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国;王瑞;李跃龙;
为研究矿山充填后围岩和充填体的破裂损伤,设计了充填体围岩组合体模型,采用红外辐射、场应变设备对双轴循环加卸载的组合体进行监测,揭示组合体模型表面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及红外热像图随加卸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过程组合体超过上次最高承载力会产生新裂隙,AIRT发生骤降;开始卸载时裂隙发生张拉,AIRT再次骤降。弹性能和摩擦热效应导致加卸载过程AIRT整体表现出升温现象;加卸载过程由红外热像图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围岩从张性破裂转变为压剪破裂。研究结论证明红外热像技术可以预测充填体围岩组合体破裂的产生及发展。
2023年03期 v.42;No.265 257-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7K] - 阎杰;单豆豆;邢国斌;王啸天;刘兴隆;谢军;
为提高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率,将原状煤矸石块与活化煤矸石粉分别作为混凝土粗骨料和矿物掺合料制备煤矸石混凝土,分析了复掺原状煤矸石粗骨料、活化煤矸石粉下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变化,采用压汞法、氮吸附法及扫描电镜(SEM)探究不同活化煤矸石粉(CGP)取代率下煤矸石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GP在适配取代率下可以提高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CGP通过二次水化反应生成C-S-H凝胶,填充了煤矸石混凝土原充水空间的孔隙裂缝,使煤矸石混凝土内部的有害孔减少,无害孔增加,孔隙率降低,进而提高了砂浆内部及砂浆与煤矸石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
2023年03期 v.42;No.265 266-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齐消寒;王品;侯双荣;刘阳;朱同光;
为研究煤岩破坏过程中能量的演化规律,对标准煤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常规三轴加载试验及三轴卸围压试验,利用基于亚像素点检测系统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探究煤岩体应变与破坏时能量演化间的关系,并通过体应变变化等值线图对煤岩变形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试验路径下,煤样的轴向能量、总能量在峰值应力前以积聚能量为主,峰值应力后煤样破坏过程伴有大量耗散能。常规三轴加载试验路径下体应变变化大,能量积聚较多且与围压呈正相关,但由于加载至预设围压后围压恒定,煤岩破坏程度较小。三轴卸围压路径下由于伴随围压卸载,煤样径向束缚力变小,煤岩破坏程度较大。
2023年03期 v.42;No.265 274-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于保才;陈善文;白廷海;
为解决矿井风量调节效率低的问题,建立矿井智能风量调节模型。为达到一体化求解,将其转换为最小欧式距离的求解问题;基于灵敏度分析了分支的可调特性,对传统鸽群算法进行改进,引入一种基于切比雪夫滤波器对罗盘算子进行非线性变化的改进,并在地图搜索阶段引入莱芜飞行,从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引入一种实数编码的量子表示方法改进算法的收敛方向,并对鸽群淘汰机制进行改进。应用三维通风仿真系统对调节结果进行验证,在对5种不同类型巷道的150次增、减风调节中,严重偏差只出现2次,准确率达到98.6%,证明该方法能够高效、稳定地对矿井风量进行调节。
2023年03期 v.42;No.265 283-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雷祥辉;徐东升;施雷庭;张方;张玉龙;高阳;柳曈;魏晓琛;
为实现断层发育油气藏三维地应力的精确描述,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断层带主应力量值和方向的影响,揭示断层带应力扰动的关键影响因素,阐明断层带应力量值和方向的扰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断层内主应力扰动特征与模量的拟合函数,根据井筒在断层发育位置的主应力量值和方向变化预测断层等效体积模量,并将其作为断层发育油气藏三维地应力反演的基础参数。基于现场钻完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建立目标储层三维数值模型,建立精细化断层模型,以测点实际三维地应力为基本约束,利用有限元法对工区现今三维地应力场进行反演,提出适用于断层发育油气藏的三维地应力反演方法。
2023年03期 v.42;No.265 293-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孙艳丽;邹桢;曾庆东;和秀;刘雪媛;
为研究铁尾矿资源化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基于终点损害模型对3种不同的铁尾矿资源化方案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对9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了评价,对气候变化、初级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3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3种铁尾矿资源化利用方案均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中,方案1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CO2的排放,方案2对初级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是电力消耗,方案3对水资源消耗影响最大的为去离子水消耗。评估3种铁尾矿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为铁尾矿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3期 v.42;No.265 30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 姜雨庭;梁冰;孙维吉;赵航;刘奇;
吸附态为页岩气的主要赋存状态,为明确页岩气吸附特性与声波速度关系,以四川宜宾龙马溪组露头页岩气田的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氦气和氮气作为实验气体,借助声发射技术对岩样的纵波速度进行测定,分析孔隙度、孔隙压力、吸附量对页岩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在1.53%~3.65%之间的岩样,孔隙度每增加1%,纵波速度约降低0.5%;氦气所提供的孔隙压力越高,页岩纵波速度越大,但随着孔隙压力的逐渐增加页岩纵波速度的增长量随之降低;在6MPa吸附压力作用下,吸附氮气导致页岩基质膨胀是纵波速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且孔隙度越大的岩样其纵波速度受吸附量的影响越大。
2023年03期 v.42;No.265 308-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张延年;刘文亮;张文洁;宋岩升;顾晓薇;韩东;
为解决铁尾矿利用率低的难题,将铁尾矿用球磨机机械粉磨1.5 h进行活性激发,将粉磨后的铁尾矿、钢渣和磷渣按照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协同试验研究,探究协同条件下的最佳配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钢渣及磷渣以质量比为1∶2∶2制备新型矿物掺合料,其28 d抗压强度为40.2 MPa,活性指数达到92%;铁尾矿、钢渣、磷渣及矿渣粉以质量比为1∶1∶1∶2制备新型矿物掺合料,其28d抗压强度为44MPa,活性指数达到101%。因此,铁尾矿、钢渣及磷渣间存在协同作用,三者复配可有效提高铁尾矿复合体系的活性,所制成的复合掺合料可满足复合矿物掺合料Ⅰ级技术指标。
