位等激电信息;矿用本安型人机界面实现探测数据及图像显示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接收系统产生驱动控制信号的频率为8 Hz及8/13 Hz、4 Hz及4/13 Hz、2 Hz及2/13 Hz、1 Hz及1/13 Hz四组中的任意一组,频率误差绝对值小于0.14%,激电电压幅值测量范围为±5 V,相对测量误差绝对值小于1.4%,满足实际超前探测要求.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35-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 基于LBM的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的突水漫延仿真

    李智勇;张雪英;李凤莲;李文杰;

    为指导矿山突水时井下工作人员逃生,减少灾后损失.基于LBM(Lattice Boltzmann Method)对井下突水漫延趋势进行了数值仿真,提出了一种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突水漫延模型.首先对单个巷道中水害漫延趋势进行了模拟仿真,给出了多巷道任意角度耦合突水漫延模型的实现过程,该模型通过对多个巷道进行分块和独立划分网格,然后在各块分界处进行耦合,以适应井下复杂巷道网络水害漫延情况.通过在VC平台上进行模拟实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模型可在较少的计算资源条件下对多个虚拟耦合巷道各点的速度进行直观显示,并可反映突水漫延的趋势,为科学规划煤矿井下水害避灾路线提供了依据.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41-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两铰“U”型钢反拱的屈曲载荷分析及工程应用

    刘娜;蒋作涵;花锦波;

    为解决"U"型钢截面反拱梁在底鼓治理中出现的失稳破坏问题,建立了两铰反拱受力模型,利用弹性稳定理论求出两铰圆弧反拱稳定特征方程,求解出两铰反拱临界屈曲载荷解析解;并利用ANSYS建立"U"型钢反拱梁模型,模拟分析U25、U29和U36三种不同截面反拱梁在承受径向均布载荷条件下,反拱梁临界屈曲载荷和Mises应力与反拱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反拱圆心角在70°时,三种"U"型钢截面反拱的临界屈曲载荷达到最大,随后加大圆心角则屈曲载荷平均以4.0%的速度缓慢下降,表明反拱梁在圆心角70°时稳定性较好,而Mises应力最大值则均出现在反拱梁的两端部和跨中底部,最小值出现在梁跨中上表面.设计的U36型钢反拱梁在淮南某矿石门处100 m试验段内的底板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底板治理工程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47-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行波效应对管线悬索桥的地震动力反应的影响

    冯睿为;陈锦晶;黄坤;

    针对某油气管线悬索跨越工程,选用两条频谱特性不同的地震波,采用时程分析法研究行波效应和地震一致激励作用对管线悬索桥结构关键部位内力及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行波效应后不同视波速下索塔内力、位移的峰值变化显著,其峰值均在波速1 000 m/s左右时出现,主梁竖向位移包络值随视波速增大而减小并且其位移包络图"反弯点"增多;索塔内力和位移在波速大于一定水平时趋近于一致激励,在加速度峰值相同但频谱特性不同的地震波激励下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55-1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 结构性黄土抗拉抗剪的双曲线强度公式推导

    郑文;李荣建;

    为能全面考虑结构性黄土的抗拉抗剪特性.通过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常规三轴剪切强度等三种试验,针对结构性黄土的应力路径和强度破坏线进行分析.基于全面而合理地描述结构性黄土强度的抗拉强度特性和抗剪强度特性的观点,建立一种能综合考虑抗拉特性和抗剪特性的结构性黄土双曲线强度理论公式,并通过一系列数学推导证明了双曲线强度公式的理论正确性.研究表明:新建立的结构性黄土双曲线强度理论公式能较为有效、合理地反应结构性黄土的抗拉、抗剪特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60-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隧道隔水板安全厚度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研究

    张志成;戎晓力;李浪;卢浩;夏沅谱;廖斌;

    为获取在不同地应力、围岩类型以及水压下隧道突水时的最小安全岩层厚度,基于深长隧道最小安全岩层厚度概念,采用岩石的相似原理,研制了一种用于模拟突水灾害的模型试验系统,主要由主装置、模型试样压实装置和掘进装置组成,该模型试验系统可实现对不同地应力、围岩类型以及水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试验围压、轴压设定为0.42 MPa时,水压为0.14 MPa时,获得了突水时模型最小安全隔水板厚度为31.12 mm,换算成真实岩石的厚度为3.112 m,与FLAC3D建模计算得到的最小安全隔水板厚度3.33 m比较接近,从而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靠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66-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深埋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中强度折减法的应用

    周连伟;赵杰;姚晨晨;

    以强度折减法为原理,建立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工程三车道有限差分模型,综合考虑特征部位位移突变、计算数值不收敛和塑性区出现"类贯通区"这三个条件,分析开挖后考虑支护与不考虑支护的围岩安全系数,从而可以定量的评价该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自编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强度折减法,验算三车道大断面公路隧道在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导洞法、单侧壁导坑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不同开挖方法下的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的安全系数高于其他三种开挖方法,说明此种方法较为安全.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72-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FLAC~(3D)的深基坑支护方式的模拟对比分析

