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超声层析成像技术在页岩天然缺陷定位中的应用

    梁冰;刘香江;孙维吉;赵航;刘奇;

    针对页岩预制的天然缺陷,利用超声层析成像技术对其进行定位,从而实现缺陷的可视化.对页岩进行3个直径为10 mm的圆柱缺陷预制设计,使用超声检测仪对存在已知缺陷区的页岩进行超声波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波速集中在3 000~5 000 m/s,少数的波速在2 000 m/s以内,而且这些点刚好是预制缺陷网络标号的区域.进一步通过计算分别得到3个缺陷的绝对有效面积比分别是0.165、0.221、0.198,从而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大尺寸页岩无损检测方面,使用超声层析成像算法,根据所测波速参数以及图像可视化分析可准确定位出裂隙的位置及大小范围.

    2021年01期 v.40;No.25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煤柱影响下远距离多煤层重叠开采覆岩运动规律

    任中华;寇建新;高建成;房胜杰;孙维吉;

    为探究平煤股份八矿多煤层远距离重叠开采,留设煤柱及采空区对底板卸压效果的影响,开展沿煤层倾向开采的相似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丁组煤层或戊组煤层开采,采空区或孤岛煤柱下方底板应力增卸压效果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弱.丁组煤层开采上帮和下帮卸压角分别是65°和75°,煤柱增压区会影响至己组煤层.丁、戊组重叠开采上帮和下帮卸压角分别是75°和65°,卸压区和增压区均会波及到己组煤层,应力增值幅度有限.戊组煤层因采动形成动态增、卸压值要高于采动结束后产生的附加应力.丁组煤层开采对己组煤层的卸压保护效果甚微,但煤柱会使己组煤层产生附加应力.丁、戊组煤层重叠开采,煤柱和采空区交错布置有利于己组煤层开采.

    2021年01期 v.40;No.251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砂体井间连通动态特征的精细刻画及分类表征方法

    聂新强;周玉辉;钱致颖;唐洁;盛广龙;程亮;

    为解决高含水老油田优势渗流通道判别不准确问题,从静态(储层成因)和动态(生产特征)出发,采用添加虚拟井点的方法改进传统连通性方法,将砂砾岩油藏注采系统精确表征为砂体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运用历史拟合算法反演校正,建立了精细的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基于该方法将新疆某砂砾岩油藏井间连通性划分为4个大类和12种亚类.并对目标区块进行注采调整,增油降水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连通性分类标准可以充分反映不同区域连通关系的共性与差别,提高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的准确性.

    2021年01期 v.40;No.251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4K]
  • 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填充结构机床横梁优化及性能分析

    于英华;曹茂林;徐平;高级;

    为探索提高机床基础件静动态性能和轻量化新途径,选取桥式龙门加工中心的移动横梁为研究原型.在满足刚度要求和轻量化条件下,初步设计了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BFPC)填充结构横梁.以填充结构横梁外壳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变量对所设计横梁的质量、最大静应力等的影响,将原型横梁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作为约束条件,填充结构横梁的前两阶固有频率最大、响应幅值最小及质量最轻为多目标函数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分析方法对优化前后的填充结构横梁和原型横梁的静动态性能及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FPC填充结构横梁静动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其质量减轻7.11%.综合利用模型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方法对BFPC填充结构横梁自由模态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提高机床基础件以及整机静动态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2021年01期 v.40;No.251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煤矿顶板变形实验研究

    王帅;贡彬;孙晓伟;刘洋;

    为研究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传统监测手段的差异以及煤矿开采过程中顶板变形规律,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R)和沉降量多点测量系统应用于煤矿顶板模型实验中进行形变监测研究.制作长为1 500 mm、宽为1 000 mm、高为1 000 mm的类煤矿顶板模型并通过模拟煤矿开采过程进行频移监测实验和沉降量监测实验.提出频移相对变化度和沉降量平均变化度,通过频移和应变关系用频移相对变化度表征形变程度,模拟实验中顶板可监测形变为沉降形变,通过对光纤频移的监测和应变关系得到顶板形变量,并与多点沉降仪监测到的沉降量相对变化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变化基本一致且频移监测效果更明显,验证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监测顶板变形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2021年01期 v.40;No.251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 能量特性与随机森林的孤岛辨识模型

    付华;韩冰;崔鹏;孟祥云;