2023年03期 v.42;No.265 314-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王军;宋雪松;郎俊彪;许彬;董天文;
为了解决在地下水浮力、基坑土方卸荷过程中抗浮锚杆-旋喷体的工作机理问题,应用开发的自平衡的抗浮锚杆-旋喷体抗浮模型试验装置,开展抗浮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揭示了在地下水浮力和基坑土方卸荷共同作用下锚杆-旋喷体、锚杆外锚固段与旋喷体载荷传递工作机理,分析了锚杆-旋喷体极限承载力与旋喷体厚度、锚杆间距关系,得到单根锚杆和群锚抗拔力发挥最佳的锚杆-旋喷体厚距,为新型无降水、环境友好型深基坑的基坑底部止水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选型建议。
2023年03期 v.42;No.265 32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 苗家庚;王磊磊;李延昭;
针对汽油机冷启动期间排气污染问题,提出利用催化陶瓷涡轮技术处理汽车尾气的新方案,建立催化涡轮有限元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CFD分析,得到催化涡轮内部温度场、压力场及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废气得到有效处理,催化反应的剧烈区间在叶片前缘到20%弦长位置处,在10%弦长位置处反应最为剧烈,化学反应速率最大;通过凯策试验台对比10%、50%、90%不同叶高三种物质的质量分布,发现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叶片表面的低叶高位置处。综合分析表明催化涡轮可有效减少汽车冷启动产生的废气。研究结论可为催化涡轮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42;No.265 330-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 史可鉴;代子阔;王刚;刘云松;钟栗广;
为解决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的无功调节问题,在分析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特性的基础上,以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即由峰谷分时电价决定的线损费用和无功补偿设备费用之和最小建立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改进的蝴蝶优化算法求解。使用改进的IEEE 33节点进行配电系统仿真,验证了无功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研究结论为配电网无功优化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3年03期 v.42;No.265 339-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任志玲;王兴隆;
针对基于VSG的并网逆变器发生断路故障时,因转动惯量作用导致故障电流波形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共振(SR)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WT)相结合的故障自诊断方法。对含噪声的直流侧高频故障波形进行随机共振降噪处理,将降噪处理后的信号用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的方法完成模态分解,从中提取出含大量故障信息的一组模态分量,确定逆变器故障类型的全信息。研究结果表明:SR的应用可有效剔除噪声信息,增强故障信号识别度;SWT的应用能够在时域内精确辨别故障类型,提高故障诊断的正确率。
2023年03期 v.42;No.265 345-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 杨本臣;李依泽;
针对当前协同过滤算法中的用户和项目耦合关系利用不足、显式反馈与隐式反馈之间的互补关系考虑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显隐式特征的深度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构建一个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学习用户/项目属性之间的显式关联,搭建一个深度潜在特征表示网络,间接利用用户/项目评分学习两者之间的隐式关联。将两个分支的结果联合训练,预测当前用户和项目的交互概率。在公开数据集MovieLens 1M和Tafeng上进行了充分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推荐性能。
2023年03期 v.42;No.265 35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 毛天雅;余磊;周啸辉;姚天;万文文;熊邦书;欧巧凤;
为解决红外图像人体行为识别中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多、运行速度慢,以及无法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处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obileNet V1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根据红外图像特性,在通道维度上压缩输入特征,生成空间信息描述符;进行充分的信息交互,并由Sigmoid函数得权重向量;与输入特征相乘,获得优化后的特征,构建高效空间注意力模块;利用空间注意力模块改进MobileNet V1网络,保留其轻量化优势并提升其在红外条件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bileNet V1+ESA网络的识别率达到99.83%,明显优于MobileNet V1网络;与基于红外图像的其他网络相比,在识别精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参数量和运行时间,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2023年03期 v.42;No.265 362-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 胡行华;秦艳杰;
针对一类分数阶微分方程求数值解的问题,在切比雪夫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切比雪夫神经网络的新方法,并通过2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数值方法相比,采用改进的切比雪夫神经网络方法计算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与准确解更为接近,误差较小。研究结论为分数阶微分方程中类似问题的求解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03期 v.42;No.265 370-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王伟;阮文翰;孟祥福;
在已清洗的中文会话数据集中进行预训练时存在对话模型泛化能力降低、微调后评价指标偏低的问题,为此采用对抗训练的方法,提出一种融合对抗训练的中文GPT对话模型。在微调过程中使用投影梯度下降法进行训练,使用Focal损失函数加快训练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对抗训练后,在有噪声的数据集微调和测试中,该模型与基线模型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泛化能力。
2023年03期 v.42;No.265 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本期数据