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再明;罗霄;白润才;
针对顺倾红黏土层严重影响露天矿端帮边坡稳定甚至引发边坡变形失稳的问题,采用数值分析与极限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平朔东露天矿北帮滑坡灾害防治为背景,对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坡脚反压、削方减载两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坡脚反压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端帮边坡的稳定性,增大露天矿内排空间,缩短排土运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研究结论为实际开采过程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0;No.253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 陈光波;张帅;李谭;张国华;吕鹏飞;
为研究煤岩性质与比例对组合体力学特性和能量积聚规律的影响.选取细砂岩-煤、粗砂岩-煤、细砂岩-煤-粗砂岩3种组合体和3:1、2:1、1:1、1:2、1:3五种岩煤高度比,对不同组合体开展了单轴压缩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煤高度比相同的组合体,细砂岩-煤组合体强度较大,冲击倾向性更强;随着岩煤高度比增大,组合体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组合体冲击倾向性有所增强;岩煤高度比相同条件下,粗砂岩-煤组合体能量积聚较多,煤是组合体能量积聚的主要载体;随着岩煤高度比的增大,组合体峰前积聚能量均逐渐增多;探讨了组合体破坏过程的能量传递机制,煤组分破坏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岩石组分,促使岩石发生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坚硬顶板条件下厚煤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对于坚硬顶板型和煤体储能型的冲击地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1年03期 v.40;No.253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白刚;姜延航;周西华;令狐建设;刘文通;
为防止下沟煤矿下分层ZF1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现场监测工作面实际供风量1 026 m3/min时的氧气体积分数和漏风速度.并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FLUENT软件研究下分层ZF1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带变化规律,确定自燃带的范围,得到采空区自燃带的拟合曲线,提出"堵漏降氧-惰化置换"联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自燃"三带"变化规律与现场监测吻合较好,数值模拟可靠,其中氧化升温带在采空区进风侧为40~150 m,中部为35~130 m;下分层ZF1801采空区内布置风流隔离墙布置间距为50m时和注氮筛管之间间距保持在40m时,防灭火效果较好,其中使用风流隔离墙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由110 m缩减至80 m,使用筛管注氮氧化升温带最大宽度由110 m缩减至25 m;现场应用风流隔离墙和筛管注氮相结合的防灭火后下分层采空区回顺侧束管CO体积分数由476×10~(-6)降至32×10~(-6),上隅角CO体积分数由300×10~(-6)降至11×10~(-6).上分层采空区,运顺侧上方采空区内的CO体积分数由700×10~(-6)降至37×10~(-6),回顺侧由528×10~(-6)降至19×10~(-6),治理效果显著.
2021年03期 v.40;No.253 20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范定坚;任曼妮;
为研究约束空心混凝土柱的抗侧向冲击动力性能,构建20组内配圆钢管的方钢管空心混凝土柱的数值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冲击受力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依据模拟结果对比不同构件的破坏模式,研究钢管强度、混凝土强度、空心率、含钢率和冲击位置对构件冲击力和挠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配圆钢管的方钢管空心混凝土柱产生整体弯曲破坏和局部冲切破坏,大部分钢管混凝土构件产生弯曲破坏,产生局部冲切变形是由于冲击位置刚度不足导致;增大方钢管钢材强度、厚度和降低钢管混凝土空心率,均能够有效提高柱抗侧向冲击动力性能,而改变圆钢管钢材强度、厚度以及柱中混凝土强度对构件抗侧向刚度影响作用基本可以忽略;随着冲击点与支座距离的缩短,构件的变形减少,但对冲击力平台值影响较小.
2021年03期 v.40;No.253 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 张梦婷;王恩德;李斌;宋坤;
针对云冈石窟的差异性地质损伤,从地层岩性、地下水及外部环境的差异性角度展开研究.将岩矿鉴定与地质损伤计算公式结合,从岩石的结构、矿物成分、胶结方式方面讨论地层岩性差异性导致的石雕地质损伤,并对比新鲜样品与风化样品的成分,得到石雕地质损伤的产物.研究表明:石窟中长期受地下水作用的部位易于风化,地下水的差异性分布加剧云冈石窟呈现地质损伤;石窟周围煤矿的开采与停产时,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石膏与硬石膏相互转化,降低了石雕的力学性质,使石雕酥化,加速了石雕的地质损伤.研究结果为石窟损伤机理的深入研究及石质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参考.
2021年03期 v.40;No.253 22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郝玉峰;满卫东;汪金花;刘明月;张阔;
为提高滨海区域湿地信息提取的精度,以曹妃甸地区为例,通过融合主成分分析、形状、纹理、几何、水体指数、植被指数等52个特征变量,采用Relief-F算法模型优选出20个特征变量,对比分析C5.0、CART、QUEST决策树算法在滨海区域的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特征优选下QUEST决策树方法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86.9%,Kappa系数为0.84.基于特征优选的决策树分类精度均高于未特征优选下的决策树与未特征优化的QUEST决策树相比,在草本沼泽和泥沙质滩涂两种土地类型上,分类精度有明显提高.