    徐凌;陈格际;刘帅;

    为解决某深基坑不同支护方式的选择问题,为基坑工程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依据,运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对某深基坑工程不同支护方式开挖过程中地表和围护结构变形安全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撑式排桩支护下FLAC3D数值模拟得到的地表和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值分别是22 mm和20 mm,而在桩锚支护下地表和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值是30 mm和25 mm.该深基坑工程采用内撑式排桩支护和桩锚支护都能够有效地抵抗基坑土体的位移,减小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但内撑式排桩支护效果更好.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79-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核电防波堤地基的有效应力法液化及变形分析

    王桂萱;云高杰;

    针对田湾核电防波堤工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对其进行液化及变形分析.通过施加两种不同的地震加速度峰值进行动力计算分析,得出防波堤地基在不同部位的超孔压比值以及有效应力值的大小,据此判断砂土地基的液化特点以及液化区域.计算结果表明:砂土层较厚的区域超孔压比值接近于1,有效应力趋近于0,液化现象严重.最后基于液化的结果,提取动力计算结束后的变形云图,总结防波堤的震后残余变形规律.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84-1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 补焊位置对S355J2W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影响

    刘亚良;杨鑫华;

    为研究不同补焊位置下的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本文运用SYSWELD软件,以S355J2W钢为例,建立平板对接接头焊缝不同部位补焊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针对焊缝中心补焊和热影响区补焊残余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绘制分析曲线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大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焊使得焊缝中心及热影响区处残余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远离热影响区的母材处,影响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补焊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为实际补焊修补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90-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LMD方法变形监测数据粗差探测与修复

    王奉伟;周昀琦;周世健;罗亦泳;

    针对变形监测数据中粗差探测与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MD)的粗差探测方法,并结合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对粗差点进行修复.通过LMD方法对变形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其PF分量,根据高频分量的奇异点确定可疑粗差点,将分解分量去除高频分量进行重构,利用数学检验方法确定粗差点位置.剔除粗差点后,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进行修复粗差点.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均值分解方法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粗差探测效果明显,三次样条插值修复也基本准确,为大坝变形多尺度分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16年11期 v.35;No.219 1295-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光伏并网逆变器准比例谐振抑制策略

    周立;马宝中;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策略时,忽略了LCL滤波器本身存在的谐振问题,采用无源阻尼和有源虚拟阻尼电阻并联两种方案,抑制LCL滤波器产生的谐波,提高并网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通过建立无源和有源的系统控制模型,构建开闭环传递函数,从而求出前馈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有源阻尼电阻并联比无源阻尼电阻并联方案能更好抑制谐波,不额外增加功率损耗,能提高系统的动稳态性能,降低并网电流和电压的谐波含量.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0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分块建模关节机器人的PI鲁棒滑模控制

    马莉丽;

    为实现机器人关节位置镇定和轨迹跟踪控制,控制律的设计须针对确定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由于机器人结构参数、作业环境的外界干扰及结构振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会造成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不确定.为此,设计3个RBF神经网络分别对不确定机器人模型中的3个不确定项进行分块建模,得到机器人估计模型,神经网络的权值采用自适应算法.针对机器人估计模型设计PI鲁棒滑模控制律.将所设计的控制器用于三关节机器人的三个关节的力矩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三关节均约在1 s时达到期望位置和跟踪期望轨迹,镇定误差和跟踪误差也快速、稳定地趋于零.通过定义基于积分型的Lyapunov函数,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05-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车辆编队控制

    俞志英;郭戈;

    针对具有网络传输延时和噪声的多车辆系统的编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的协作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根据车辆运动学模型和给定队形及其路径参数,给出车辆协作路径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将系统线性化,针对延时情况重构状态方程,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滤除噪声的影响,实现系统稳定控制.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12-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不完备集中有序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

    金玲玲;汪文俊;

    针对现有集中有序关系模型对不完备信息处理的局限性,利用先验概率对属性取值进行估计,重新定义了对象间的优势度,对集中有序关系进行扩展.引入知识粒度的概念,以知识粒度的变化作为属性重要性的度量,提出了适合于不完备集中有序信息系统的属性约简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了不完备信息系统中趋于某个标准值的一种偏好关系,约简算法切实可行.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16-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 单评价特征时多目标矛盾问题的界定

    张晓伟;唐文艳;吕文阁;李苏洋;成思源;杨春燕;

    为便于更好地解决不同目标关系的矛盾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多目标矛盾问题的界定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界定目标、界定条件的步骤,分析了单评价特征时多目标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讨论了多种情况下单评价特征时多目标矛盾问题的界定,最后给出一个机械设计中界定多目标矛盾问题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矛盾问题的界定结果因目标、条件的改变而不同,研究结果可为机械或其他行业分析解决矛盾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2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一种检测网络流量的算法

    朱俚治;朱梧檟;