    针对在外部扰动作用下传统孤岛检测方法易受到影响,导致错误判断,降低孤岛检测准确率问题,提出基于能量特性与随机森林的孤岛辨识模型.设计了多种干扰运行状态,并提取孤岛和干扰运行状态下的公共耦合点电压信号的特征能量,做归一化处理后组成辨识模型的输入特征向量;通过训练随机森林决策树构造孤岛辨识分类器,从而构建孤岛辨识模型;通过对比不同组数训练样本准确率和不同检测方法的辨识结果,验证该模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辨识多种扰动与孤岛运行状态,更全面地保留检测信号的状态信息,为准确辨识孤岛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0;No.251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波动载荷下弓网载流动态摩擦力模型

    陈忠华;贾利明;时光;回立川;唐俊;

    为对弓网载流摩擦力进行建模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波动频率、压力波动幅度、接触电流、滑动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摩擦力的LuGre静态模型,利用麦夸特法和通用全局优化法对模型中的静态参数进行辨识;在已建立的LuGre静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动态参数,建立了摩擦力的LuGre动态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结合Simulink仿真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动态参数进行辨识.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模型更具有有效性,为弓网摩擦力的预测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0;No.251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全桥谐振电路混合控制

    李海滨;张民;韦正怡;周明珠;丁新平;

    针对全桥LLC电路在轻载时电压增益失真以及电路动态响应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模糊控制与移相全桥相结合的全桥电路控制策略.根据负载的实际工作情况,使主电路工作在LLC模式和移相全桥(PSFB)模式之间,通过分析全桥LLC、PSFB和模糊控制三者的工作原理,设计混合控制器.通过Simulink仿真结果以及实验室搭建15 kW的样机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备全负载范围的ZV-ZCS的功能,有效改善了电路的动态性能.

    2021年01期 v.40;No.251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考虑综合需求响应和储能的双阶段虚拟电厂交易策略

    陈刚;那广宇;王琛淇;李成伟;周喆;王鑫;王嘉媛;黄博南;

    针对虚拟电厂技术在能源市场交易策略方面的问题,综合需求响应与虚拟电厂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上下层双阶段的电-热能源市场交易策略.下层交易以虚拟电厂及机组设备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投标量;上层交易以市场所购能源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价格;上下层交易策略通过信息交互基于供需平衡调整价格和投标量,最终达成交易.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交易策略在促进风电消纳和保障系统优化运行方面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交易策略,充分考虑了电、热、储能,电、热系统综合需求响应等系统约束,实现虚拟电厂内各部分组件的协调出力,促进风电消纳和保障系统的优化运行.

    2021年01期 v.40;No.251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 滑动电接触表面粗糙度与接触电阻特性

    王大语;王智勇;雒贤华;郭凤仪;

    为获得弓网摩擦副滑动电接触电阻与摩擦副表面材料粗糙度的关系,研究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特性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开展载流摩擦实验.从微观方面探究了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接触压力、滑动速度、接触电流等不同实验条件对粗糙度和接触电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压力、接触电流越大,滑动时间越长,接触面粗糙度值越小,接触电阻越小;滑动速度越大,接触面粗糙度值越大,接触电阻越大.

    2021年01期 v.40;No.25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公路交通网络的区块划分

    朱霞;宋伟东;

    针对中国综合交通网络的复杂程度存在公路交通网络分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采用一种兼顾结构相似性和属性相似性的聚类区块划分方法,识别空间角度公路交通网络的区块分布情况.利用原始节点映射的方法建立公路交通网络结构的数学模型,通过改进的PageRank算法计算公路交通网络关键性节点的排序,基于排序结果进行区块划分.最后实验分析了沈阳市公路交通网络区块划分的情况,并明确识别出沈阳市公路交通网络区块聚集情况.研究结论有效的识别出公路交通网络共享特性区域,为交通规划和交通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0;No.25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可疑交易检测方法

    卢睿;李林瑛;孙永义;

    针对信用卡诈骗犯罪侦查工作中可疑交易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可疑交易检测方法,测试了不同参数环境下属性重要性的敏感性,采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特征选择,设计了可疑交易检测的模型.采用一组真实的信用卡交易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并与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的检测方法在综合指标上优于其他两类方法.研究成果为信用卡诈骗犯罪侦查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有助于提高可疑交易的识别效率.

    2021年01期 v.40;No.251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综合评价结果稳健性的偏序集分析

    岳立柱;施光磊;陆畅;

    为解决综合评价过程中将多个指标映射为单个指标导致的评价结果缺乏稳健性的问题,采用偏序集分析方法,将传统评价拓展为偏序评价,围绕偏序Hasse图构建反映稳健性程度的指标,并用其评判综合评价结果的稳健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结合偏序Hasse图,可将确定性评价结果和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流,并得出不确定性程度,增强评价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论证实了偏序Hasse图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独特性,突破了传统综合评价的研究范式.

    2021年01期 v.40;No.251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