2021年03期 v.40;No.253 225-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6K] - 谢苗;董钰峰;阚彦淇;
为验证辊压机压下系统新型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主、从动辊垂直振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对主、从动辊垂直振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建立及求解.运用Matlab软件对主、从动辊垂直振动动力学模型进行幅频特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主共振的情况下,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的改变并不会影响主、从动辊垂直振动系统幅频特性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在超谐波共振的情况下,刚度系数与阻尼系数对主、从动辊垂直振动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影响与主共振的情况大致相同.研究结论为新型辊压机压下系统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及疲劳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3期 v.40;No.253 234-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付华;张鹤馨;王鹏;陈润晶;梁小飞;吴妍;
针对低通滤波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补偿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KalmanFilter,EKF)方法,通过提高谐波电流的滤除能力进而改善APF谐波补偿精度.对改进EKF原理进行分析,引入谐波电流代替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过程噪声,对噪声进行重构,证明噪声重构满足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并推导出扩展卡尔曼滤波方程.利用噪声信号统计特性,滤除特征谐波的同时对非特征谐波进行滤除,并通过无差拍预测控制削弱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延时影响.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与常规低通滤波器分别就滤波品质及APF补偿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EKF滤波可有效降低电网电流畸变率,提高APF补偿精度.
2021年03期 v.40;No.253 24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 荣德生;张熙;孙瑄;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装置的输出电压较低问题,提出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将Boost变换器和Zeta变换器进行集成组合,引入开关电感和磁集成技术,由此得到高增益开关电感磁集成组合Boost-Zeta变换器.对变换器进行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基于磁集成技术,设计了3个电感器的耦合集成方案,有效减小了电感的电流纹波.研究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具有电压增益较高和电压应力较低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特性,可应用于非隔离型直流升压的场合.
2021年03期 v.40;No.253 249-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陈刚;王印;单锦宁;李天奇;郑雯泽;王雷;苏梦梦;黄博南;
针对极端气象条件所产生的异常数据使得预测结果在极端气象情况下存在预测精度低和异常识别错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抗生成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联合分布KL散度,分析并明确正常数据与异常数据的联合分布,经过不同模式下的对抗训练,生成风电功率数据集,实现多种气象条件下风电功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对抗生成网络采用了ReLU激活函数,其预测误差具有更好的收敛性.结论证明多任务学习可适用于多种气象条件下的风电功率预测,并且在减少数据清洗的同时,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
2021年03期 v.40;No.253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 李俣辰;王智勇;郭凤仪;韩聪信;
为研究滑动电接触中粗糙度参数和粗糙面磨损均匀程度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开展载流实验,分析接触电流、接触压力、滑动速度和运行时间对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运行时间越长、滑动速度越大,接触面粗糙度值越大,磨损越不均匀;接触压力越大,接触面粗糙度值越小,磨损越不均匀;随着接触电流的增加,接触面的粗糙度值呈现先减小后略微增加的变化趋势,磨损越来越均匀.
2021年03期 v.40;No.253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王洪江;赵婷婷;任娜;田丰;李春雷;
针对变电设备概念设计中对应功能的结构选择的多样性和产品个性化客户需求,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提出多目标优化结构设计的数学模型,结合混合遗传算法进行计算,分析了变压器多目标优化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稳定性强,获得了Pareto最优解;采用的混合遗传算法能够获得良好的在线和离线性能.研究结论初步满足了变电设备参数的个性化需求,优化了变电设备的性能.
2021年03期 v.40;No.253 27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魏思瑶;郭嗣琮;
为解决模糊数排序中普遍存在的错误风险问题,采用模糊数的隶属函数分布方法,给出两个模糊数排序的风险度和可信度定义.在此基础上,将两个模糊数的排序风险拓展到多个模糊数中,针对模糊多属性决策中多个模糊数排序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最小化或基于可信度最大化的排序方法,并给出一个排序方案的综合风险度的计算.通过一个算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风险的模糊数排序原则是可行且有效的,模糊数的风险排序计算得到的结果与事实相符.
2021年03期 v.40;No.253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吴伟;王国辉;顾丹;
针对残缺互补判断矩阵次序一致性检验、调整及排序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残缺互补判断矩阵次序一致性及排序的偏序集表示方法.在界定偏序集、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残缺互补判断矩阵、截集矩阵等定义基础上,利用偏序关系矩阵的转换关系给出次序一致性的检验定理;证明了残缺互补判断矩阵任意截集矩阵满足传递性和残缺互补判断矩阵完全次序一致性的等价定理;根据上集和下集特征,给出更为简捷的残缺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调整及排序方法赋值有依据、方法简单、易操作,鲁棒性强.
2021年03期 v.40;No.253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