    为改进部分网络流量检测算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的检测算法.利用相似计算的算法对单位时间内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异常做出估计和判断.对于异常的数据包数量,通过粗糙集中的决策系统做出决策,流量异常是由小型数据包引起的,还是其他数据包引起的.决策树算法来实现决策系统的决策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算法不仅可以区分网络中的流量是属于正常还是异常,而且还能对流量异常的原因进行决策.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26-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FI代数的新型软滤子

    罗晴;廖祖华;马帅;王琪;钱东;李雍;

    为解决软集在代数结构上不足的问题,将软集的参数集赋予FI代数的滤子的代数结构,给出了FI代数的新型软滤子的概念.然后利用软集的交、且等运算,研究了FI代数的新型软滤子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对偶软集的方法给出了FI代数的新型软滤子的等价刻画;最后讨论了FI代数的新型软滤子的同态像和原像的性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对软集代数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31-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格值一阶逻辑中α-语义归结方法的相容性

    张家锋;徐扬;曹发生;

    为优化基于格值逻辑的α-归结原理,将删除策略应用于α-语义归结方法,研究了基于格值逻辑的带有删除策略的α-语义归结方法.首先给出了带有删除策略的α-语义归结的完备性;接着,给出了带有删除策略的α-语义归结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和完备性;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35-1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 Jacobi多项式解变分数阶非线性微积分方程

    陈一鸣;陈秀凯;卫燕侨;

    为求解一类变分数阶非线性微积分方程,提出了一种求解该类方程数值解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移位的Jacobi多项式将方程中的函数逼近,再结合Captuo类型的变分数阶微积分定义,推导出移位Jacobi多项式的微积分算子矩阵,将最初的方程转化为矩阵相乘的形式,然后通过离散变量,将原方程转化为一系列非线性方程组.通过解该非线性方程组得到移位Jacobi多项式的系数,进而可得原方程的数值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的精确解和数值解的绝对误差验证了该方法的高精度性和有效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41-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广义CRI模糊推理方法的连续性、单调性和还原性

    袁学海;韩滢;

    为研究广义CRI模糊推理方法的连续性,单调性和还原性,通过建立两个引理,证明了:在广义CRI模糊推理方法中,当第一个模糊蕴涵取为Lukasiewicz蕴涵,Kleene-Dienes蕴涵或Reichenbach蕴涵时,该模糊推理方法都具有连续性,且该推理方法是递减的.也证明了该模糊推理方法具有较好的还原性.通过研究发现:广义CRI模糊推理方法与CRI模糊推理方法有类似的性质,因此人们可用广义CRI模糊推理方法来构造模糊系统.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47-1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多级优度评价及其在产品导购中的应用

    齐宁宁;杨春燕;汤龙;

    为解决在产品导购中人们无法合理地对多特征对象进行定量化优度评价的问题,采用多级优度评价方法对对象进行优劣评价.多级优度评价方法在原可拓优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衡量指标中社会指标、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等三大指标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定了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不同层次衡量指标的权系数的设定原则,完善了多级优度评价的体系结构.以手机产品导购为例对多级优度评价方法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级优度评价方法能够帮助用户合理地根据自身需求对多特征的对象进行定量化优度评价,使得产品导购行业具有了比较完善的、合理的优度评价体系,提高了产品导购的效率和科学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51-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基于BIC准则的图像分割算法

    陈国艳;张颖;梁德群;

    为解决图像分割算法中聚类数必须事先给定,否则无法进行聚类的问题,基于BIC准则建立了图像聚类算法的新型目标函数,提出了一个自动聚类算法.该算法实现了自动聚类,通过求聚类目标函数的最小值,给出聚类数,从而为聚类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两幅图像进行实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是有效的,具有普适性.当聚类图像灰度变换比较明显时,本文算法与K-均值、FCM算法聚类效果相同.当聚类图像灰度变换不明显时,本文算法的聚类效果优于K-均值、FCM算法的聚类效果.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59-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多区间概念格的动态横向合并算法

    刘保相;张茹;张春英;

    为准确高效的完成数据的准备工作,提出在属性集不同、对象集相同形式背景下多区间概念格的动态横向合并算法.首先,为保证格结构的完整性,对区间概念格的渐进式生成算法进行改进,将区间概念分为存在概念、冗余概念和空概念;其次,结合区间概念格自身特点,给出区间概念格一致性的概念以及格结构横向合并的充要条件;再次,将合并后的区间概念分情况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横向合并原理;最后应用层序遍历的方法扫描格结构,提出横向合并效率.实例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63-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 改进CPSO算法在电子产品生产调度中的应用

    宋阳;仲崇权;赵亮;

    为解决电子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的调度问题,以总完工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生产调度优化模型,采用改进混沌粒子群(CPSO)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中引入一种叠加Logistic扰动的Tent算子,使得算法在迭代过程陷入局部最优时能够进入混沌搜索机制.该算法利用算子良好的均匀分布特性随机更新代表产品加工顺序的粒子位置向量,保证种群的多样性,减少出现早熟现象.利用标准测试算例与某电子制造企业生产调度实例,分别对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和标准PSO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解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上优于标准PSO算法,适用于解决实际生产调度问题.

    2016年11期 v.35;No.219 1370-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